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潮流,未来在欧洲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亚青赛,卡塔尔,国青
  • 发布时间:2014-10-20 13:35

  本届亚青赛的参赛球员,一共有37名球员在海外踢球,几乎是2012年亚青赛的3倍(13人),2010年亚青赛的37倍(1人)。留洋,成为了亚洲地区青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洋潮下的亚洲新格局

  不仅是数量,连分布的范围也达到了史上最多:2012年亚青赛,13名留洋球员分布在中国、约旦和澳大利亚,其中素有从英伦吸纳新人传统的澳大利亚一国就占了10人。2014年亚青赛,拥有留洋球员的球队增加到6个,如果考虑个人成长原因未招募入队的同龄海归,这个范围还将增加日本、朝鲜和印尼3国。不仅如此,海归球员在卡塔尔、中国、韩国队内都成为毫无争议的绝对主力。而在2012年亚青赛,这3个国家的69名球员中,仅有中国的徐新有海外踢球背景。

  亚青赛参赛各国的青训留洋之路各不相同,惟一能够确定的是,将青少年送出国外培养,已成亚洲地区提升足球实力的主流方式。本届亚青赛,卡塔尔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韩国虽然因教练、足协等其他原因未能如愿晋级四强,得到世青赛资格,但球迷们已经看到了留洋带给各自球队的巨大回报。同样未能出线的越南和泰国,也坚定了对目前青训模式的信心。

  海归模式的反例,就是过去有大量海外球员的澳大利亚,随着海外球员数量的急剧下降,实力也受损不少,完全没有成年队傲视亚洲的实力。传统上的亚洲青年赛事豪强伊朗、伊拉克,实力并没有下降,但对手的实力在全新的海外青训模式中提升太快,这导致成绩的下降。

  日本、韩国、卡塔尔、中国等都使用了各自的手段,推进海外青训模式,而越南及泰国则采取将海外力量“请进来”的方式推进青训———通过与国外成名足球学校和俱乐部合作,引入教练、运营人才主导青训,并借海外豪门的便利,组织国内青训球队大量参加海外比赛,是两队竞争力上升、表现令人刮目相看的重要原因。

  最强留洋帮卡塔尔三洲撒网

  乌兹别克和朝鲜是传统的亚洲青年赛事劲旅,东道主缅甸小组赛对手羸弱,1/4决赛运气上佳,两队杀入4强亦不足为奇。亚洲诸强让人惊奇的还是卡塔尔,这个中东弹丸小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青赛最好成绩是十年前在8强赛与日本队战至点球大战落败,而过去3届亚青赛,卡塔尔人连预选赛都没通过。本次世青赛竟然是卡塔尔过去11次参赛第2次从小组赛突围,突出之处就在于这支卡塔尔队内拥有15名目前在海外效力的球员。

  真正为卡塔尔足球带来质变的,是卡塔尔为2022年世界杯投入巨资营建的希望足球学院。大约10年前,德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的负责人安德烈斯·布雷赫受雇于卡塔尔酋长,目的就是将卡塔尔足球打造为亚洲乃至世界级强队。这对于人口不过30万的卡塔尔来说几乎是痴人说梦,但有高达数十亿欧元的巨额资金,德国人的梦想获得了成为现实的坚实基础。

  卡塔尔的第一步是从巴萨的拉玛西亚基地挖来了著名的球探尤瑟普·克罗默,他的最大成就即是从阿根廷发现了梅西。克罗默为卡塔尔设计的青训海选体系,最核心的选秀区域就是非洲。2008年正式落成的希望足球学院耗费了卡塔尔王室上亿欧元的经费,但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希望足球学院的海选范围包罗11个非洲国家(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喀麦隆、肯尼亚、坦桑尼亚、卢旺达和乌干达),两个亚洲(泰国、越南)和三个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巴拉圭)。有高达6400名球探和工作人员为希望足球学院工作,这些球探每年要观看多达5.3万场比赛,沙里淘金。

  希望足球学院的学院分为卡塔尔本土和国际组两个范围,大部分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国家的少年会进入本土组。克罗默希望国际组的少年可以学成进入欧洲,在未来为学院赢得转会分成增加收益,同时也能在欧洲扩散希望足球学院的美誉。当然,卡塔尔人的真正目的,还是从小培养一批实力强大的海外雇佣军以及本国国籍的青少年球员。作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卡塔尔王室收购了比利时的德语区小球会欧本,作为希望足球学院球员们前往欧洲的跳板,将更多的年轻球员派到这里接受欧式训练。目前,欧本一队至少拥有7名来自希望足球学院的球员,还有部分球员随欧本梯队参加比利时青年联赛,不少球员则通过在欧本的表现,得到了前往欧塞尔、摩纳哥、比利亚雷亚尔等球队的梯队训练的机会。

  2007年,首批进入希望足球学院595名学员来自遍及亚非拉的43万少年,7年过去了,卡塔尔的世界杯梦想拥有了350万足球少年的超级富矿。卡塔尔并没有打算大规模归化年轻球员,而只是通过优胜劣汰,增加阿拉伯裔球员的技术和体能,以及过去一直匮乏的战术素养。因此,希望足球学院聘请了大量西班牙籍教练。卡塔尔人提供的待遇是其他国家很难企及的,每个在希望足球学院训练的少年都能得到每月500美元的零用钱,以及每年两次回乡和父母前来探望的旅费,他们的家庭每年也将得到5000美元的报酬。

  这些13岁就成为卡塔尔青训计划成员的球员,加入卡塔尔国籍并没有太多阻力,其中还有双重国籍的规定可以灵活运用。相比在卡塔尔的200万外籍劳工,这些小球员更有希望成为被这个国家认可的人群。几内亚少年古姆是2007年首批进入希望足球学院的非洲球员,2010年亚运会就已入选卡塔尔奥运队,如今是卡塔尔国家队成员。

  东亚豪强推进个体留洋

  中国足协组织的留欧行动之后,是万达等企业推动的送孩子出国行动,相比早年整队成建制留洋的巴西健力宝模式,现在已经变化为典型的个体留洋模式。这个模式在日本和韩国同样流行,也逐渐成了东亚区主流模式。

  韩国足协有意识地鼓励国内少年球员留洋,通过选秀节目邀请海外球队比赛,海外球探观赛,将本土优秀少年输送到海外的成功率极高。尤其是留学拉玛西亚的“巴萨三杰”李升祐、白升浩和张洁熙,以及13岁的瓦伦西亚天才李康仁,近年一度成为韩国海外青训模式的招牌。

  选秀模式之外,韩国足球还通过大量的比赛,给更多年轻球员崭露头角的机会,同时吸引欧洲球探关注。另外,韩国本土教练遍地开花的训练营,也将留洋作为主要噱头吸引青少年参与,通过这种模式走出国门的代表就是孙兴慜。仅仅两年前,韩国的U19国青队还是全韩班,但今年就有4名海归入队,其中巴萨的白升浩还是破格从U17国少队提拔入队。曾经参加过韩国国青集训的,在德甲梯队锻炼的的金东洙(汉堡)、吴世畯(不莱梅)和金镇秀(奥格斯堡),最后未能入选亚青赛名单,事后证明对韩国国青的防线也产生了影响。目前,在西班牙接受梯队训练的韩国少年多达14人,在德国也超过两位数。刚结束的U16亚少赛,被称为“韩国梅西”的李升祐,对韩国国少的作用已尽收眼底。两年后的U19亚青赛不出意外,李升祐和张洁熙会被选入韩国代表队。不仅如此,韩国也在向日本学习,开始招入混血球员,改善韩国足球的基因,韩俄混血的门将金罗曼就是代表。

  相比韩国,日本的青少年留洋起步甚早,不过近年在低龄组别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韩国。这次亚青赛,因为考虑到球员自己的海外成长,没有招募刚进入多特蒙德一线队的丸冈满。与韩国大范围选拔低龄球员输送到海外不同,日本球员留洋的途径主要是与J联赛球队签订职业合同后,通过俱乐部表现赢得海外球探认可。日本球员的优势是此前已在海外站稳脚跟的前辈为他们赢得了良好声誉,有固定的德国经纪公司运作,成行率较高。

  参加本次亚青赛全本土化的日本国青拥有史上最多的职业球员,却最终折戟8强。归根结底,还是发达的职业联赛并未给年轻人更多比赛机会。其他国家青训留洋行动,也迫使日本足协更重视低龄组的海外球员,近年,巴萨的久保健英和皇马的中井卓大,在日本国内热度与日俱增。虽然他们要到5年后才会在青少年级别大赛崭露头角,但至少已证明,日本国内足球界对海外留洋的低龄化趋势已达成共识。

  记者 寒冰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