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看好招商银行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招商银行,投资者
  • 发布时间:2014-11-24 09:58

  目前,很多投资者不看好银行股的未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余额宝、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以及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相继出现,将对银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犹如微信替代短信一样,余额宝替代银行;第二,不良率超过10%。银行已经资不抵债,财务严重作假;第三,民营银行崛起将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其余的原因包括发展主要靠融资和圈钱、利率市场化、金融脱煤等。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我们应该注意以上这些听反对面的声音。这些方面银行的管理层和监管层也是作为重点在考虑。那么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们肯定是希望投资一家估值低一点、股息高一点、融资少一点、发展好一点、股权合理一点、有概念一点、互联网技术强一点、坏账少一点、管理层优秀一点、业务护城河宽一点的银行,而招商银行就具备了这些素质。

  从融资分红角度看招行

  很多投资者对招商银行2008年至2013年的发展速度不满意,尤其是相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我们都知道,这些年随着监管标准的提高,一家银行要快速发展(超过ROE减去分红),这家银行的准备金就不会不足,业务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一家银行资本金的增加会对来年发展速度造成很大的影响,就如2013年9月招商银行融资300多亿,拨备前利润增长超过40%,要是碰到不良率下降的年份,净利润增长就会超过40%。

  那么我们一起看看相对应的2007年至2012年招商银行的融资额,在这6年间,招商银行2010年配股了216亿元,2007年度分红41亿元,2008年分红15亿元,2009年分红45亿元,2010年分红63亿元,2011年分红91亿元,2012年度分红136亿元,这六年分红总额为391亿元。

  在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此期间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花费172亿元,这笔钱是从招商银行母公司输血的,那么我们可以看出2007至2012年招商银行融资输入了216亿元,但输出了563亿元,也就是在这增速超过全银行平均数但不如其他股份制银行的6年,招商银行是没有融资的,反而输出了347亿元。在理性的投资者看来,高额的分红就意味着钱不会亏损,也就是拥有安全边际,如果不考虑股价涨跌对本金影响的话,这部分收益可以当做永续债。

  从维护股东角度看招行

  招商银行过去很缺钱,但没有干过损害原老股东的利益,大家能感觉到招商银行维护老股东的权益犹如维护他的客户一样,也许老股东都是招商银行忠实的客户。公司两次融资都采取了配股的方式,而其他大多银行采取了定向增发,导致股东利润被摊薄。就是在缺钱的时候,招商银行还做到了一个第一,而且目前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还是唯一的一个,那就是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每年的利润30%用来分红。

  从利润结构看招行

  根据中报,招商银行零售税前利润占比为38%,非利息净收入的占比营业收入的36.08%,对于懂银行的朋友们来说,他们会知道这个数据有多重要,因为银行长年被大家诟病只会吃息差。为了便于理解,笔者用对公和零售举例子。假如两家银行都是200亿元的利润,一家是对公180亿元,零售20亿元,一家是对公100亿元,零售100亿元,第一家公司要想零售业务提高到100亿元那不知需要多少年的精耕细作,而第二家公司对公业务做到180亿元是很简单的,犹如马蔚华说的只要肯给利息业务马上就来了。投资者不妨查看一下招商银行中报的公司存款和贷款。

  从估值角度看招行

  很多人都说,这些年招商银行股价涨幅垫底,有业绩中等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为原来的溢价买单。这句话还是挺中肯的,对于数据笔者没有全面的统计,但笔者清晰的记得招商银行相对一些银行溢价甚至超过50%,所谓的大众情人。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招商银行的估值呢,不但没有溢价,还有折价,从市盈率角度看排在倒数,其实今年招商银行是调节了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招商银行是最低估的,市盈率市净率都最低。换句话来说,所有银行股全部停牌,保持目前的价格,2015年招商银行最低市盈率和最低市净率都能排前三。

  从互联网角度看招行

  2014年上半年,零售电子渠道综合柜面替代率达94.35%,属于全行业第一;率先推出微信银行,拥有400万客户,保持领跑地位;招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近2000万户;第一家推出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以后办托管业务不要跑柜台了。第六届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颁发最具移动互联网开拓精神企业奖,这一重量级的奖项以前只颁发互联网企业,从未颁发给金融机构。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招行

  经济发展前景看好,银行能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个问题讨论很多很多遍了,银行业是百业之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尤其是现代社会,货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早与黄金完全脱钩,货币的供应在已知的范围内相对是巨大的。

  由于财富的必然追求,由于经济的必然发展,由于通货膨胀的必然存在,对银行业来说,其量的增加也是必然的。由于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经济下降周期坏账核销会较少利润甚至亏损,但都是短暂的波折,波折后的经济发展会让银行业的发展更为快速,当然这个过程也是银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银行业是不可能消亡的,银行的经营,就是一个买卖信用的过程,在一个生人社会的现代社会,信用越来越重要。

  目前的招行属于蓄势待发的招行,一体两翼的战略确立,管理层的决心和执行力我们已经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快速发展轮也该轮到招行了。

  从股权结构角度看招行

  某些投资者认为,招商银行没有绝对的大股东,招商局全部关联股份在一起也就20%多;招商银行全流通,盘子太大炒不动。但实际情况是,2007年招行已经全流通盘子在A股最大,且是当年银行股中涨得最好的。

  从各种优势角度看招行

  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在争私人银行业务老大;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在争海外业务,争国际化进展,全资的永隆银行优势开始显现,在财富管理领域,招行也是独树一帜;在信用卡领域,继续领跑,连续5年在各家银行信用卡中占比第一;权威机构调高招商银行评级,海外低息发债;公司的品牌、美誉度、客户粘度这些都不是大行能比拟的,更不要说其他银行,品牌形象一直是标杆。在监管层或者概念角度看来,招行也是标杆,不管是自贸区、高级法、定向降准、沪港通等等,招商银行总有它的立足之地。不用去列举在国际上获得的大量奖项和认可,仅仅一份年度财务报表,招商银行在全行业中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目前,投资者对成长投资和趋势投资策略狂热推崇。这些奇异的投资策略强调的是公司业绩的趋势,而不是公司表现的绝对水平。著名投资家卡拉曼说,根据这种思路,假如公司成长速度很高,那么不管多贵都是值得的,而假如公司没有成长,那么就一文不值。并且,投资者一般都趋向于跟随市场趋势走,喜欢对最近表现出众的证券下注。他们通常憎恶最近表现不佳的证券。

  那些表现不佳的市场板块和资产类别通常都会遭遇资金流出,而资金流出则进一步恶化下跌的趋势。但是卡拉曼指出,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不受市场追捧的证券在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佳之后,通常会立即成为业绩冠军;而那些表现很好的证券在一段时间的出色表现之后则几乎总会堕入深渊。这些本来都是很容易预见的因素,但是人类的天性使得大部分投资者难以从中获益,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只记得最近表现良好的证券。

  最后,用招行副行长刘建军的话说,一家银行的竞争力也不只体现在某一两款产品上,而是体现于综合体系背后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能力。

  云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