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的蛇鳕之战
- 来源:路亚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路亚,蛇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7 15:36
蛇鳕是底层肉食性鱼类,是极为贪婪的捕食者,它们栖息在从30米到150米水深的礁盘内,游动速度很快,食量巨大。一旦通过幼体阶段存活下来,除了人类,在这片水域里它们几乎没有天敌。
我住在北太平洋边上,海钓的乐趣蛮多,三文鱼、大比目鱼、各种石斑、蛇鳕……都能让我收获不同的钓趣。
由于不同鱼类有不同的习性,加之加拿大钓鱼规则的限制,每种鱼都有比较固定的垂钓时段。最近是钓蛇鳕的最佳时段。
蛇鳕是海洋中的一种名贵珍馐,它的肉质虽然偏老,但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尤其鱼头和鱼腩的部位更是可口,据说还有降血脂和血压的药理功能。在温哥华,华人一般都称它为龙趸。其实龙趸是广东、福建一带的人对石斑鱼类的统称,由于早期这里的移民大多来自这两个地方,所以超市和食肆里都约定俗成这样称呼了。
正文故事之前,我还是先对目标鱼种来个全面的介绍。毕竟,要钓鱼,得先知鱼。不了解它们的习性的话,在茫茫大海里,你要怎么找到它们呢?
蛇鳕(Lingcod),拉丁学名Ophiodon Elongatus,属于辐鳍鱼纲硬骨鱼亚纲鲉形目六线鱼科蛇齿鱼亚科,是北美洲西海岸特有的稀有鱼种,也是现存唯一的蛇齿鱼。它身体呈长椭圆形,侧扁,具有发达的鳍及尾部,口超级大并有犬齿状的牙齿,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灰色深浅不一的斑点。在天然海域,成鱼一般体长60~100厘米,最长可达1.5米,体重一般在10千克左右,有记录的最大蛇鳕大概是80千克。根据蛇鳕的化石分析可以看出,这种外形丑陋凶恶、性情贪婪凶猛的肉食鱼几十万年来几乎就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其实,从蛇鳕的名字来由就可以看出它的特点:在古希腊语里面,“ophis”是蛇的意思,“odons”是尖利的牙齿;而“Elongatus”在拉丁语里面就是外表怪异的意思。
蛇鳕是底层肉食性鱼类,是极为贪婪的捕食者,它们栖息在从30米到150米水深的礁盘内,游动速度很快,食量巨大。一旦通过幼体阶段存活下来,除了人类,在这片水域里它们几乎没有天敌。它们最喜欢的食物是小章鱼,也经常捕食三文鱼和太平洋鳕鱼等各种体型小于自己的鱼类和其他底栖生物,甚至可以很轻易地吞食体重5千克的大石斑鱼。
由于攻击性强,上钩后搏击凶猛,蛇鳕很受广大钓鱼人欢迎。
由于目前温哥华附近的28及29渔区(29-5区除外)蛇鳕数量不多,仍然禁钓,即使是钓其他鱼时钓上来了,也需要立即放生。5月1日到9月31日期间解禁,每天限额是1条,最多拥有数量是2条,每年最多可钓10条,体长要超过65厘米才能保留,一旦保留,就必须马上在自己的渔牌上登记钓获的渔区和时间。
所以想要钓蛇鳕,需要开船去稍微远一点儿的地方。
一大早,欧文、老鹰、乔、还有我和我家的小老大出发了。这几位都是海钓的老手,对海里这些“杀手”相当熟悉。
因为蛇鳕生活在海底,尤其喜欢藏匿于礁石之间,所以必须采用底钓(Bottom fishing)法。出击最佳的潮水水位是欧文精心计算过的。我们加大马力直奔第一个钓点,300匹马力的发动机威力惊人,船几乎是在水面飞奔。
到达第一个钓点,停船下竿。300尺的水深,重坠的鱼饵沉到海底也要花掉不少时间。水流很强,不断把我们的船推出礁盘区域,钓竿在水中上下提动,信号不太明显,不过只半个小时,我们就钓上来几条石斑,石斑鱼的限量是每天一条,我们几人已经钓满,不能再钓了。
我们开始收竿。这时,听老鹰大叫一声:“来了!”就看见他的竿子猛地往下一沉,接着就是拔河一般的战斗了。看这个架势,上钩的这条鱼个头不小。遛了10分钟,鱼比较接近水面了,不过大伙儿还是看不清是什么鱼。为保险起见,欧文拿上大抄网,站在船舷上,做好抄鱼的准备。
鱼最后一阵发力后,终于露头了!居然不是蛇鳕,而是一条大比目鱼。稀奇啊,这里可是内海,能钓上它来绝对算是牛气冲天了!
大伙儿立即来了精神,换上钓大比目鱼的饵,又放了下去。一次次地摇轮,摇到手都摇不动了,幸运之神再也没有出现。
我们换到一个海岛边上施钓,悬崖下是150尺的海水,从雷达上看,水下乱石密布,是个不错的蛇鳕钓位。不过在这种地形钓底,估计会损失不少钓组。我们使用的是敲底叩门钓法,子线上挂一个长20厘米、形似章鱼的软塑料假饵,主线前端加上10盎司的铅坠。
果不其然,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挂底十几次。虽然欧文、老鹰很神勇,不断变换手法和角度把下面卡住的钓组拯救出来,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损失惨重,好几套钓组都被大海没收了。
就这样和水流斗,和岩石斗,两个小时过去,我们大多时间都在忙着拯救钓组,连蛇鳕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钓上一条小鲨鱼。这种小鲨味道不好,吃起来有一股氨水的味道,我们为其拍照后就放回海中。
我们思考着这么好的位置,没道理没有鱼,看来需要改变一下战术了。于是我们把船挪到靠悬崖外250尺深的水域,换上铅鱼假饵,绕着船四周放下5支钓竿,用近底钓法测试。
这种礁岩密布的地形有利于石斑生存,所以会吸引个头较大的蛇鳕捕食。蛇鳕往往躲在岩石缝里或石洞里守候猎物,如果发现有鱼游过,就会猛地蹿出来发动攻击,我们放下的假饵,只要能接近这些位置,就有机会钓获蛇鳕,而且还不容易挂底。不过由于水下礁岩高低不平,起伏很大,要求钓手的手感特别敏锐,一旦发现不对就要快速摇轮收线,变换钓饵的位置。既要把钓饵送达蛇鳕附近引起它的注意,又要不被岩石缝没收,难度相当大。时间慢慢过去,大家摇啊摇,抖啊抖,就像一起在船边跳舞。
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然,老鹰和欧文的鱼竿同时沉了下去,而且力度都蛮大,鱼咬钩了!二位都是高手,没多久的工夫,两条蛇鳕陆续被抄上船来,体长都超过70厘米,可以保留,其中一条竟有30磅。这么大的鱼,合影是必须的,只是这条鱼虽然上了船,但在抄网里面还是非常不老实,扭动身体用力扑腾,很不好对付,不愧是水下的霸王!
我用钳子摘下鱼钩,费力把它弄出抄网,由于鱼太大,而且身上滑溜溜的,很难抓稳,我必须要把手伸到鳃盖里面。紧接着,乔也中鱼了,一番搏斗后,又一条蛇鳕被擒上船。
大家都得手了,只有我的竿子还没有动静。我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太小心翼翼了,钓饵离底稍远。于是我调整渔轮,又往下放了一截线,感觉铅坠碰到石头了,正要收一点儿上来,却摇不动了,又被礁石卡住了!我左面绷绷,右面拽拽,使劲儿往上拉,但毫无效果。这时他们收拾完鱼了,开动马达让船稍微挪动一下位置,借着水流和船的力量,我猛地一拽,终于把钩组从岩石缝里拽了出来。
我赶快收一点儿线,接着去钓底,钓饵还没接触到礁石,钓竿的竿梢猛地跳动了一下,是鱼咬钩了。我迅速提竿,中鱼了,不过感觉不太强烈,鱼挣扎得也不厉害,看来是条小鱼儿。没办法,我只能慢慢摇起来放掉了。这里水深,钓到小鱼后如果要放生,摇轮收线的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否则水压变化太快,鱼儿上来就已经死掉了。
我一边慢慢摇轮,一边埋怨着这条倒霉的小鱼浪费我的时间!线收到一半,竿头猛然沉了下去。我猝不及防,鱼竿险些脱手,不过立即反应过来,有大鱼吃了我钩上的小鱼啦!
我猛地大力向上提竿,刺鱼成功,鱼儿负痛开始挣扎,竿头连续三次被拖入水中。我深知这时一定要镇静,不可慌张,否则一个不留神就是鱼跑竿丢。我稳住竿,腾出一只手,调小泄力。随着一阵吱吱声,渔轮慢慢出线。这条鱼的动静真不小,毫无疑问是一条大蛇鳕。我不敢轻放,小心翼翼与之周旋。
欧文见这架势,开始挪船,往深水区开出几十米,这下就不怕它钻到石头缝里磨断我的鱼线了。就这样,它跑我就放,它疲我就收,几个回合下来,钩上之鱼筋疲力尽,我也手臂发酸,肚皮被鱼竿顶得生疼了。
我用中速摇轮收线,把鱼从深水里面带上来,隐约已经能看见它了,确实很巨大!快出水面时,它还不肯束手就擒,拼命挣扎着又冲了一次,不过力道已大不如前!我转轮拉线将鱼慢慢地遛到船边,老鹰大网一抄将它捕获。这时,我也看见第一口咬钩的那条小鱼了,是条深海红鸡石斑(Yellow eye),只有1磅大小。
这条蛇鳕实在太大了,抱起来拍照都很吃力,不过钓获大物的心情十分舒畅!就在我这拍照的工夫,老鹰人品爆发,又上一条蛇鳕,并成功拉上船来。5条限额钓满,我们胜利返航!
快进浅滩区时,我又检查了一下早上放下去的螃蟹笼子,小有斩获。
回家后我称了一下钓获的这条蛇鳕有16千克。我们全家一起品尝这劳动后的收获,其乐融融。
撰文/Smallco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