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波艺术品基金该如何面对自身问题?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艺术品,基金,节点
  • 发布时间:2014-09-26 14:19

  艺术品基金在国内起步不久,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2014年是第一波艺术品基金大规模退出市场的时间节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波艺术品基金跃跃欲试,正在酝酿大规模上市风潮。在这个关键时期,艺术品基金该如何面对自身问题?前景又将会如何呢?

  一波未平

  ——艺术品基金遭遇“滑铁卢”

  最近,一篇关于艺术品基金的报道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2011年深圳某机构发行的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今年到期后,投资者普遍只拿回本金的10%左右,当初承诺的投资收益更是全部未支付。

  这并非个案,它折射出了国内艺术品基金普遍的退市难题。2011年前后,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艺术品基金的发行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每只基金的兑付期一般在两三年,因此2013年、2014年就成了第一波艺术品基金大规模退市的时间。

  而它们退市的表现让众多投资者十分失望——大多数基金根本达不到约定的收益率,能做到保本就已经算不错了。基金发行方也为退市绞尽脑汁,有的整体低价转给别人接手;有的继续发行新基金,“拆东墙补西墙”;还有的直接把没卖出去的艺术品分给投资人抵账……

  第一波艺术品基金何以遭遇“滑铁卢”?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主席胡聚堂认为有三个原因。首先,这些基金的运作周期普遍较短,不符合艺术品市场规律。“艺术品是一种长线投资品种,两三年时间远远不够。”艺术品在短时间内回炉拍卖,作为“熟货”难以拍出好价钱,又要扣除拍卖佣金等高昂成本,想达到较高的收益率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原因是“生不逢时”,艺术品基金在市场价位较高时买入艺术品后,正好赶上了整个市场的调整期,这种调整会持续几年时间,使退市较困难。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基金的操作者普遍缺乏专业性,没能把艺术和金融很好地结合。很多金融机构只是看到了当时市场的火热,觉得艺术品能赚钱,就一股脑儿都涌了进来。“第一波艺术品基金没有足够的操作经验,操盘者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成熟,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准备不足,对退市也没有很好的设想和规划。”

  一波又起

  ——第二波艺术品基金平稳入市

  2013年下半年到2014年,第一波艺术品基金退市后,第二波正在跃跃欲试,许多银行、艺术机构等都打算参与进来。不过,数据显示,第二波艺术品基金的发行数量远远低于第一波,投资者们也显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我听说过几个新发行的艺术品基金,兑付期普遍延长了,很少低于4年,有的达到了5年以上。”胡聚堂认为,这是人们对市场规律认识提升的表现。

  纵观国外的案例,成功的艺术品基金操作周期起码要5年到7年。堪称“教科书级”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设计时间为25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1997年前后才卖掉所有收藏作品,官方公布的年平均收益率为11.3%。

  “中国人比较急功近利,很多人只想赚快钱,做投资根本等不了5年。”胡聚堂说,“第二波艺术品基金的兑付期普遍更长,这也减少了那些抱着投机心理赚钱的投资者,剩下的多是一些理性投资者。”他们对艺术品市场的认识较深,投资艺术品基金也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综合考虑风险和其他因素。

  艺术品基金的操盘者,也在这几年积累了更多经验。许多艺术品基金都在努力组建专业的团队,或与艺术专业机构合作。同时,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大环境稳中有升,“几年内应该不会再出现大的调整”。综合以上种种因素,胡聚堂对艺术品基金的前景持看好态度:“第二波艺术品基金的表现会比第一波好得多。”

  艺术市场要发展,盘要做大,还是需要艺术品基金,这是诸多业内人士的共识。“毕竟只靠散户实力有限,买不起太大的东西。”河南鸿远拍卖公司董事长张传文表示,现在拍卖会上很多大标的都是艺术品基金买下的,“艺术品基金符合市场对大资金的需求,是未来的大趋势。”尽管目前还存在种种问题,但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成熟和相关监管措施的完善,艺术品基金的未来之路会越走越好。

  给艺术品基金支招儿买什么,对不对,怎么卖?

  据了解,艺术品基金凭借其资金优势,在购买艺术品时普遍以高端为主,尤其是齐白石、徐悲鸿等名家作品,在市场上是“硬通货”,出手也比较容易。但是,这些一线名家艺术品数量有限,如果基金都去买它们,很容易把价格炒得过高,这对艺术品市场是个双刃剑——既能把盘做大,出现天价作品,又会造成虚高的泡沫。

  胡聚堂建议,第二波艺术品基金要吸取经验,走差异化路线,避免同质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艺术品基金可以对市场上的艺术品进行一个梳理,选择各自的侧重点,精耕细作,比如专买近现代文人作品、专买明清瓷器,或者盯着当代名家书画……这样不仅避免了恶性竞争,也有助于基金在某一领域认识更深、把握更好、做得更扎实。”

  对艺术品基金来说,最难解决的无非是买什么,买得对不对,怎么卖这三大问题。胡聚堂的建议是针对“买什么”的问题,张传文则对后两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

  “艺术和金融结合并非易事,专业团队必不可少。”张传文表示,为了解决艺术品的鉴定估值和退出机制这两大难题,很多艺术品基金选择与专业机构合作,其中,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与苏富比拍卖行的合作是一个颇具示范性的案例。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购入和卖出艺术品的主要渠道就是苏富比。选择与拍卖行合作,有诸多优势:首先,在拍卖场上进行艺术品交易,价格比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和管理。其次,从拍卖行购回的艺术品有着二级市场天然的流通性,便于再次销售。第三,拍卖市场上的艺术品,其传承出处、真伪鉴定已由拍卖行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担保,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风险。第四,由于这种合作关系,苏富比公司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提供了艺术品投资指导、鉴定以及保管等方面的专业服务。最后,与拍卖公司合作也解决了藏品的销售问题:从1987年开始至1997年间,苏富比拍卖公司在伦敦、香港和纽约三地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举行了20多次专场拍卖,成功将藏品变现。

  张传文认为,艺术品基金和拍卖行合作,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模式。艺术品基金既可以借助拍卖行的专业团队做自己的技术支撑,帮助进行鉴定估值和规划;同时,在买入和卖出时也有渠道优势。“拍卖行最了解一线的市场动态,掌握大量的一手数据和资源,哪件东西什么时候卖出去收益最大,心里都有数,可以较好地解决卖出的问题。”

  本刊记者/孙镇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