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敏捷网络”上的“智慧机场”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智慧机场,智慧机场,华为
  • 发布时间:2014-10-29 12:57

  在民用机场转型的过程中,网络的升级改造已成传统机场顺利升级为“智慧机场”的关键一步。借由一张“敏捷网络”,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正在向“智慧运营”的目标迈进。以全新模式为旅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将机场运营变为更高效、安全的数据化运营,快速实现机场自身的商业增值……一切都成为可能。

  大型枢纽机场已不再仅仅定位于交通枢纽或基础设施,运营能力正逐渐成为国际机场的新名片。在国内,大型机场也纷纷走向运营的转型之路。作为中国西南重要的航空枢纽和民航总局“十五规划”六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从5年前便开始尝试向“智慧机场”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成都双流机场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大胆启用新技术,借由网络的升级改造为智慧机场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机场运营完全依赖信息化系统,而网络就像机场信息系统的地基,牵一发动全局。在以“智慧机场”为建设目标的转型中,成都双流机场对网络的升级、改造最为重视,经过了缜密的方案论证与测试,才最终决定在T2航站楼的建设和T1航站楼的改造中,试用华为的“敏捷网络”。

  成都双流机场的网络架构相对复杂。在T2航站楼,要建设匹配机场业务的8个物理网络,各子网主要应用3层架构。考虑到安检网和安检信息网接入终端单一、应用维护简单的特点,网络又采用了两层架构。而且,T2航站楼还要接入机场核心骨干网,实现与物流区和办公区的互连互通。要想保证整网数据高速、稳定转发,其实非常困难。

  机场业务网络划分也比较特殊。从信息业务处理和总规划的角度,成都双流机场主要被分为5个区域:航站区、物流区、办公区、基地航空公司服务区、机务维护维修区。5个业务区必须有独立的局域网,又要通过统一的骨干网在机场范围内实现高速信息共享。而且,对网络的稳定、安全、数据转发效率等,成都双流机场的要求远超企业级应用。

  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是,在保障业务稳定、安全运营前提下,成都双流机场还希望用新的网络承载未来业务发展、客户服务,以及机场商业增值等需要。而且,由于客流量大,成都双流机场网路流量增长的压力决定其必须对网络设计具有前瞻性,在保证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还要支撑流量的稳定增长。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华为让成都双流机场的一张物理网络变成了一个强大的载体——一个物理结构上“跑”八张虚拟子网,成都双流机场的办公系统、机场的运营指挥系统、机场的财务系统、机场的空管系统等,必须保证各自能安全、稳定地运行于这张物理网络上,且做到互不干涉、顺畅应用。在机场运营网络的建设中,这对哪家公司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华为企业BG中国区交通系统部部长陈斌告诉记者,成都双流机场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因为机场对网络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极高,从技术、方案、维护能力等各个方面,用户都进行了多方评估和技术论证。过去很多年,机场网络建设主要以国外的设备为主,国内厂商的设备在安全、可靠性等方面一直不被用户认可。但今天,华为的设备经过长期验证,不仅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在业务性能上相比其它厂商也有突破性的变化,才会在竞标过程中脱颖而出。据悉,自华为设备正式承载成都双流机场的业务至今,网络一直处在稳定运行中。

  新加坡机场被成功打造成了一个具备机场功能的购物中心,这种运营模式成为各大国际机场学习的样板。机场运营能力的提升,将更多体现在机场服务用户的能力,以及实现商业增值的能力上,这也是驱动成都双流机场积极进行“智慧”升级的原因之一。通过对T2、T1航站楼的网络升级改造,成都双流机场正一步步接近“跻身全球十大机场”之列的目标。有线、无线一体化后更好的WiFi上网体验,足以承载电子商务、O2O需求的无线网络,已让成都双流机场具备了智慧机场的雏形。

  网络、平台和基础数据,都是智慧机场的基础支撑。陈斌表示,机场达到智慧的运营管理,必然需要具备智慧感知的能力,几十万个安全检测点、各种设备、终端的数据采集都需要一个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网络去支撑,而其背后又离不开云与大数据能力,这正是“敏捷网络”的价值所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