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超级农民会的诞生
- 来源:农财宝典农场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民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6 13:22
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给农民“上课”,都是政府或农资企业推广农业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企业来说,那更是扩大产品宣传,拉动销售的法宝。
7月26日,“2014广东合作社质量提升工程年”活动启动仪式上,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柑桔研究室研究员吴文感慨,“这年头,政府与农资企业都说农民会难组织,可南农科技直通车经常人头涌涌。”
吴老师的话,正道出时下“农技培训会”的困境。我常年奔走在基层,经常听专业种植户“吐槽”:农业部门主办的农民会有时过于走形式,企业组织的农民会则多以卖货为目的,一到用药用肥旺季,三天两头就开会。前几年,农民还是很热情地参会,如今更多的是冷淡与厌倦。
另一头则是农资企业的无奈:以前开场农民会,不用两千块开销,就能卖十几万货,现在一场会办下来有时卖的货还抵不上活动的花费。组织农民会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有时更别指望拉动产品销售了。
企业开农民会,说透了就是卖产品。依套路,企业办的农民会上半场,一般先从植物栽培、病虫害识别、农药特性等方面给农民带去一些技术指导,然后再顺着讲企业产品。
2011年7月,南方农村报联合英德市团委、西牛镇政府主办了一场“南农科技直通车”活动,当时签到农户创纪录达428人。镇派出所出于安全考虑,临时增派工作人员赶到现场维持秩序。培训在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会议室后排、过道全站满了农户,还有人趴在窗口听。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
首先,我们做了前期摸底与接洽。了解到西牛镇扩种沙糖桔迅速,有很多新入行的果农,他们十分渴求专业技术指导。其次,南方农村报在当地拥有良好的读者基础,覆盖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资店等多个层面,当中的许多人都是多年的忠实“粉丝”;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南方农村报通过各种渠道积累了庞大的读者数据库:读者的手机号码、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等都收录在册,利于随时宣传通知;第四,西牛镇政府近年少有组织柑桔种植技术培训会,镇政府很欢迎我们的到来。
于是,几方协商好办纯公益性农民会,定好时间,我们负责邀请授课专家,接着就是多管齐下做好观众发动工作:
1.西牛镇政府通知各村委会活动消息;南农报纸上提前10天、7天,分别刊登一期活动预告。
2.南农信息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利用西牛及邻近乡镇的读者数据库以及政府提供的种植示范户手机号码,群发2-3次活动通知,并强调是公益讲座;柑桔合作社骨干、种植能手则电话邀请,并欢迎其召集社员同行前来学习交流。
3.南农提前5天,安排4个品牌拓展员到西牛镇,做地面“扫荡式”活动宣传,包括跟随当地投递员下乡走邮路,上门拜访农资店、柑桔大户、合作社、各村委会负责人等核心目标听众;在村委会宣传栏张贴活动海报,在显眼的村巷路口拉横幅。
4.品牌拓展员进村下乡,趁赶集日到圩街上及田间地头,大量派发活动传单,传单标注“公益讲座,参会有礼”。
5.走访过程中,品牌拓展员收集农户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并及时整理反馈给主讲专家;邀请农户带上病株或样本到现场听专家解答。
6.农资店是另一个重要宣传窗口。品牌拓展员会走访镇上每一家农资店,派发活动资料,强调此次参会专家的权威性,并建议农资店邀请一些种植户来听课,这也是其服务客户的良机。
如今,我们多了一起组织发动的合作伙伴——赞助活动的知名农资企业。但南农一如既往坚持平台的公益性,且只讲农户需要的,授课嘉宾都是华南地区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而赞助企业只在最后“上台露脸”十分钟。
搭建一个好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发动宣传,将服务真正落地,就是开好农民会的秘诀。
黄丽豪 农财宝典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