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创新,茁壮成长

  ———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宗旨的解读

  近年来,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进入中小学校,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道风景。许多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创意、放飞理想,成为大家羡慕的“未来发明家”。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特别现实和功利,在他们看来,参赛最重要的是拿奖,以获得升学保送或高考加分的资格。

  对于青少年的这种不良倾向,相关组织虽然已经采取一些制度和管理上的扼制措施,但我认为,真正能保证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沿着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关键是组织者和参与者都要认真实践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的宗旨,即体验、创新、成长。

  体验之基

  体验就是躬身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和验证认知。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如果只追求结果而轻视体验,便走入了功利主义的歧途,背离了创新教育的价值理念。

  为此,活动组织者提出“三自”原则,要求参赛者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和写作论文。这一原则不仅体现活动组织者对竞赛公平性和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也表明对重视自主体验的现代教育理念的认同。

  另外,强调体验也是一种教育伦理要求。注重体验,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任何竞赛都需要公平和尊严,有体验的竞赛才是公平的竞赛。那种急功近利、请人代劳式的投机取巧,不仅伤害他人,更是坑害自己。

  创新之核

  对于创新,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词义学中,“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或指“创造性”;社会学家认为创新“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在经济学家眼里,创新是指“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重新组合”,目的是“使技术体系发生变革”以获得“企业家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

  就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而言,它所关注的创新主要是指心智上的发展。活动中,青少年提供的项目作品或论文虽然少有现实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其包含的创新教育价值和人的发展价值显而易见。

  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人们思考,那些有序的思考被称之为思维。在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体系中,创新思维占核心地位。谁能占据创新思维的高地,谁就是竞赛胜出的佼佼者。

  创新思维与常规思维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机械地按照过去的经验或书本上的准则思考问题,而是根据变化的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突破固定逻辑通道,以新方式寻找新颖的求解方案。

  显然,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但也离不开常规思维。一般来说,常规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思维基础,而创新思维是使思维过程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演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之思,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善于交叉运用这两种思维,才能达到游刃有余。

  例如,面对创新课题的求解,先用常规的逻辑思维(综合与分析、归纳与演绎、推理与判断等)去尝试,当常规的逻辑思维对难题求解无济于事时,再用非逻辑思维(联想与想象、灵感与直觉等)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成长之本

  无论省、市还是国家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最根本的追求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简言之,成长是创新之本。

  为什么要遵循“成长”这一宗旨?首先,这是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的教育本质决定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教育实践,是创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道格拉斯认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小学毕业生远比缺乏创新能力的哈佛大学毕业生有更多成功的机会”。结合目前一些社会精英和著名创新型企业家的成长经历来看,道格拉斯的观点值得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本。

  总之,通过解读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的三大宗旨,能对该项活动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有进一步的理解。

  过去,我只将它看作一种可以表达自己“异想天开”式的课外活动,现在却更多地认为自己在接受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在这一观念转变的过程中,我也更加确信: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无疑是孵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平台。

  文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张默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