锤子手机(SmartisanT1)深度体验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三星,HTC,T1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9-24 07:58
情怀、认真、产品以及“锤子”
中国做手机的厂商当中,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像罗永浩一样,有这么多争议,有这么多话题,有这么高的关注度,和一大批完全对立却并不那么泾渭分明的所谓“罗粉”、“罗黑”以及衍生出来的针对品牌或产品的“锤粉”、“锤黑”。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对老罗(罗永浩)以及他言行的关注甚至超过了产品本身。整体来看,这是一种营销的巨大胜利,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若T1真是一款精雕细琢的产品,那么这无疑是一种产品的悲哀。我们暂且不去管老罗和他的“锤子”有多少的纷纷扰扰,也无法一一分辨互联网当中多如牛毛的各种消息有几分真假。我们擅长体验产品,我们就从产品体验出发,来看看T1的实际表现。不过对于这款话题性十足的产品,我们也打算为它添加一点话题:我们有幸找到了一位曾从事手机评测多年、同时亦是“罗粉”的读者。这场体验,我们将和他同时进行,你可以看做是我们对“罗粉”观点的复验—这或许会帮助你得到更直观的购买判断;你也可以看做是中立的我们与倾向性很强的粉丝之间的PK—即便没有输赢,相信也有了一些话题在里头。
着迷对称的偏执狂?
唐:一款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无外乎外观设计和用料做工,二者以极其直观的方式,决定了一款产品看起来如何,摸起来怎样。外观设计方面,T1的最大特点就是极简与对称,老罗对此的追求甚至远远超出了认真,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整体上,首先是前后双玻璃的标准“三明治”机身结构,被认为是师承iPhone4最大佐证;到与一般手机通常只在一侧安放音量键截然不同,T1在机身两侧引入了完全一样的双侧键;再到顶部为追求对称而被做成与3.5mm耳机插孔直径一致的电源键,以及底部位置正中的microUSB接口和一真一假全为凑成视觉对称的扬声器;甚至是屏幕下方的三枚实体按键,其背光标示都一改传统的图标,以三个小圆点代替。“对称”的理念在T1身上,可谓被完全地贯彻。
还能体现老罗偏执狂本色的,是T1机身上对开孔/接口数量和位置的严格控制。于是我们看到了光线/距离感应器被强行“塞进”听筒,整个机身正面没有任何logo,主摄像头被做成与后盖齐平并和闪光灯一同被安静的置于背面左上角,甚至为了避免在机身侧面留下所谓的“美丽的伤疤”,不惜放弃自iPhone以来一体式机身中广泛使用的借助卡托的SIM插卡设计,倒退回开后盖更换SIM卡的设计。
整体观感上,由于大量的玻璃材质的使用,加之后盖使用了2.5D打磨技术,使T1有着珠圆玉润的感觉。内部金属骨架+玻璃纤维边框的设计,解决了机身强度和对信号影响问题的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塑料廉价感。同时,T1精致的做工也称得上是一流水准,处处严丝合缝、精工细作,按键平整、回馈清晰,能够让人感受那种少数精品才有的整体感和紧致感,背部的“锤子”LOGO更是点睛之笔。
包豪斯学院的经典设计思想认为,“秩序产生美”。在我看来,尽管外观评判包含非常多的主观因素,但T1对于对称和“所有按键接口都应该在它该在的位置上”的坚持,和对高水准做工用料的追求,带来的是安静内敛、简约克制的产品气质,这使其至少是一款观感舒适的产品,也让我有理由相信,其外观设计已经跳出了国产手机普遍存在的低层次的模仿和抄袭,实现了对iPhone4设计语言的良好借鉴和发展。
心思巧妙的体验王?
唐:好的产品可以不谈“情怀”二字,但绝对绕不过“用户体验”。谈及用户体验,我对老罗提出的“优秀的硬件配置只是用户体验的基础”表示认同,因此T1较高的硬件配置无需多言。而更为众多用户所关心的实际使用感受,涉及性能的部分我也可以直接给出结论。JDI的全贴合屏幕无论色彩、亮度还是细腻程度均效果不错,整个系统运行流畅、稳定,玩游戏以《真实赛车3》为例并不在话下,但发热确实明显。拍照画质清晰、色彩真实、白平衡稳定,但在低光照下的效果和对焦速度略显不足。听音乐的音质还算不错,其他诸如通话效果、各种无线信号、扬声器效果、触屏灵敏度等基础应用,也都交出了合格的答卷。那么,这就是T1所能给出的用户体验的全部吗?实际上,随着深度使用的推进,T1所搭载的基于Android的SmartisanOS不断冒出、犹如彩蛋的各种交互设计的奇思妙想,才是T1真正的魅力所在。
其一,对于我们这些“玩机老鸟”而言,T1真正从软硬件双方面同时照顾到用户左右手单手操作习惯。此时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前面提到的左右对称的双侧键以及屏幕下方仅以小圆点标示的三按键都不只是为了照顾外观。双侧键默认对应的分别是亮度调节和音量调节,三按键为菜单键、home键和返回键,均可根据左右手习惯翻转左右按键的对应功能,并且对调的同时,你会发现数字拨号键盘、联系人列表中的扩展操作按钮也会根据左右手调整位置。
原本我认为主要是为对称而增加的一组侧键,在易用性和快捷操作上也被利用起来。首先,独立的亮度调节键可以让你在任何时候快捷调整屏幕亮度,能够方便地修正自动亮度调节在户外偏暗、黑暗环境下又偏亮,无法同时兼顾的问题。其次,音量/亮度调节功能下侧键呼出的菜单中,选择静音后可以直接设定静音时间,很好地解决了静音后忘记开启铃音导致漏接电话的问题。同时按下两侧按键(+、-任意)作为一种快捷方式,被赋予了包括锁屏下快速拍照、屏幕截图、下拉通知中心、新建日历/便签/录音、锁屏和打开某一应用等众多快速响应功能,非常方便。尤其是这种快捷方式为T1带来了锁屏下号称全球最快的抢拍速度,经过实际体验,无论设置中将“两侧按键挤压”定义为何种快捷方式,锁屏情况下均默认为直接启动相机,在松开按键的一刻以无限远对焦快速完成3张连拍,并且这种操作方式与你从裤兜里掏手机的动作有着天然的良好结合,确实很快。
T1上类似的“直觉操作”,还有拇指下拉悬停功能。开启后,只需以较大面积的拇指触及屏幕向下拖拽,即可实现屏幕显示内容的整体下拉悬停,此时再次点击屏幕完成操作后屏幕位置才会重新恢复。同时这一操作是全局适用的,这就使得用户在任意功能界面下,但凡有单指够不到的位置,均可以以非常顺手的操作方式将其下拉到拇指可以触及的屏幕范围之内完成操作。这是我迄今为止体验过的最棒的大屏单手操作优化模式,确实值得称赞。
此外,自iPhone引领的全触屏智能手机得以普及以来,屏幕自动旋转功能就时常让人又爱又恨。开启时,往往会有你不想让屏幕转为横屏时它给你转了,这点喜欢睡前在床上玩会儿手机的同学应该颇有体会;不开启的话,又意味着偶尔需要切换至横屏模式时,最快也需要经过下拉通知栏、从快捷按钮中开启屏幕自动旋转、然后再把手机横过来三部曲,略微麻烦。在T1上,只需一步即可完成—那就是双指在屏幕上按照你想要其旋转的方向做一个“扭转”动作,屏幕就转过来,又是非常方便的“直觉化操作”。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的,是之前SmartisanOS发布会上被老罗大肆宣扬却又被众多网友嗤之以鼻的九宫格“瓷砖”桌面。这里我们把美观与否交给用户评判,只讲其易用性方面的表现。这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点击菜单键唤出的全局模式(官方称之为“多板块视图”),此时单屏至少可以显示36个应用程序,最多可达81个应用程序,面积足够大的5英寸屏幕加上系统本身的支持,此时可以直接点击应用图标进入相应的应用,并且退出后依然会首先回到当前画面。这就使得应用的选取和切换相当的快捷,并且几乎颠覆了滑动页面选取应用软件的传统模式,以至于习惯这种操作方式后,当我把玩其他早先用得烂熟的机型时,还会不自觉地在选取应用时会想唤出这种全局模式。
让我颇感“郁闷”而不吐不快的一点是,之前初稿中被大肆吐槽的电源键,也在最近SmartisanOS的一次小升级中被化于无形。T1的电源键为了和耳机孔完全对称,尺寸偏小使得按压时不好施力,且被安放在因5英寸屏幕导致机身高度高达141mm的机身顶部,让单手按压电源键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而这又是关闭屏幕这种频繁操作所必须用到的按键,用户体验很差。如今新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了长按home键关闭屏幕,配合之前短按home键可以点亮屏幕,顿时就让电源键极少用到,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其他方面,短信延迟3秒发送让发错短信有了“后悔药”,联系人可以按照联系频率和地区排列,针对滑动不好定位的姓名缩写首字母可以直接向左拉出字母表,短信中的时间日期可以自动识别从而快速添加到日历日程,集成于默认输入法中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的讯飞语音,短信弹窗包含多个快捷操作按钮,通知栏的通知右滑可直接清除、左滑可拉出屏蔽按钮,日历中可以直接显示未来五天的天气情况,屏幕截图可以直接触发裁切功能,都是看似虽小,但在几天的日常使用中让我真切感受到T1好用的加分项。这些还体现在了配件上,其数据线插头采用了正面凹陷、背面凸起的设计,让你能够全凭直觉就能拿对插头的正向,随之直接插入即可,方便程度丝毫不亚于不分正反面的苹果插头。
MC:所谓的“瓷砖”宫格主界面接受起来并不容易,这种形式太过模块化公式化,失去了个性,看起来也并不美。不过纯粹从使用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可以最大化地让操作变得简单便捷。事实上,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我们常用的APP数量并不多,将这些APP以硕大的方块形式排列,不但易于辨认,相信点按也非常轻松。
从操作便利性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给T1很高的分数甚至满分。虽然宫格界面没有美感和个性,但手指捏合就能缩略显示四屏,并且还能从缩略显示上直接启动应用,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设计—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我不必滑动页面就能够启动任何程序。另外,以往需要借助第三方APP实现的程序隐藏和加密也被直接集成到主界面当中。在缩略界面我们可以直接对每一页进行隐藏和加密操作,在手机私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这样的功能真的可以方便不少的用户,我必须点一个赞。另外被提及的下拉悬停功能,实际上用起来并不算太理想,首先是触发成功率不算太高,特别是初次使用时,往往成功率不到40%,熟练或者说掌握窍门之后,成功率能够上升到70%。
而且即便是屏幕显示内容被整体下拉了二分之一屏,以T1的机身宽度来说,要单手按到被拉到屏幕中部的“左上角”依然非常困难。实际上就单手优化来说,T1的思路很好,通过特定手势改变屏幕显示状态以能够单手操作,但实现上显然没有直接缩小屏幕来得更好,这一点可以借鉴三星GALAXYS5的设计。
除此之外,我个人非常喜欢有物理按键的机型,锤子手机恰恰是目前物理按键最多的机型,这些按键大部分还可以有限地自定义功能,这很棒。比如长按主页键就是关闭屏幕,这让顶部很不好操作的电源键,在日常使用中成为了摆设;双击主页键可以呼出任务管理器,能够一键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短按菜单键可以实现桌面缩放,要启动其他页面内的程序?不用滑动,按下菜单键,在缩略图上直接点选即可;同时按下左右侧键,相机不但立即启动,还会直接连拍三张,抓拍起来很方便……你看,众多的物理按键不但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还为整体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说到这里,我真的无法理解谷歌设置虚拟功能键的目的,难道就是为了给广大手机厂商省几颗物理按键的成本?得不偿失。
T1的系统非常好用,甚至是我用过的最好用的Android系统,当然,也是我近期用过的主界面上最没有个性以及难看的系统。两相比较,我认为好用的优先级要比美感高很多,毕竟,好不好看是非常个人化的判断,似乎也有很多人认为T1的“板砖”界面很美。
饱含心血的细节控?
唐:在基础功能好用易用的基础上,细节方面的用心与否,自然也是对于“认真”二字是真是假的重要评判,而这也正是一部手机能否打动人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界面设计和配色方面,T1偏向素雅与精致,5套主题的区别仅在于不同颜色、材质的桌面背景,但纹路变化极为细腻,仿真度不错。通知栏的通知图标被统一为消息气泡和人形图标两种,分别代表常规应用和社交应用的通知提醒,超过1条的则会直接以数字标示,一改通常Android通知栏图标乱作一团的景象。数字电量图标也会以呼吸闪烁的形式作为正在充电的提示。绝大多数应用图标都被重新绘制,使得整个桌面统一美观。交互动画更是SmartisanOS的一大特色,从解锁屏幕是如风拂过的桌面“瓷砖”,到日历图标日期更新时飘落的日历,从角标清除的消逝效果,到温度单位切换后的过场动画,都让人感到这是一款鲜活的产品而非一部冰冷的机器。
常见的相册应用中,T1能够智能识别人脸,使得缩略图会将人脸居中显示,查看时一目了然。拍照界面中,屏幕会有消息气泡来提示当前的屏幕方向,录像界面也会有温馨提示建议你不要竖向拍摄以免造成在电脑端回放查看的困难,贴心地帮你避免犯错。为了避免手机在口袋或包包中误触home键点亮屏幕造成误操作,T1会利用光线感应器识别“口袋模式”,自动屏蔽此种情况下home键点亮屏幕的功能。
计算器中刚刚按下的运算符号会有小点标示,录音机应用支持打点标注关键内容,默认输入法可在键盘上直接左右滑动来移动光标,世界时钟中各地与当地时间的时差提示,选择“信任此网络”可以方便地在家使用时免除输入锁屏密码,都让你无时无刻不体会到T1的细心和体贴。
MC:前面我已经提到,我并不喜欢T1的界面,看起来不够美观。并且一些细节上的设计,比如充电提示、温度切换等,只能说勉强达到了一款注重UI体验的旗舰级(国产手机分级)产品及格水准。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它的顶部通知设计,有几个未读通知/事件,就显示数字几,以保持主界面的简洁,这比顶部状态栏显示一大堆通知图标要好很多,也降低了Android系统的“廉价感”,使用上给人更精致的感觉。另外,它运用地理围栏的理念,设计了在特定Wi-Fi范围内手机不会锁定的功能也非常实用。为了保持手机安全性,我们通常会为手机设置解锁密码,当我们接入公司或者家里的Wi-Fi时,选择信任此网络,那么在信任网络的范围内就不用频繁输入解锁密码了。
总体来讲,T1在系统级应用的美化上并不突出,操作性的改良上也保持了一般水准。综合它的定位来看,不会超出及格线太多。主要的加分点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两个细节设计。
功亏一篑的妥协派?
唐:对于一部刚刚到手的新手机而言,开机前装入SIM卡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然后出于对外观整体感的妥协,T1给出的是此前我们在任何一部手机上从未有过的开后盖、装入SIM卡、关后盖、上螺丝的繁琐步骤。而这其中虽然T1随机附送了精美的螺丝刀,但由于异形螺丝过于小巧所导致的上螺丝的过程极不友好,使得之前部分机型“可开后盖、不能换电池”的“问题”在T1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整个过程你需要具备明亮的环境、良好的视力、灵巧稳定的双手,才能最终放入并拧紧螺丝,否则将螺丝刀准确对入螺丝口都将是十足的考验。而将这一切完成后,你又要祈祷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千万不要有临时需要取出或是更换SIM的情况出现(尽管实际发生的概率不高),否则对于十有八九不会将专用螺丝刀天天随身携带的你而言,又将是一场绝对的噩梦。
其次是出于对如今大屏当道的市场潮流趋势的妥协,T1在坚持简洁硬朗外观的同时最终选择了5英寸的屏幕。而事实上这样造型并不适合5英寸屏幕所带来的大机身,直接表现就是类似于iPhone5/5s的那种“硌手感”在T1上被进一步放大,前者所没有的“撑手感”在T1上也比较突出,加之双玻璃面板所带来的分量感,T1的握持感受并不舒适,并且有时为了触及屏幕底部的实体按键,更会有头重脚轻的不安全感。至于T1采用2.5D打磨的玻璃后盖,提升的也主要是视觉效果,对于改善手感而言并无多少效果。
而出于对对称造型的坚持,双侧键均被安置在机身侧面的正中位置,使得按压侧键并不顺手,而在同时按压左右侧面的双键时更是别扭。
再者,T1内置的2570mAh电池相比其顶级的硬件配置而言只能算中规中矩,日常中度使用中只能勉强从早上满电出门坚持到晚上下班回家,如果下班后再多点活动,那么你的电量一定会岌岌可危。要真正做到一整天的放心使用,恐怕只有寄望于后期上市的电池背盖了。好在T1的耗电整体还算均匀稳定,不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掉电情况。
最后,依然回到前后双玻璃机身,由于尺寸比采用类似设计的iPhone4大了足有两号,其碎屏的风险自然是有增无减。同时,尽管采用的是第三代康宁大猩猩防刮玻璃,但在几天小心翼翼的使用中,后盖依然出现了细小的划痕,容易沾染指纹油污也是玻璃材质天然的弱点,所以真正想在实际使用中保持机器珠圆玉润的效果,经常的擦拭就必不可少。
MC:实际上,在日常使用中,T1完全没有必要装入后盖螺丝。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或者说除了苹果以外的机型,基本上就是通过卡扣来固定后盖,这种固定方式存在了很久,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要被T1附送螺丝和螺丝刀所迷惑,实际上T1就是一款采用卡扣式后盖的机型,在我们体验的半个多月里,我并没有装上螺丝,也没有出现后盖松动甚至脱落的情况。所以在我看来,这是T1的一个优点:你没有强迫症?那就这样用吧,挺好的,很方便。有强迫症?那花一点时间把螺丝拧上,妥妥的了!当然了,拧螺丝这回事,也真的是每个人不同,比如我就只是花了30秒就把两颗螺丝拧好了,因为随机附送的螺丝刀是有磁性的,只需要先将螺丝贴附到刀头上,拿着螺丝刀对准孔位插下,拧几下就好了。不过因为我经常拆解各种笔记本电脑,所以耗时的参考性不强,但过程总归是一样的。
至于续航时间,对于重度用户来说,T1的小电池(2570mAh)真不够看,一天两充甚至三充都是有可能的。对于轻度用户来说,T1还是能够坚持一天的。不过在电池都已经往4000mAh发展的时候,一款重量、体积、厚度都不算小的机型只配备了不到3000mAh的电池,确实是不应该,这也可以说是我对T1最不满意的地方。
补充测试
MC:我们针对T1的屏幕、发热和拍照进行了单独的测试,屏幕在暗室使用分光色度仪测试;发热通过运行3DMark软件20分钟左右,用热成像仪测得;拍照方面,鉴于老罗自己都承认夜拍效果不理想,我们夜拍方面就与同样不理想的iPhone5对比,白平衡和紫边则与公认拍照效果全面均衡的iPhone5s进行对比。
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T1的整体色彩表现是不如iPhone5s的,在色彩的准确度、饱和度甚至是讨人喜欢的浓郁程度上,都不如iPhone5s的表现。不过在自然光下,T1的色彩表达还算较为准确,这至少证明它的白平衡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在深夜的室内进行了拍摄,画面外右侧打开了一盏灯,算不上太极端的情况,但光照条件肯定是很差的。从T1与iPhone5的样张对比来看,T1虽然本身的表现不算理想,但至少比“坏榜样”iPhone5要好上不少—T1样张比iPhone5更明亮,并且噪点抑制相对更强。
因为两者测光方式的差异,我们用T1和iPhone5s在几乎同一时刻从同一个角度选取了同一个对焦点,所拍摄的画面都有较大的差异,在这个前提下,紫边现象的对比参考性有所下降。从照片中可以观察到,在被摄物体与背景天空的明暗差异并不算太大的情况下,iPhone5s几乎观察不到紫边现象,而相对明暗差异较大的T1,紫边现象则比较明显。即便我们将测光不同导致的不利因素考虑进来,T1的紫边控制,也是明显逊色于iPhone5s的。
不过iPhone5s属于“优秀”的表现,如果抛开对比,单就T1本身的表现来说,我觉得还属于能够接受的范围内。
T1的夜拍能力较差,但综合能力还不错。从最后的实拍样张来看,与iPhone5s相比,整个画面色彩偏冷,白平衡表现似乎不太稳定。对焦速度偏慢,但能够接受,并且在如样张所示的对焦距离,T1的对焦成功率比iPhone5s高很多。综合来看,T1的拍照效果算不上旗舰机型的第一梯队(Lumia1020、iPhone5s领衔),甚至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宽容一点,进入第二梯队还是问题不大的。
写在最后
唐:有天早上T1由于2.5D曲面玻璃背盖过于光滑自行滑落到地上。我拾起来发现整个机身并无损伤,但机身内的SIM卡估计是因摔落时的冲击导致了松动。对于别的手机,这可能只是小事一桩,开盖重新装紧SIM卡就行了。但此时我手中的锤子,为了保持外观的完整性,我是上了螺丝的……万幸的是,此时T1的螺丝刀,都在家里。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T1,只要能够接受奇葩的更换SIM卡设计以及这种设计可能导致的极度不便;能够适应偏大、偏重、手感不够舒适的机身;能够容忍勉强及格的电池续航表现……这就是会是一部出色的安卓机型。
MC:T1的售价是3000元(32GB版本3150元),实际上这部话题机型褒贬不一的评论中,吐槽的声音主要集中在老罗这个人的言行以及T1的这个售价上。老罗如何,我们暂且不提,但从T1的实际表现来看,3000元的售价并不算昂贵。尽管很多反对者认为国产手机卖3000元实在太贵,却殊不知“国产”这个标签在2014年早已经突破3000元来到3500元价位了。大家可以看到,2014年发布的国产旗舰机型定价多在3000元以上,部分机型甚至达到了3500元左右。它们并不是集体疯狂,而是在经过实地体验之后可以发现,不管是机身设计还是使用体验,它们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与“三星、HTC”们的差距已经微乎其微,售价的上涨确实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并非在鼓吹“涨价有理”,这实在是一个异常成熟的产品类别普通的商业规律。回过头来,T1除了续航时间短以及不支持4G之外,在机身设计、UI设计、人性化定制、硬件配置、做工用料等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卖个3000元,不能说便宜,但也绝非是一个槽点。不管是这位“罗粉”带着倾慕的体验,还是我们自己再一次的复验,都在说明着一点:锤子手机是一款整体体验出色,优缺点异常鲜明,但却值得一试的机型。
文 唐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