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商业教父”王宗南落马

  • 来源:商道
  • 关键字:上海光明集团,王宗南,落马
  • 发布时间:2014-11-22 09:21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8月11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因涉嫌在任职期挪用公款、受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上海光明集团原董事长王宗南予以逮捕。王宗南不惑之年弃政从商,自1996年至2013年的17年间,先后执掌联华超市、百联集团、光明食品集团,“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给他包了”。王宗南被指与政商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担任黄浦区长时(1987年2月-1992年10月),王宗南任黄浦区长助理、副区长。

  光明原董事长王宗南被捕

  消息称,犯罪嫌疑人王宗南系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因涉嫌在友谊(集团)有限公司、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期间挪用公款、受贿,今年7月28日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立案侦查。8月11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决定对其予以逮捕。

  据此前媒体报道,王宗南一直被认为是引领上海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角色,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企业家、中国十位最有价值的卓越商业领袖等荣誉。王宗南任职联华超市董事长一年后,联华超市填平了几年的亏损实现了赢利,并于2003年实现上市。2006年王宗南调任光明食品集团,任党委书记、董事长,光明食品集团的销售规模从2006年的659亿元,增至2012年的1393亿元。

  王宗南被指与政商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担任黄浦区长时(1987年2月-1992年10月),王宗南任黄浦区长助理、副区长。有媒体分析指出,上海反贪风暴或由此揭幕。

  “在百联、光明内部以强势改革者形象示人的王宗南,每一次改革都触及许多利益集团。老牌国企内部,几乎每个高管都有“不能说的秘密”,王宗南的落马,不排除内部举报引发上级彻查的可能性。”有业内人士直言。

  据了解,去年11月27日,王宗南已因身体原因卸任光明食品集团董事长一职。

  搞企业比从政有成就感

  1995年,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王宗南,迈入不惑之年,官至黄浦区副区长,分管流通工作。

  “曾将一家菜场的二楼改造为当时的新潮业态———自选商场”的王宗南认为,与从政相比,做企业更能服务民生,“主动向上级提出辞职”。

  从政经环境看,当时国企改革正面临新局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出台,国务院选择了100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从零售业发展态势看,彼时,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连锁零售巨头开始进入中国,同时,国内的连锁零售企业华联超市、物美商城等正快速增长,零售连锁业即将迎来最美好的10年时光。

  王宗南弃政从商的政经环境非常理想,但选择的企业是一个烂摊子。1996年1月19日,王宗南正式出任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总经理,兼任上海联华超市总经理。

  这一年,上海联华超市已成立5个年头,有41个门店,销售额1.98亿元,亏损560万元,总资产从成立时的1200万元下降到了600多万元。连年亏损的联华要与国内外连锁巨人同场竞技,王宗南2003年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时说,“这是背水一战”,“最艰难的阶段是95年到96年这个阶段,有的同志几乎不想干了。”

  此时,政府机关的同事对他上任联华超市也很不理解,“王宗南这次完蛋了,他能当好一个副区长,但是现在他到的那个联华,和华联不能比的,这样风险太大。”王宗南2001年参加电视节目时说,即使这样,也没有失落感,“联华超市是这个集团最有生命力、最有成长空间的一个企业”,“我当时没有讲,但是我心里在想,要做成全国最大的。”

  从这个细节可看出,王宗南的政策敏感度、市场嗅觉高人一筹。

  王宗南确定的发展策略是,“连锁超市赚的就是规模效应,不达到一定规模不可能赢利”,截至1996年12月31日,联华超市连锁门店108家,销售规模8亿元;“联华超市每开新店前,王宗南会守在现场,排除安全隐患,检查后勤保障等,确保开店万无一失”,1997年,联华超市在全国连锁超市中位列第一名;此时士气已定,人心归一,“很多人投身联华也是奔着王宗南去的,他们认为跟着这样的领导有奔头”,1999年,联华超市取代上海第一百货,跃居中国零售业销售排行榜第一名。3年时间,规模初具,效益已成。“有一种成就感。这个和做副区长不一样,副区长不直接管一个企业,不能直接看到效果。但是搞一个企业呢,最大的快乐就是你的思路化为你的决策,很容易有一种成就感。”不仅是谈及这个“第一名”,在随后的商业生涯中,王宗南多次提及,“商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非常值得。”

  缔造两大商业帝国

  在上海,王宗南的名字通常与该市两大国有集团紧密相连:百联集团与上海光明集团。上海人一天的衣食住行肯定或多或少地与这两大集团有关。以百联集团为例,这家新集团2003年由上海第一百货、华联集团、上海友谊集团和上海物资集团整合而成,几乎涵盖了生活资料从上游原料到下游零售的各个环节,目前该集团的业务涉足百货、购物中心、超市商业、专业专卖、物流、商业房产、投资和汽车8个领域。从上海1197家快客便利店到遍布上海的“百联”购物中心;从占上海出租车市场15%份额的海博出租到1600多家联华超市;从第一八佰伴到东方商厦;从亨达利钟表到茂昌眼镜,这些上海人耳熟能详的名字,通通跟百联集团有关,其中大部分就是王宗南在位时通过兼并重组等各种商业运作所产生的。

  至于另外一家上海国企巨无霸光明集团,旗下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光明乳业、海博股份、金枫酒业和上海梅林,拥有光明、大白兔、冠生园、梅林、石库门、和酒等多个知名品牌以及农工商、第一食品商店等近5000家零售门店,集团年规模销售超过1400亿元,光其乳制品就是很多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光明鲜奶在上海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而且其在华东的市场地位至今仍然未有一家乳企能够打破。

  一位不愿具名的上海商界人士甚至认为,王宗南是上海商界唯一可以称得上“教父级”的人物,因为他一个人就缔造了上海两大商业集团,而且因为其在商业界的地位,王在境外也有相当的影响力,2003年8月王宗南应中国台湾连锁店协会的邀请,赴台参加活动并发表演讲,一到机场,就被慕名而来的台商接走,而邀请方台湾连锁店协会感叹王宗南受台商的追捧程度,“我们连接机的机会都没有。”究其原因,就在于消费品企业如果想要在大陆市场做生意,就必须跟王宗南打交道,除了当时他掌管的百联集团,还在于王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商业界的地位。

  颇富传奇色彩的王宗南,被人提起时用到最多的词恐怕是“履历丰富”。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王宗南曾官至黄浦区副区长;历任中共黄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主任,黄浦区商业委员会主任,黄浦区区长助理等职务。

  1995年,他因对经商感兴趣,进入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工作任总经理,次年初兼任商社下属子公司联华超市总经理。而被查的一刻,他的头衔是“光明集团原董事长”。

  熟悉王宗南的人士说,王宗南经常一身深色西装,戴着宽大黑框眼镜。性格比较要强,很注重细节,是个工作狂。另一位商界人士表示:“他给人的印象是很讲义气,也很有企业家精神。他在主政光明食品集团时,国际化方面开拓的魄力很大。”光明集团的“灵魂”,上海的商业标志性人物,上海滩商业领袖之一,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角色……这些都是外界赋予他的评价。而他任职期间做出的一系列成绩也让人不得不信服:此前的种种荣耀并非虚名。

  有接近人士透露,王宗南行事风格铁腕,为人强势。在这种风格带领下,接管联华超市后仅仅一年,就将联华超市前五年的亏损填平。在联华系内部一些“老人”看来,“王宗南”这个名字代表了高速扩张,他自1996年1月起担纲联华超市长达11年,让联华超市成为国内第一大连锁超市,并于2003年6月在中国香港上市,此后走上海外扩张之路。

  靠政商资源获巨额贷款

  王宗南在不惑之年忽然转身,由政界转向商界发展。据了解,他当年主动向上级提出,要去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工作,该申请很快获批,他开始担任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总经理,同时还兼任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宗南到任联华的第一年,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1996年联华就获利,而且其利润比前五年总的亏损额还要多,换句话说,王宗南上任第一年就填平了前5年联华由于经营不善所造成的“大窟窿”。前述联华退休员工回忆,当年从联华管理层到上海市有关领导,都认为联华应该收缩,通过减少网点从而降低成本,进而“止血”,等效益有进一步改善才慢慢做大。但王宗南当时开会时就明确表示,以联华持续亏损的处境,收缩是自寻死路,对于连锁超市,网点就是市场,联华必须扩张网点、扩张市场,才能扭亏。这在当时绝大部分联华员工和领导看来,公司亏成这样还要扩张,王宗南这位新领导明显是“疯了”,很多老员工私底下认为王宗南是“外行领导内行,肯定走不远”。

  结果王宗南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联华的扩张,最终实现了盈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展现了过人的胆魄和商业敏感。多位联华老员工在跟南都记者谈及往事时,都会提及王宗南刚上任时的一个事情。当时联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华联,王刚上任就在华联营业额最高的门店对面,开了一家新店。当时上海超市只有常温食品和杂货,王创造性地提出,超市既然开在住宅区,就应该贴近消费者需求,于是在新开的门店开始供应生鲜蔬菜和肉类,而且其占比从一开始的边缘角色逐步提高到30%-40%。联华此后开设的每一家新门店都采用这种策略,后来还逐步推广到联华的老门店,正是由于这项政策,使得联华的销售额激增。

  当然,在有些人看来,王宗南能够一年就让联华扭亏为盈,其从政多年所积攒的雄厚政商资源也功不可没。例如当年联华扩张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包括银行贷款,若不是王宗南出面,希望渺茫。有位浸淫上海金融圈多年的投资界人士上世纪90年代末曾经在上海某银行工作,他透露,“虽然银行当年的风险控制意识不高,但是联华在1996年时已经亏损多年,其依然能贷到款,而且金额不低,如果没有王宗南,批不批得下来还两说,王在担任黄浦区副区长的时候,分管流通工作,这个行业的人脉资源自不待说,而且当时王在联华的时候,获得了不少来自上海市政界高层的支持。”当时的上海商委主任张广生就是王宗南的支持者之一,他曾在公开场合称,王宗南改变了上海商业在全国的地位。

  王宗南执掌联华到第六个年头,该公司的利润就破亿,营收增长了70多倍,还创造了一个名词“联华速度”。其中在1999年联华超市更是取代上海第一百货,跃居中国零售业销售排行榜第一名,在中国的商业史中,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它意味着中国零售业的真正崛起。但王宗南的野心显然不止与此,其掌管的商业帝国的扩张并未停止,巧合的是,他扩张的步伐又刚好能踩准政策的“步点”。

  2003年,上海国资委成立,所有国有资产划入国资委管辖范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股份制将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投资多元化”及“产权明晰”。当年4月,将原上海市第一百货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为上海百联集团,王宗南担任这家该集团的总裁,这是当时全国最大商贸流通产业集团,总资产达到280亿。

  2006年8月,上海市再次对上海益民食品一厂(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资产进行集中重组,组建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王宗南调任光明食品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宗南担任光明集团董事长期间,该集团公司的销售规模从2006年的659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超过1400亿元,其业务包括乳业、糖业、酒业、综合食品制造业和品牌代理。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在王宗南的带领下,光明集团最早在国内走上海外扩张道路,在王宗南退休之前,光明集团完成收购澳大利亚食品公司玛纳森75%股权;收购法国Diva波尔多葡萄酒公司70%股权;以及收购英国维他麦60%股份等多项海外并购交易。

  曾逃过陈良宇政治风波

  梳理王宗南的商业轨迹,还得从当时的政经环境中找出一条隐形“路标”。

  自2001年12月,陈良宇履任上海市代市长,2002年10月,市委书记、市长一肩挑。凌宝亨任上海市国资委主任。上海国资改革提速。凌宝亨将国资改革浓缩为四化: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监管法制化。上海市国资委“重点支持两类产业的发展:一是先进制造业,特别是现代装备业;二是现代服务业”。

  上海国资整合的“大手笔”正是在这个阶段促成:百联集团归并整合,以及上海电气集团产权改革和上市,锦江集团与新亚集团合并为锦江国际。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护佑下,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友谊股份及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整合,2003年3月成立了百联集团,总资产280亿,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王宗南任上海百联集团首任总裁。

  2003年6月,联华超市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上市,开创了多个第一:香港联交所第一家以连锁零售业为概念上市的公司、第一家带有国企背景和上海地方企业色彩的上市公司、SARS后第一家走出国门海外上市的公司。

  2006年6月5日,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十一五”国资调整和发展专项规划》,“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优势资本向关键领域及优势企业集聚”以及“国际化”成为三个重要发力点。

  上海益民食品一厂、上海农工商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有限公司、锦江国际合并成立光明乳业集团,成为规模最大、覆盖产业链最广的食品企业。2006年8月,王宗南赴光明集团,开始其第三次国资重组。

  从国企人事任免流程看,尽管王宗南赴任时间是当年8月份,但是任命决定应该在此之前数月就已知会各方。

  之所以谈这个,是因为这一年上海市政坛大地震。自2006年7月5日开始,中共中央纪委会对上海社保基金的使用问题着手调查。2006年9月24日,陈良宇被立案检查。

  陈良宇案件对上海国资改革的影响还是很大。

  2007年初,主管副市长冯国勤在国资系统总结会上,对上海国资系统提出了深刻反思和批评,国资系统存在诸如“把违法违规当成创新,把遵纪守法当成保守;把严格程序和提高效率对立起来,认为讲程序规范就会影响效率,要提高效率就要‘特事特办’,搞‘飞过海’”,“有法、有制度不依”,有些单位和企业过分强化“一把手”的权力,客观上导致了“一把手”无人能管、无人敢管的局面。

  时任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副主任吴鸿玖,上海电气董事长王成明、副总韩国璋,上海工投总裁王国雄,上海申能副总王维工等多人因受贿等问题纷纷落马,梳理王宗南与陈良宇的履历可以发现:陈良宇担任黄浦区长时,王宗南任黄浦区长助理、副区长。但王宗南安然无恙,而且一干又是7年,而且干得有声有色,“他给人的印象是很讲义气,也很有企业家精神。他在主政光明食品集团时,国际化方面开拓的魄力很大。”

  十年前的旧账

  王宗南本来2015年才到退休年龄,但去年11月底,光明食品集团通过官网发布消息称,吕永杰担任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王宗南同志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光明食品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当时将王宗南离职原因解释为病情恶化,很多人也知道王的身体近两年一直不太好,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王宗南在临近退休之前,就已经被调查。

  根据历史资料以及公开的报道,在2001年-2003年期间,当时恰逢联华超市改制上市,有家公司悄然成立,并在2003年联华上市时以2.94%的股份成为第五大发起股东,该公司叫做“上海立鼎投资有限公司”,股东全是联华的管理层,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与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时王宗南担任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此事王当然脱不了干系。据一位曾在上海国资委工作过的消息人士透露,本世纪初上海多家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集团曾提出过股权激励方案,后来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些尝试相继被叫停,但已经存在的一些管理层持股并未被完全取消。

  去年年底,在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曾任该公司职工监事的道书荣正在接受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纪委部门的调查。当时曾有报道称,道书荣被调查与联华超市改制上市期间暴露出来的管理层持股有关。此外,除了道书荣外,包括上海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在内有多人也被调查,一宗10年前国有企业管理层违规事件也再度被人们提起,王宗南因此落马。

  王宗南,男,汉族,1955年生,上海人。历任中共黄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浦区财政贸易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上海市黄浦区商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黄浦区区长助理,上海市黄浦区副区长等职务。

  1995年,任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内外联综合商社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兼联华超市股份有限董事长、总经理;

  2003年4月,任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上海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联华超市股份有限董事长、上海友谊复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6年8月至2013年7月,担任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4年7月被立案侦察。

  文/禾田 编辑/本刊编辑部

  《商道》杂志QQ⑥群号:28776002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