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人的自述 我为什么要进军青少年足球产业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
  • 发布时间:2014-12-08 13:53

  校园足球在全国轰轰烈烈地铺开了,另一方面,国家也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链中的一环,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自然是一块大蛋糕。中国青训市场如何吸引民营资本进场?民营资本如何分吃这块蛋料?我们请来先行先试的宁爱军以亲身实操心得撰写此文,希望在中国青训市场与民营资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1996年从开始踢球到完全迷上足球,我只花了一天的时间;从热爱足球变成讨厌这项运动,我花了10年;再度回来,我等待了8年。

  离开足球这个行业时,我显得那么义无反顾;重新回来时,我的意志比离开时还要坚定。如不出意外,我想在有限的工作年限里,足球会变成今后我事业上唯一的主题。只是,我不想以传统圈内人的身份回来,而是想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回到这个圈内。

  从爱之深到恨之切

  中国从来不缺球迷,我曾经也是其中普通的一个。

  1996年开始踢球、熬夜看意甲、世界杯,这是高中生涯刻在我脑海最多的画面,尤其是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当时读寄宿制高中的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同学从宿舍二楼跳下去,然后再翻越学校的围墙,为的就是能找个有电视机的地方。我至今都还清晰记得,每次从二楼跳下落到水泥地面时那种五脏六腑都被震痛的感觉……那个时候的我,如果有人说他比我更爱足球,我内心一定充满不屑。

  2003年,我成为8000足记中的一员,每天奔跑在各个赛场和训练场,开始开拓自己在足球圈内的人人脉资源,在朋友面前,我最喜欢谈论的就是“某个球星或教练跟我关系不错,我们是朋友”。也是在那三年里,我开始知道中国足球原来有太多掩藏在幕后的东西,走进足球赛场对我而言简直成了一种煎熬,因为假球、黑哨、赌球已经成为中国足坛每天谈论的话题。

  2006年,我放弃了足球记者这份职业,2007年,我辞去报社时政部副主编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并连续开设了几家分校,直到2013年将名下所有学校打包转让。

  回来比离开时更坚决

  2013年底,有朋友在深圳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看看当地的青少年足球发展,她认为这个市场不错,有机会打造成一个新兴产业。可以说,在深圳一个多星期的考察,让我把对中国足球这么多年“爱过后留下的恨”彻底击碎了,因为在深圳莲花山、喜地根这些草根足球聚集地,我看到的是一些外国教练在带着孩子玩足球,孩子们很开心,家长们很满意,我第一次重新有了这样的感觉———中国足球不脏。

  随后的四个月时间里,我先后四次前往深圳考察,并着手启动青少年足球培训项目。然而,场地条件的制约和外教资源的匮乏,让这个项目始终无法正常启动。今年5月,偶然的机会得知西班牙有专业足球机构NAMA体育想要进军中国市场,我们迅速取得了联系,一拍即合,双方决定在中国打造青少年足球品牌———拉玛足球学院。

  今年9月20日,经历了深圳、长沙几轮场地租赁事宜谈判流产后,拉玛足球学院落地中国的第一个校区———拉玛西安分院正式开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凭借着市场化的运作和来自巴塞罗那的教练团队,我们招收到了近200学员,开设了14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在中国青少年足球高端培训这个市场,我们在招生速度方面又创了一个纪录。

  当然,在这创造纪录的两个月里,我和我的团队也付出了常人不愿付出的艰辛,比如今年秋冬西安雨水较多,周末高峰期一半以上都在雨中训练,我们告诉孩子足球就是风雨无阻的运动,所以不管气温多低、雨有多大,我们都跟孩子一样扛着,他们扛一场,我们扛一天。我经常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冲一包板蓝根或抗病毒冲剂,担心第二天感冒会影响训练。

  这两个月,很多朋友也问过我:“老宁,你平时开路虎,到西安出行基本靠黑摩的,在家住几百平米的房子,现在跟员工挤一起住,真有魄力!但为了什么?”我每次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是觉得,这次回到足球,就没打算离开。

  用产业资本的角度做足球

  “做足球赚钱吗?”从半年的筹备到开业两个多月,这个问题是身边朋友问得最多的。决定来西安时,当年做体育记者时的体育部老主任一边帮我协调各种资源,一边不无担忧地告诉我:西安做体育的没几个赚钱的,大部分还亏了。

  每次我的回答都很肯定:我不想做慈善,做青少年足球培养必须要赚钱,如果我不赚钱,我国的青少年足球产业就发展不起来。我相信拉玛足球学院很快会有利润,做青少年足球就是做产业、做项目,不盈利就等于耍流氓,因为长久不了。

  在开业前半年的筹备时间里,我考察了大量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学校,结果的确不容乐观,以重庆、长沙等二线城市为例,目前的民办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基本上都以小作坊的形式出现,收费虽然低,但训练周期短,教练水平难以保证;在北京,目前民办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虽然整体气氛不错,但没有形成有气候的品牌,超过300学员就已经算是业绩不错的青少年俱乐部了;即使是在我考察城市中氛围最好的深圳,那里规模最大的是一家纯荷兰教练执教的青少年俱乐部,但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在校生人数也只有600人左右。至于我们最后选择第一家分校落户的西安,目前超过300学员的青少年足球机构只有一家,且收费只有差不多我们价格的四分之一。

  这两个月的结果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中国青少年足球培训大有市场,只是缺少市场的开拓者。我们用两个月近200学员的招生业绩,让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从考察到学院两个月的运营,我最大的感受便是,目前的青少年足球培训市场,基本上是由圈内人在运作,他们大部分是退役球员或者体校毕业生,虽然拥有一份对足球的坚持,但很少有人按照公司化流程来管理整个项目,且大部分都没有自己的营销团队,更谈不上打造品牌的意识和手段,自然难以形成规模化。而且在师资方面,他们依靠得更多的是自己在当地城市的人脉资源来寻找教练,由于大部分教练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青少年教练培训课程,且绝大部分都没有教练资格证,很难形成自己标准化的课程体系,更别说课程科学、先进了。

  按我们目前的运营情况,目前虽然是投入期,但应该在开业四个月后达到月度确认收入盈利平衡点,10个月内收回全部投资,我相信这也将掀起一股新的高端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投资潮。我可以肯定的是,要想把青少年足球培训这个市场运作起来,绝对不能仅依靠圈内人,必须把生意人的头脑和模式带进来,只有投资人能通过青少年足球获得利润,这个领域才可能不断涌现出好的品牌,引进好的教练和训练体系,进而产出人才。

  打造青训教育上市品牌

  “能干着自己喜欢的事,能赚钱,给你交钱的人还感谢你———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份工作。”这是我常跟员工们讲的一句话。对于拉玛足球学院的未来,我和西班牙合作方的目标很明确———上市。我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8-10个省会城市布局拉玛分院,然后启动融资,将拉玛打造成一个以青少年足球教育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品牌。

  英语培训有个新东方,英语教育和课外辅导这个行业在全国遍地开花,不少品牌都海外上市成功;电子商务领域因为有了阿里巴巴,也成就了不少电商上市企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拉玛成为青少年足球领域的新东方和阿里巴巴。

  2014年是中国体育产业元年,国家也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GDP将达到5万亿,目前只有8000亿,而且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基本上跟真正的体育内涵关系不大,大部分都来自一些体育服装和其他体育用品。我相信,体育领域的产业格局肯定会发生大的变化,除了占据上游资源的大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和体育广告传媒业务,青少年足球培养必将成为全民健身领域最重头的一块。所以,我敢去想,因为我们现在站在体育产生发展和变革这个浪潮的最前端,已经占到了很大优势。

  随着西安分院创造了不错的业绩和在业界知名度的提升,我目前已经接到了北京、武汉、长沙、重庆、天津、沈阳、郑州等几个城市投资人的邀请,希望拉玛能去他们那里考察,但我们都没去,我希望拉玛再过两个月实现单月确认收入盈利后再去谈合作的事,只有我们有利润了,对方亲眼看到了,投资人才会真正下决心,也只有这样,不管投资人是否真心爱足球,他们都会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青少年足球培养上来。

  目前国家把青少年足球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我想足球真正要提高,少不了我们这些投入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民间资本,因为我们天天想的就是如何比校园足球做得好,怎样把那些学生吸引过来,这也逼着我们真正花费精力、财力去寻找和引进最先进的外籍青训教练团队和青训体系———这是我们生存的根本,我认为这也是未来中国足球能够提高的一股强大动力。

  宁爱军

  宁爱军,曾经的足球记者,担任过《重庆时报》首席记者和包括《足球》报等全国各大体育媒体的特约足球记者。刚刚开始在体育媒体圈崭露头角时,却因为中国足坛的假赌黑而选择了离开。离开足球圈一年后的2007年,他在重庆开办了中国第一家专业高端少儿英语机构,后来自创英语培训品牌,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4年,告别足球圈八年后,他以投资人的身份再度回到球场,在西安拉起了一面青少年足球培训的旗帜———“拉玛足球学院”。他希望未来五年将这一足球青训品牌开遍全国,打造中国首家以青少年足球培养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也希望能创造一个财富效应,吸引各路产业资本,共同做大中国足球青训的大蛋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