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队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们想像世界冠军一样踢球,但四个进球太少了”,德国主帅勒夫在击败直布罗陀后表示。面对基本由业余球员组成的对手,德国媒体在赛前讨论的是勒夫的球队能否创下欧洲杯预选赛上的最高比分,然而德国队虽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可在比赛的组织上做得并不理想,4比0的比分与教练、球员、媒体和球迷的期待相去甚远。
现在,所有人只能期望德国队能用一场精彩的对西班牙友谊赛来结束伟大的2014年。
其实,让勒夫失望的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世界杯后整个球队的状态。德国队在世界杯后踢了五场比赛,没有一场表现得与世界冠军相符。主场对苏格兰2比1小胜,客场输给波兰,又在主场被爱尔兰逼平。与德国队比赛前,直布罗陀先后被波兰和爱尔兰以7比0的高比分血洗,却在德国只有4个失球,直布罗陀的球员和教练在比赛后的满意态度,对应的正是德国人的失望。
随着联赛的进行,球员逐步从世界杯后的疲劳状态中缓解,他们在各自俱乐部也进入了正轨,这不再是国家队表现不佳的理由。现在的德国队正在经历着核心换代和队伍重组的过程。老球员的退出和伤病,新球员无法接过核心的位置,这才是德国队的难题。要在2016年欧洲杯上扮演重要角色,主帅勒夫有一年的时间来强化诺伊尔、胡梅尔斯、穆勒和克罗斯等人的地位。
核心球员的缺失
主帅勒夫希望用一场辉煌的胜利作为2014年欧洲杯预选赛的结束,让这一年在记忆中更美好。他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们不会用太多的防守球员,一定要强化进攻。”德国队摆出了352的强阵,不过直布罗陀10名球员缩在本方半场的战术发挥了作用,德国队上半场只凭借穆勒的梅开二度和格策的进球3比0领先,下半场急于扩大比分的德国球员踢得急躁,还是直布罗陀球员的乌龙球送了大礼。
这场比赛与德国队此前的三场欧洲杯预选赛如出一辙,球队实力明显占优,可是场上没有明确的领袖球员,球员在需要冷静、耐心的时候却十分急躁。如果一场比赛是偶然的状态起伏,那么连续四场出现同样的问题,就说明球队真的遇到了困难。现在的德国队与世界杯时最大的不同不是球员的技术能力,而是缺少了领袖级别的球员,在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在心理上给队友带来推动力。
德国队正在经历核心更替之苦。世界杯夺冠是球员职业生涯的最大荣誉,但实现这个目标后,老将们也失去了在国家队最大的动力。拉姆、克洛泽和默特萨克选择急流勇退,带给球队的影响比表面上更严重。德国足球重新崛起的十年间,国家队的领袖更替一直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卡恩、弗林斯、弗里德里希等人逐步退出国家队,默特萨克、拉姆、施魏因施泰格和克洛泽成为新领袖。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巴拉克因伤缺席,而且再没有穿上德国队的球衣。在德国足球最黑暗的时期,巴拉克扛起了德国队的大旗,他的离开标志着那一代球员退出了这个舞台。拉姆成了新队长,媒体称这是一次“世代交替”。虽然一度引起了很大的舆论风波,但实际上拉姆、施魏因施泰格、波多尔斯基等人在国家队已经拼杀了六年,是不折不扣的老将。
新核心难成长
可在巴西世界杯后,拉姆、默特萨克和克洛泽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告别球队,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如果说克洛泽的退出是因为年龄原因,那么刚过三十岁的拉姆和默特萨克至少可以踢到2016年欧洲杯。他们的离开让同伴和教练都显得措手不及,也导致了这一次的“世代交替”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以非常剧烈的方式完成。
拉姆、默特萨克和克洛泽同为队委会成员,说明了他们的地位。勒夫虽然任命了施魏因施泰格为队长,但他在世界杯决赛后就处于伤病状态,一直没有回到赛场上。其他的如波多尔斯基、赫迪拉等球员也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好的状态。波多尔斯基、拉姆和施魏因施泰格是伴随着德国队重新崛起的球员,没有了他们,德国队的主体就是过去十年的青训中涌现出来的球员,这些球员没有经历过球队的困难期,心理上的磨砺不如老球员。
不过勒夫有一些不错的候选人,诺伊尔、胡梅尔斯、克罗斯和穆勒等人有潜力成为新的领袖,他们本身是球队核心,在俱乐部和国家队又都有出色的表现和成绩,但塑造球队的领袖需要时间,要得到其他队友真正的认可。另一方面,这些球员在自己的俱乐部还不是绝对领袖,拉姆退出国家队后是拜仁的队长,诺伊尔只是第三队长。胡梅尔斯这个赛季刚刚成为多特蒙德队长,克罗斯在球星云集的皇马,暂时还不太可能成为这支豪门球队的精神领袖。
现在勒夫只能期盼施魏因施泰格在2015年按计划归来,让球队有一个真正的领袖。对直布罗陀的比赛前,勒夫特地去了慕尼黑询问施魏因施泰格的情况,可见他的急切心情。经过世界杯决赛后,施魏因施泰格的声望更胜过去,领导这支球队应该不成问题。有了他的带领,球队将有充分的时间等待其他球员的成熟和接棒,让德国队的领袖更替回到平稳的轨道中。
记者 艾文 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