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发开启新时代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微软,纳德拉,研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8 13:00
2014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任主席张亚勤离职,曾被业界认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不过,新任主席洪小文有信心开启一个微软亚洲研发的新时代。
“我们新的CEO纳德拉在上任第一天说‘这个行业不尊重传统,只崇尚创新’。微软是一家有传统的公司,但大家也不要低估了我们的雄心壮志,不断创新才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方式。”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新任主席洪小文10月25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说。
今年中秋之日,媒体爆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任主席张亚勤将离开微软的新闻,金山软件CEO张宏江在微博中写道:亚勤出微软,一个时代的结束。当然,这也意味着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拥抱创新与开放
就技术生命周期而言,投入期和发展期都以创新驱动,进入技术成熟期,市场竞争则从技术竞争转变为规模竞争,直至衰退期被新的主导技术所替代。因此,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成为IT产业新的主导技术后,创新则成为微软跨越PC生命周期的必由之路。当主导技术的切换引发企业战略变革时,企业研发机构如何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方式的创新来帮助企业完成战略转型,便显得至关重要。
“微软的根基是生产力和平台,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Windows和Office都是生产力工具。在当今‘移动为先,云为先’的产业趋势下,微软不仅提升企业的数字工作,而且还要给人们带来数字生活。”洪小文说,“微软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工作和数字生活结合起来。微软有句口号叫做:Do More、Know More、Be More,帮助人们做得更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因此,为人们提供一个数字工作、数字生活相结合的服务,是微软研发的重点。”
跨平台与开放是纳德拉上任后对微软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我们的CEO今年9月在与清华学生对话时强调,唯有开放才能使企业长青,从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因此,跨平台与开放是微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洪小文表示。在跨平台方面,Office 365软件也可以安装在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平台上;在开源方面,微软今年4月成立了名为“微软开放技术公司”的子公司,以确保微软产品与开源软件的兼容。就在洪小文讲完这番话的半个多月后,微软相继宣布对移动平台上的Office免费和将.NET开放框架开源。
在微软的企业战略特别是产品技术策略急剧变化的时期,洪小文强调微软对中国的承诺没有变:微软既是技术平台,也是经济平台,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做事,就是要与当地共建财富、共创价值。作为微软海外最大的研发机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不仅看重中国的市场,与中国本地企业共建生态系统,而且还看中国的人才,通过给对IT有兴趣的中国学生提供帮助,不仅可以替微软培养未来人才,也为中国IT产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背水决战云与移动
“到今年年底,微软还将新建2个数据中心,届时微软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9个数据中心,数量上已经超过全球国际化云平台供应商的2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兼微软亚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元庆说,“在计算能力上,现在全球服务器的年出货量为百万级规模,而微软在全球有3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达到百万台;再从金额上看,微软在数据中心的投入一年约46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微软在数据中心上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而京沪两地的数据中心,微软也是投入很大。据申元庆介绍,微软在京沪建设的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基本上都由16个不同的数据中心机房构成,每个机房的面积可以停两架豪华的喷气式客机。每个数据中心点可容纳60万台服务器。
微软不仅重金砸向数据中心,而且还在企业IT预算策略上逼着各部门转向云计算。“从今年开始,微软不再允许各部门购买服务器,而且微软内部所有资源都必须要用云计算来取代。”申元庆说,“对于微软来说,最珍贵的莫过源代码。现在我们都敢把源代码放在公有云平台上,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将会起到了示范作用。无论是从信息化、安全、隐私等角度,还是从企业内部混合云的衔接上,我们希望这都是很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资源到云里。”
与后台云中心相比,人们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更能直接地感触到微软的变化。“微软云平台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说。
正如智能终端改变了个人计算的市场格局一样,移动互联网也将颠覆人们对传统互联网的认知。王永东说:“搜索在过去十多年是基于页面和搜索框的。而移动端的入口未必是搜索框,它可能是在用户与移动终端的交互过程中,通过终端的语音识别和后台的云计算来实现搜索。这就要求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结合起来。”
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今年推出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和个人智能助理Cortana(小娜),完全是在中国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与微软传统高大上的产品开发与营销模式截然不同的是,这两款应用的创意、开发和推广都与移动互联网的开发模式和应用文化相接轨。“这可能不太像微软以前的做事方式,但我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微软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种做事的方式可能会变成微软以后做事的常态。”王永东说。
研发模式的扬弃
向云和移动互联网转移,意味着软件市场的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转变为服务的按需付费,同时也意味着软件研发架构和模式的巨大变迁。“Vista应该是传统软件王国中的最后一只恐龙了。”时任微软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2006年在北京发布Vista时表示,“Vista的代码超过2亿行,微软为此投入200多亿美元和万余名工程师数年的努力。”
而互联网的创新速度无法忍受这种高大上的开发模式,即便微软有大把的“银子”,但时间却是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因此,微软“移动为先,云为先”的战略转移,使得研究部门首当其冲地遭遇到研发模式乃至研发文化上的挑战。
纳德拉出任微软CEO后,在微软内部重新强调工程师文化。申元庆表示,在微软10万名员工中,软件工程师超过5万,这5万人要带动创新,必须从文化做起。微软鼓励员工不断尝试,不断创新,通过迭代的方式实现用户最佳的应用服务,在研发的组织架构、测试方式上进行调整和变革。
王永东表示:“如果员工有个好创意,他会花20%~30%的时间把这个主意琢磨透了,再拉上几位同事一起做上两三个月,然后才会申请立项。产品团队通常有5~8人,在研发过程中快速迭代,迅速发布,让用户的反馈来决定项目的存亡。”
从销售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变,还意味着,微软要完成从平台竞争到生态系统竞争的转型,着力培养云的生态环境也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职责。申元庆介绍说,设在中关村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部的微软创投加速器已经迎来第5批成员,成员企业达到85家,超过90%都融到了资金,前4期企业的市值总和已经超过12亿美元。
从终端应用上看,微软的小冰和小娜很接地气,但支撑小冰和小娜的核心技术却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4任院长中,李开复、沈向洋和洪小文,师出同门,他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雷迪(Raj Reddy),雷迪因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卓越贡献获得了1994年图灵奖。
“人工智能机器人要能够了解你心里所想,了解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还有一段距离。这个事情未来三年未必能解决。但是十年以后肯定可以实现,这就是微软研究院基础研究的价值所在。”洪小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