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如火,生猛如风——挑战夏威夷海鲢(下篇)
- 来源:路亚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夏威夷,海鲢,钓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5:01
如何抵制夏威夷海鲢的“30秒绝杀技”呢?这可以从用饵之道、标点选择及操竿手法三方面说起。
在进入本文的主题之前,我想与大家谈一个理念。虽说我国的路亚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其实有很多路亚爱好者还处于人云亦云的误区之中。
他们迷信一些商业的宣传,例如某款拟饵属于神饵、必杀饵等说法,这种错误的思路一定会对学习路亚造成阻碍。怀着这个错误的观念,钓者就失去了灵活思考与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会认为,无论在什么钓场、钓什么鱼都是如此。实际上,如果真有如此神奇的拟饵,那么人们在玩路亚时就不必去考虑所谓的经验,也不必去考虑天气、温度对鱼情的影响,但显然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路亚钓法的最基本原则在于“将心比鱼”,也就是要结合科学理论来了解对象鱼的生态特征,然后使用符合对象鱼生态特征的装备来与之交手,方能获得最大胜算。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哪怕你使用的是被吹捧上天的“终极神饵”,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我之前曾写过一些关于因鱼选饵的文章,比如黑鲈嘴巴大张时的幅度跟体型相当,而且它们是凶猛的掠食性鱼类,所以它们基本上什么饵都吃,不管是水面系拟饵,还是浅潜的或是深潜的拟饵,只要它们看见了就会追咬。当然,黑鲈的学习能力也很强,一些压力较大的钓场中的黑鲈吃饵会十分小心。所以,钓黑鲈能用的拟饵种类最多,硬的、软的、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均可。但是,能钓上来黑鲈的拟饵未必能钓上来其他鱼类,这其中有一半的原因在于不同鱼类的生理结构不同,有的鱼嘴大,有的鱼嘴小,有的鱼嘴硬,有的鱼嘴软,有的鱼嘴长,有的鱼嘴短……如果钓者不能从鱼类生理构造的差异方面去理解,那么往往会在学习路亚的道路上停滞不前。当大家真正了解到拟饵与对象鱼的关系主要在“鱼”而不是在“饵”之后,我们可以接着进入本期的主题。
如何抵制夏威夷海鲢的“30秒绝杀技”呢?这可以从用饵之道、标点选择及操竿手法三方面说起。
一、用饵之道
夏威夷海鲢是一种极为凶猛的掠食性鱼类,它们经常成群在水下追逐猎杀饵鱼,行动异常迅速,而且毫不留情。在钓场中常常能看到它们在水面上围追堵截猎物并大开杀戒的景象,由于它们生性凶猛,所以它们对水中的拟饵极为敏感,只要看到就会扑上来。
但是,当夏威夷海鲢扑向你的拟饵时,你却未必能将它拉上来。很多人在惊呼上鱼之后,往往在几秒之内就会被它们切线或洗鳃挣脱,其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用饵失误。
夏威夷海鲢的口腔结构很脆弱,尤其是上唇,很容易因拉扯而撕裂,这也是为什么夏威夷海鲢在洗鳃时常常可以将拟饵吐出的原因。实际上,夏威夷海鲢将拟饵吐掉,多是因为它们的上唇被拉豁了,或是钩子被拉直了。要减少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拟饵的外形入手。细长形状的拟饵的效果要优于肥胖形状的拟饵,这是因为细长形状的拟饵适口性更强,当夏威夷海鲢咬上这种拟饵时,拟饵往往入口很深,只要钩子能钉在夏威夷海鲢口腔深处或是较为结实的下巴上,那么它就很难脱钩了。此外,细长的拟饵重量较轻,当中钩之鱼猛烈洗鳃时,拟饵的惯性也相对较小,因此不容易脱钩。
钩子的强度和锋利度也十分关键,路亚夏威夷海鲢时,钩子的强度必须在2×以上,而我则多用3×强度的钩子。这是因为夏威夷海鲢的爆发力超强,有时2×强度的钩子很容易被瞬间拉直。因此,钩子是与夏威夷海鲢对战的重要装备,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此外,钩子的锋利度也要达标。测试钩子是否锋利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将钩尖轻抵指甲,再轻轻拖动,如果钩尖牢牢钉在指甲上拖不动,这就是足够锋利的钩子;反之,如果钩尖在指甲上划出长长的刮痕,并且无法固定时,这种钩尖就不够锋利,很容易跑鱼,应该立即更换。
二、标点选择
我们在上一期中提到,夏威夷海鲢喜欢成群栖息在潟湖类型的海域之中,所以与它们交手不必“大海捞针”。在潟湖类型的钓场中,有一个最有利同时也最棘手的标点,那就是渔民的养殖网箱附近或蚵棚架养殖区内。这些地方能为各种鱼类提供食物,同时又是小鱼藏身的庇护所,所以夏威夷海鲢喜欢成群结队在此觅食,可以说这些地方是路亚夏威夷海鲢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挂钩最惨痛的地方。
在这种障碍区中作钓,首选拟饵应当是水面系拟饵,铅笔和波扒都是最好的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钓友也可使用一些能够潜水的拟饵。在此处作钓,除了拟饵容易挂到障碍物之外,夏威夷海鲢在中钩之后也会往障碍物里钻,这些都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哪怕你使用的是8号PE线也无济于事。因此,在这些障碍物中选择标点时,可以优先考虑障碍物之间的小片亮水区(直径在20米左右的水面就足够控鱼了),在开阔水域与障碍物交界的边缘下竿亦可,如此作钓可大大降低跑鱼的几率。
三、操竿手法
路亚夏威夷海鲢的最主要操竿手法,就是在30秒内尽可能压制住它的爆发力,也就是要加强装备,采取“硬碰硬”的操竿手法。以厦门马銮湾中的夏威夷海鲢为例,钓手选用的竿子的钓力值要在20~25磅,轮子以3000~4000型为宜,钓线可选用3号PE线,碳素前导线以8号为宜。我曾经使用过6号前导线,虽然拉力足够,但经常会被夏威夷海鲢锉刀般的细齿磨断。如果钓手使用的是较细的前导线,必须经常检查线头与拟饵的绑结处,如果绑结处已经起毛,则必须将起毛的一段剪掉再重新绑饵,否则很可能在下一个咬口出现时发生断线丢饵的情况。
只要有夏威夷海鲢咬钩,钓手一定要先迅速做几次刺鱼动作,也就是俗称的“补枪”。然后迅速弓起钓竿抵御夏威夷海鲢的冲击,同时要使钓线保持紧绷状态,不能松线。一旦松线,夏威夷海鲢马上就会洗鳃,或是直接钻入障碍物中。因此,松线是跑鱼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以上三点你都能消化,那么你就具备了应付夏威夷海鲢“30秒绝杀技”的能力。
最后我要提醒各位,虽然夏威夷海鲢在水中既凶猛又难缠,但当它们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因此,大家在钓获夏威夷海鲢之后准备放流时,摘钩的速度一定要快,拍照的速度也要快,毕竟维护自然资源与享受自然资源是同等重要的。
郑博元,1964年出生于中国台湾。1984年开始独立撰写路亚文章,1988年开始系统化地推动路亚运动,1990年后游钓世界,见习其他国家发展路亚运动的模式,其足迹遍及亚洲、北美洲、非洲、北欧以及密克罗尼西亚、新西兰等22个国家。
郑博元曾任《台湾钓鱼》杂志总编,《台湾钓游家》双周刊社长,是《台湾联合报》、《自由时报》、《中时晚报》、《太平洋日报》路亚专栏特约作者,并著有《路亚族》、《全新路亚族》系列图书。他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路亚运动的推广,并坚持“环境保护与中国特色路亚运动相结合”的发展理念,主张将不同性别、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引入路亚活动中来,针对中国鱼类的多样性来发展中国化及国际化的路亚运动。
撰文/郑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