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中见假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记者,假冒伪劣
  • 发布时间:2014-10-10 15:11

  时下假冒伪劣横行,不但有假货,“假烟假酒假奶粉”,而且有假人,“假兵假官假证件”。在假冒身份的各类人员中,假记者是较为活跃的一群。这些假记者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敲诈勒索之实,一些基层干部深受“假记者之困”。河北邯郸市一位镇党委书记说,他手头的名片夹中,有二十多张记者留下的名片,其中只有一张是真的。这些假记者一般都是打着批评报道的旗号来的,绕来绕去最后都是要钱。重庆市忠县一个叫邓大忠的人,在近两三年内以“记者”身份骗取钱财达十多万元。假记者已经成为必须大力清除的一种社会公害。现在,全国正在组织开展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专项行动,是完全必要的。

  假记者所以能横行,并不是他们的伪装难于识破。受其敲诈勒索的单位,并非看不出他们的“假”,之所以采取逆来顺受的容忍态度,按他们的说法,是因为“每个假记者都可能招来真记者”,引出更大的麻烦。比较下来,还是拿些“封口费”,息事宁人,早点“花钱消灾”为好。

  这里提到的“真记者”,是指媒体正式从业人员,实际上也是一种假的“真记者”。他们虽然有记者证件,却违背新闻职业的使命,借采访报道为非作歹,牟取私利。真的假记者对受访者进行敲诈勒索等不法行径,在相当程度上,是从假的真记者那里学来的。近几年,在一些矿难事故中,就不止一次有“真记者”收取“封口费”,从而持“有偿不闻”的态度,为不法矿主隐瞒矿难实情。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公布过十名在河北蔚县矿难中收取“封口费”的记者名单,其中九名最后都被判了刑,可见这些“真记者”问题不少。有偿不闻,与搞有偿新闻一起,都是记者将人民赋予的神圣新闻报道权,用来进行钱权交易,化为大肆敛财的手段。这样的“真记者”哪里还有什么“真”呢?

  由此可见,时下的假冒伪劣,颇为纷繁复杂,有真,有假,还有真的假,假的真。前一阵,上海一些企业招聘一批叉车司机,他们都持有国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证,可实际操作技术不过关,原来他们的证件是有关机构人员卖给他们的,他们与那些假的真记者一样,也是假的真司机。

  假作真,真也假,真假混淆,在本质上也都沦入“失真”的境地。因而不论是真的假,还是假的真,都只有“假”没有“真”,对他们都要狠狠加以整治。不过,“真也假”较之“假作真”,更具危害性。鲁迅先生说过:“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因此,不论对真的假,还是假的真,都要用重拳去打。当真的不再变假,不再有假的真记者,不再有假的真司机,那些盗用记者幌子的真的假记者,盗用操作证的真的假司机也就难于施展其鱼目混珠的伎俩了。

  【原载2014年9月4日《解放日报·朝花》】

  江曾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