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建设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个项目而言,完全可以选择外部的技术力量进行合作,一方面要把握企业真正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对投入使用后进行监管,因此企业内部人员一定要参与合作,信息化建设不可能被别人“包出来”。
人不在多在于“精”
案例中企业内专业人员短缺确实存在,企业可以通过用人制度上的调整以及培养现有人员等多种措施,稳定基本队伍。目前有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人才重视不够,常常出现平时无人过问,出现问题时才去关注甚至指责,使得信息化部门永远都是其他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每上一个系统就意味着责任越来越重,关心理解这些员工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
另外信息化建设人才不在多,在于“精”,应保持核心人员的相对稳定,充分发挥业务部门人员的作用,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经常会安排本部门的一般事务人员参加项目,这种做法对系统建设极其不利,必须选择思路清晰的业务骨干参加到项目建设之中。信息化建设汇聚了管理知识及多种技术,目前精通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短缺,企业可以在社会上聘用适合本企业的外部专家,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借助外部力量是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稳步推进”是最好的选择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依据信息化建设规律,各个阶段都需要把控,在一些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经常会用一些“大力推进”等口号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稳步推进”才是最好的选择,在有些企业“口号”喊了一大堆,所谓的“理念”也很先进,但是往往会脱离本企业实际,致使最终的系统不能令人满意,直接影响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的认可度。
信息系统的上线使用之初一般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工作习惯的改变,处理方式的变化等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指望一套系统的应用马上带来“大的改观”是极不现实的。
“信息孤岛”不可避免
信息化建设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为能尽快见效,一定是在某一领域首先建立信息体统,一方面避免初期投入过大,另一方面很快见到效果,同时积累经验,培训人员,这些系统就是有些人称谓的“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必然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不可能有后续的全面整合。
知识的积累,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过程,试图建立一套信息系统,全面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伴随企业的发展,信息系统也是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选择适合企业当前自身需要的信息系统才是最适合的,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更新甚至重新建设一套新的信息系统也是完全正常的,就像人小时候买的衣服不可能穿一辈子,同样的道理,信息系统也不能完全避免新系统的替代过程,当然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应充分进行论证,选择有限系统建设目标,适度考虑发展的需要。
过程决定结果
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企业自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像任何一个家长怎能不管住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仅仅看看孩子成人后的结果?企业一定对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管理,过程决定结果,目前市场上的任何一个服务商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IT技术,也就是说不可能找到一个能解决本企业所有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服务商,这一定是一个多方合作的过程。
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走弯路是不现实的,数学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但在自然界中,任何一条道路都不是笔直的,中间的自然环境错综复杂,信息化建设具有同样的情况,曲折的过程应该接受,最终要看每次的调整是不是有所提高。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一个学习的过程,坐享其成的“结果”不一定是企业真正需要的结果。
蔡魁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