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光看脸的世界

  • 来源:留学生
  • 关键字:韩寒,郭敬明
  • 发布时间:2014-10-16 10:32

  “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从代笔疑云到“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当一波 又一波成名已久的作家、学者站出来加入质疑韩寒的行列,有人冷冷地抛出这一句。

  这从来是一个看脸的世界,因而聪明又早熟的郭敬明远在罗马拍《小时代3》。与郭小四相比,多年来韩寒几乎占尽了“脸”的优势。

  我与韩寒成长于同一年代,“看着韩寒的书长大”,在我上高中的2000年前后, 那个七门功课挂红灯、松江长跑的瘦弱少年风靡全国,引发几乎前所未有的关于教育的大讨论,这个长跑少年的形象在如今30岁的我心中也依然清晰。在那个互联网还未普及,我们还依靠中青报上新概念作文选登来阅读,每个中学生都会屯一套新概念作文选的年代,这个长得与我表哥有几分神似的“少年英雄”其实比现在的6.5亿元票房导演还要红。

  我的同事、专栏女作家A是70后, 她就不太能理解我们这代人与韩寒的精神联系,在去采访韩寒之前,A觉得这人是个讨厌的直男癌患者。不料,采访回来之后,她竟也开始对韩寒交口称赞, “聪明有趣”、“高智力的人”是她的核心评价。

  一代又一代,青年偶像呈现出如同不可逾越的鸿沟般的代际差异,正如韩寒之于80后、郭敬明之于90后的差异。当然, 在资讯多元化的年代,代际差异之外还有地域差异等其他分野,并日趋彰显。

  在资讯单一的几十年前,青年偶像是笔挺的军人,当然也可以是扮演笔挺军人角色的全民偶像--曾经的青年偶像唐国强老师最后归宿女首富,大概也伤透了曾经的全中国少女那时的全中国大妈的心。在资讯从匮乏而爆发的年代,青年偶像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是某个眉清目秀的金牌运动员--所以直至今天,李宁品牌日渐衰弱也让很多人扼腕,也可以是某个国民诗人作家--那些说我国人民缺少诗意的人想必忘了我们也经历过手里拿着一本诗集就能泡妞的“黄金年代”。资讯多元必定带来审美的多元,并且带来对多元审美的日渐尊重。

  到了如今,经历过多年GDP高速发展,商业形态日渐成熟,主流社会盛行竞争与奋斗,最受尊崇的其实是成功商人, 年过花甲的王石深受各种广告商青睐,乔布斯也是中国万千新潮青年的精神领袖, 大城市的小年轻们人人都想成为扎克伯格。对,扎克伯格,是如今全世界最受尊崇的青年偶像,在中国也备受推崇。

  不过,在如今的中国,人人都想成为的青年偶像是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就像电视上浓眉大眼的芮成钢--这是一条看似积极上进就可复制的路,何况,相比起扎克伯格,芮成钢更能体现“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他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小孩”,是丈母娘眼中模样“精神”的女婿,是母亲们希望将儿子培养成为优秀人才的范本。相比之下,身材矮小黑瘦、头发胡子拉杂的韩寒肯定难以获得丈母娘们的青睐。

  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但早已不是一个光看脸的世界。一个拍《小时代》的韩寒不会是青年偶像,而一个拍《后会无期》的韩寒,没有辜负人们对青年偶像的期许。

  当中为了避免卷入韩寒之争而留下的微妙含义,正如我偶像张晓舟对此的嗟叹:“研究韩寒只需要一点情商,但重量级作家知识分子硬要吭哧吭哧背着八百斤重的智商匍匐前进。”

  吴筱羽

  媒体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