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工具解决总包监控

  案例中杨主任作为公司一员,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位置,以及在这个位置上如何提建议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又不危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小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客观标准来决定总包还是分包。制定不偏不倚的客观标准,我们需要先从总包、分包争论的焦点研究起。

  总包、分包争论的根源

  通常上系统,前期要做一个商务梳理,鉴于水泥厂规模不大,流程比较简单,一般的软件公司都可以顺带做这个工作。在这方面,似乎让软件公司总包比较好,因为最终的效果是从软件的应用体现出来的。而且软件公司对硬件配置高低的理解也比较到位,给出的配置建议没有利益冲突。不像硬件公司,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给客户提出过高的配置,造成浪费。

  无论总包还是分包,一切争论的根源来自于对供应市场信息不够了解,采购方和供应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如果能轻松掌握供应市场信息,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总包。如何在软件商总包的的情况下,掌握所有硬件采购的环节就是小杨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从采购类别划分上,软件商和硬件集成商是有明显区别的。一方面软件商技术含量高,在实施中有话语权;另一方面,此项目大部分投资是在硬件方面。

  软件商总包掌控分包

  对此案例,我的建议就是由软件商进行总包,以及硬件集成商在采购硬件时,所有的过程必须通过互联网共享平台。首先小杨要从供应商市场信息收集、评估入手,再利用供应商互相博弈搞清楚产品信息。

  要选择总包软件供应商,监控软件商选择硬件集成商过程,并监控硬件集成商采购过程,重点在价格、质量及服务控制。

  清除实施难点

  硬件采购是在软件商总包之下的硬件集成商的采购,属于上游的采购,典型的的分包项目采购模式,在正常手段下难以监控。在项目采购中,价格往往不仅是价格问题,而是涉及到水泥厂总的使用成本问题,其中包括参数是否合适,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售后服务是否到位等等。

  参数、质量、服务问题是难以通过网上招标解决的。任何网上招投标都是假设采购方完全了解产品参数的情况下做出的。因为产品只要放到招标网上,参数是不能够变动的。而网络硬件的采购非常复杂,且涉及到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中标的往往是质量或服务最差的,因为供应商成本低、报价低。以往这种由于供应商掌握优势信息造成的逆向选择,是难以解决的。

  在总包和分包这个问题上,其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水泥厂能否掌握采购过程,而掌控采购过程的关键是掌握了供应市场上的优势信息。只有采购方掌握了优势信息,项目采购管理才能做到位。在这里考虑到水泥厂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对软硬件接口的技术不熟悉,因此采取软件商总包的方式比较合适。但这给硬件集成商选择及硬件采购过程监控带来困难,如何监控软件商的分包工作是难题,幸运的是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以前采购管理中不可解决的问题已经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陈学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