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一个伙伴在家挨了揍,给我抱怨说:“大人为什么要打孩子?以后若我的孩子犯了错,我肯定只讲道理,不打他。”我当时深切地同情他,倒不是因为从课本里学来的人人平等不应体罚之类的崇议宏论,而是作为小孩子没有自由的惺惺相惜。那时觉得大人们做事真容易,高兴怎样就怎样。而小孩子却被父母牢牢地束缚着。如果做了自己喜欢而父母不喜欢的事情,就要挨揍,我们那时虽然还不认识孔夫子,但是已经从自己的切身感受悟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真理。
我自幼胆小怕事,但也难免从爸爸那里挨过巴掌。但影响我一生的,并不是父亲给了我不该给的错误东西,而是父亲没有给我他本来可以给甚至应该给的东西,那就是夸奖。我的父母以身作则,教给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做人道理,但是他们从没有夸奖过我。每当邻居或出于礼貌或出自真心当着父母的面赞美我时,他们都会赶紧摆手道:“哪里,哪里,他不行,差得远。”
我内心虽然理解父母的做法是表示谦虚,但是当我受到生活的挫折,渴望一次光明正大的夸奖来鼓舞信心却日益变得热切,以至于有段时间我开始讨厌这种“强加于人”的谦虚了。
父母的谦虚虽然成功地将我塑造成远近闻名的“懂事”孩子,但同时也消磨了我的朝气与锐气,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尾巴,直到留了级,遇到陈老师,听到那一次仅有的夸奖,才彻底改变我的命运。那唯一的没有打折的夸奖,像火箭最底部的燃料,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多少年来为我提供着奋斗的动力。所以当有人主张“鼓励教育”,我恨不能将自己的双脚都举起来表示赞同。
五个月前,上帝为我戴上父亲的皇冠。我不知道别人做父亲的欢乐是什么?我的欢乐就是终于可以如当初的伙伴所希望的,按自己的理想去做一名父亲。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说,中国的旧式家庭将痛苦一代代延续,“媳妇熬成婆”,要比当年的婆婆加倍苛待自己的儿媳。于是,鲁迅大声疾呼: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时过境迁,我们的父母早已恩赐了我们光明。对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外,我还想说:“父有所欲,施之于子”。所以当我的孩子,看懂我逗她开心的企图而欢乐地手舞足蹈时,我终于喊出了那句珍藏在内心十几年的话:“宝贝,你是最棒的。”
当然,谦虚并没有错,但是我深信,教育的大餐里,谦虚这道菜,应该上在自信这道菜之后,因为我们这一代的父亲明白,只有强者才有谦虚的资格。所以,请给予孩子属于他们的夸奖。
文/闫俊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