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探路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
  • 关键字:专利,收购,知识产权
  • 发布时间:2014-12-09 09:18

  近年来,随着技术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创新投资、专利运营为主要形式的知识产权商用化趋势越发明显,并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较为成熟和快速的发展,但在国内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发明与专利巨大的潜在价值,一些国内外机构开始在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开展创新投资与专利运营业务。先有实力雄厚的国外公司来华试水,却遭受广泛非议;后有政府背景的本土企业高调登场,却不见后续动作;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各类机构纷纷宣称进军这一领域,却未真正找到可具操作性的商业模式。

  而在此时,初出茅庐的智谷公司,却以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迅速的投资动作,很快引起从业界到政府的密切关注。四百余项发明专利申请、三百余项国际专利收购、一项与百亿级企业的重大战略合作、首支专利运营基金的组建和管理……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仅仅发生在两年时间里。是的,只有两年!

  众所周知,创新投资与专利运营不仅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而且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因此,敢于挑战这一领域本身就是值得尊敬的。今日的命题或许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智谷已经来了,下一步它将如何走是我们最想知道的。我们相信,尽管在路上仍将会遭遇种种波折,但可以肯定的是,智谷今天所探寻的路,将是一条通往未来之路。

  《中国知识产权》杂志特别推出本期专题,希望对作为中国专利运营先行者的智谷公司展开全景式的采访报道,同时也想籍此来解构中国专利市场的现状与未来。

  智谷:中国专利运营新势力

  在一年以前,智谷的名字还不为外界所熟知,即便是在知识产权圈内,对它真正了解的人也并不是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公司初创的时间里,智谷一直处于“潜水”状态,在业界颇具神秘感,同时也令许多人充满了好奇。

  经过了近一年多的准备期之后,智谷从潜行到发力,连连抛出惊喜。在2014年上半年继推出全国首支专利运营基金睿创之后,又与英华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虽然智谷依然行事低调,但是它的一言一行无不牵动着知识产权界与媒体人士的视线。与此同时,智谷在创新投资与专利运营领域的探索与努力也获得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认可,成立一年之际,就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国家首批“专利运营试点单位”。

  作为一家成立仅仅两年的新锐公司,智谷何以引发外界如此大的兴趣与关注?通过外围观察和深入采访,《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记者试图对这家新型公司的运营模式和商业实践一探究竟。

  智谷诞生记

  智谷引发外界及同行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这里汇聚了一批来自一流跨国公司的科学家和拥有丰富知识产权运营经验的专业人士。其中,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的张宏江和林鹏是智谷的两位灵魂人物。

  智谷公司董事长兼CEO、联合创始人张宏江博士,现同时担任金山软件CEO、执行董事。张宏江博士于2011年10月加盟金山之前,在微软公司服务了12年,担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和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打造成了微软在全球的核心研发基地,拥有三千多名研发人员,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孵化、产品开发和战略合作等领域。张宏江博士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核心创始人之一,曾担任副院长,取得了大量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成了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科学研究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在微软期间的杰出贡献和学术成就,张博士晋升为微软第一批十位“杰出科学家”。在加盟微软之前,张宏江博士在美国加州帕罗奥多市(Palo Alto)的惠普实验室担任研究经理,亦曾效力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系统研究所。

  张宏江博士还是国际著名的多媒体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曾担任IEEE多媒体学刊的主编,是国际计算机协会(ACM)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双院士。张博士已出版四本学术专著、发表近400篇学术论文,拥有近200项国际专利,是计算机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之一(h-index=104)。由于在多媒体领域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张博士分别荣获“2010年IEEE技术成就奖”和“2012年ACM多媒体杰出技术成就奖”。为奖励他在研发和技术转换方面的杰出贡献,张博士也曾在2008年被授予“美国杰出亚裔工程师”奖。2012年8月,张宏江博士成功入选中组部的“千人计划”。

  智谷的另一名创始人林鹏,具有丰富的专利运营及商务管理经验和国际化视野。曾在美国著名专利资产投资机构高智发明总部(Intellectual Ventures)担任专利运营执行总监(Licensing Executive),负责大中华区的专利许可、商务拓展、客户管理和知识产权投资等方面业务。在此期间,他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多项与国际知名企业的高额专利许可谈判。加盟高智发明之前,他曾在美国微软公司总部担任管理工作,领导过多个商务拓展及投资合并项目。林鹏本人还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CPA)资格。

  智谷的创业故事正是从两位创始人海外归国前后的经历与感悟开始的。这其中并没有悬念离奇的情节,看上去一切都顺乎自然。

  张宏江博士早年在海外求学、工作。在他离开曾经服务了12年的微软加盟金山担任CEO,从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华丽转身成一名企业家的时候,30多年积累的科研情怀,让他一上任就敏锐意识到专利对中国老牌科技企业的战略意义,因此对知识产权工作特别重视。许多传统民族企业在专利方面的底子其实还很薄弱,然而,中国企业要走向欧美市场,专利是一道永远跨不过去的壁垒。

  曾经在微软与张宏江博士共过事的林鹏,在美国生活了20年,对该国的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向《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记者表示:“在我回国之前的五、六年间,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来中国开展业务,因而对中美两国的产业环境有一个很好的对比。我经常就此与张博士在一起交流与讨论。”

  基于在微软合作时建立的友情,林鹏来北京时都会抽空邀请张宏江博士会面,彼此交流对国内外市场发展动向的见解。2011年底,张宏江博士履新成为金山软件CEO不久,当他们再在一起交谈时,话题从创新产品、市场态势,很自然地延伸向了更令人兴奋的专利。让他们感到激动的是,两人在专利话题上都有着共同的想法和视野——中国拥有着巨大的产品制造和消费市场,而与之不匹配的是,中国的专利市场才初现端倪。如果将中国发展成为全球专利市场的博弈擂台,势必有机会开辟一片新的蓝海出来。科学家背景的张宏江博士,对创新发明情有独钟。张博士说到:“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坚信创新发明是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是体现创新价值的重要资产。然而,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以市场为驱动的创新环境和体系,大多数发明人的创新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和经济效益,因而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循环。因此,我和林鹏当时迸发出的一个念头就是,如何从发明这一源头出发,将其转化成知识产权,通过搭建一个有效聚合、转让和运营知识产权的平台来挖掘原创技术的经济价值,为中国创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林鹏看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需要创新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原创技术的支持。因为中国发展这么多年,依靠消耗原材料和投入人力来参与竞争的商业模式几乎没有了发展空间。虽然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有规模的生产基地,但是从宏观上来讲,这种产业结构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产生的附加值却很低。中国大部分的行业都面临着这个问题,而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一环。但是我们所说的创新不是单纯地在人家技术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是要聚焦于原创发明,因为原创发明带来的价值才是最大的。

  “另外,我们觉得时机是很重要的。”林鹏强调,“电商行业的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早在7、8年前投身于电商的企业,今天才有机会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专利行业我们都知道,从递交专利申请到专利局授权下来大概需要2-3年。如果我们对3年以后的市场前景有足够的信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敢于承担风险来做专利投资。其实,在我下决心回国之前,的确花了一些时间在中国做行业调研,从市场环境、产业发展、国际竞争、法制建设、政策引导等方面综合判断得出,目前的时机进入专利市场正是恰逢其时。”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基于共同的认识和展望,张宏江和林鹏两人一拍即合。经过近一年的筹备,2012年8月,智谷公司在中关村注册成立。

  创新的公司气质

  带着对业界金牌创始人组合的期待,很多旁观者都不知道这家位于上地的创业公司究竟要做些什么。然而,智谷给外界亮出了一个清晰而别样的调子——我们是一家投资于创新发明和知识产权的资产运营型公司。专利运营,再加上创新投资,这些时髦的概念和陌生的玩法让更多的人瞩目着这家公司的一举一动。

  如果只是远观,现在你或许可以通过少许公开的信息隐约描绘出智谷的一些轮廓。目前,核心团队的发展已初具规模,聚集了一批跨创新研究、专利运营、行业分析等领域的世界级优秀人才,组建起了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专业化团队。智谷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个体发明人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发明网络,联合开发高质量的创新技术。同时,智谷也与国内的多家高科技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进军国际市场的战略咨询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

  当记者有机会走进智谷的办公环境时,一切的耳闻都变得不再飘渺,一个生动而富有朝气的智谷群像真实地浮现眼前。首先被震撼到的就是一面硕大无比的专利墙——蓝色的背景板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地贴满了银色的专利号标牌——至少有七八百项专利在上面熠熠生辉。简直不可思议,这居然是我眼前的这群家伙在两年的初建时间里创造出来的,这里究竟汇聚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头脑啊!

  办公区弥漫着很高的分贝。三三两两几群人在角落里激烈地讨论着问题,你一言我一语,交锋很是热烈,还时不时向身后的白板做着记录,丝毫顾忌不到有陌生人从身边经过。“你是不是感到这里的火药味很重?”林鹏一边冲着咖啡,一边向我解释到。“这就是智谷的工作常态。我们的研究员之间,或者研究员与专利运营同事之间,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沟通与讨论,甚至是争辩。他们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交流、碰撞、协同、共享过程中,激荡出更切实、更聚焦、更精妙的发明想法。作为管理者,只要设计好符合公司战略的流程、标准即可,剩余的事情就留给员工们自由去创造吧。”

  智谷,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蕴育出它特有的公司气质。如果不是有机会身临其境,你很难想象会如此吸引到你。

  “我们对优秀创新人才求贤若渴,物色和组建第一梯队的创始成员,是智谷的头等大事,也是我本人这两年投入精力最多的事情。”张宏江博士感慨地说,“我们所需要的人才,其骨子里要有钻劲、韧劲和冲劲。对创新充满热爱和激情,对新技术、新潮流的追逐近乎狂热,对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执迷不已,也就是说特别想要用自己的发明改进人们生活和体验的那类不安分者。这样的创新人才,既需要具备专业领域的深度,又需要涉足一定的技术广度。”

  为了物色符合公司定位和需求的人才,张宏江博士成为了公司里最大牌的“猎头”,在朋友圈里他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合适的研究员可以推荐给智谷”。正是缘于这样的热忱,才吸引到了一位又一位怀揣发明梦想的研究员加盟,为智谷建立未来更为壮观的专利墙奠定了人才基石。

  中国专利运营市场的潜力

  随着国家对创新战略、专利运营事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作为新兴的创新业态代表,智谷近一年来也频频受邀参加各种各样的政府座谈会,以及行业内的知识产权大会。林鹏在这些交流中经常传递这样一个讯息——如何依托中国巨大的市场环境,把中国专利运营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今年10月,林鹏受中关村管委会之邀,在“全球视野下的知识产权研讨会”上做题为“专利运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思考”主题演讲。他从分析全球专利战热图为始,引发听众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还不是一个战场?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无论从计算机、电视机,还是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行业而言,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以至于任何一家世界级的企业,都不会忽视中国市场的魅力。如何利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来挖掘专利市场的潜力,成为了战略家们所要思考的问题。

  专利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是确保其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体现。就目前的中国市场环境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在战略层面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将国内专利的价值释放出来,相同技术在国外市场上所体现的价值没有在国内市场得到对等体现——最关键的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其次,在知识产权的法制建设上,中国正在逐步推进实施重大决策。从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不到一年左右的时间,2014年11月6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即正式在海淀区揭牌成立,翻开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新的一页。

  林鹏认为,衡量一个专利的价值,可以从法律环境、市场规模、专利质量这三个维度综合判断。如果拿相类似的中国专利与美国专利做比较,从目前专利交易市场的情况来看,中国专利的价值大约只有美国同类专利价值的10-15%。但是我们必须乐观地看到,中国在市场规模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环境也以超出预期的速度不断改善,国内持续涌现出具有世界水平的高质量专利。这种种良好势头都告诉我们,随着中国在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和专利质量这两个纬度的水平不断提升,中国专利将达到与美国同类专利相媲美的市场价值,获得相当于现有价值6-10倍的投资回报。

  实现发明价值最大化

  在每一位智谷员工的名片背面,都印着这样一行字:“我们坚信发明是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智谷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战略。

  “知识产权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都是宝贵的战略性资产。智谷将发明视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在中国引领一种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形态,以此作为自己的发展宗旨。”张宏江博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宏江博士指出,好的专利来自于好的发明。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专利申请数量上的大国,但是离专利质量强国仍有差距。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好的发明想法由于拙劣的专利撰写质量而浪费了应有的价值。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专利,我们又谈何专利运营和专利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创造高价值的发明并且挖掘优良的专利资产,是推动建立健康专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成为了智谷在业务模式探索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此,智谷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商业模式,将自己定位成一家投资于创新发明和知识产权的资产运营型公司。基于这样的定位,决定了智谷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投资,一个是知识产权运营。

  在创新投资方面,智谷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引擎(Invention House),驱动内部和外部的发明人一起开展面向未来3-5年的应用型创新研究。目前智谷从全球范围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员,他们来自于顶尖科技公司的研究院,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和丰富的创新成果。以这些内部的研发团队为中心,向外围延伸,在全国范围建立起一个包括高校院所的老师、研究员以及个体发明人在内的创新网络,通过创新投资等市场驱动的机制来激励更多人参与发明。

  为解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持续创新后劲不足等矛盾,智谷搭建的发明网络将成为连接发明源头与产业界的创新枢纽。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为切入点,智谷科发团队将企业具体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分析出面向整个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研究方向,然后转化成可供高校老师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综合制定出一套发明课题指南。

  以发明课题指南为蓝本,内部研究员引导创新网络中的发明人一起联合开展创新工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高质量的发明和技术成果,及时转化成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智谷作为中枢参与到整个联合创新的过程并创造了价值——将企业诉求,升华为行业需求,再转化成学术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中介服务。到目前为止,智谷已经与国内外近30所高校开展了技术研发合作,近400名老师、研究员及个体发明人在智谷的发明网络中开展创新活动。

  “健康而专业的专利市场需要时间来培育。作为植根于中国的探路者,智谷愿意在市场成长过程中做些力所能及的努力,教育和鼓励发明人如何从源头上孵育高质量的专利。在过去2年里,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帮助提升发明网络的创新能力,通过分享经验和理念推动中国专利运营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林鹏较为自豪地说到,“。智谷团队包括张博士和我本人,积极深入高校院所、企业和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向合作团队分享关于“专利战略思考”、“学术、发明与专利”、“专利评估实战方法”等主题培训。”

  智谷不仅积极地走出去“传道”,还热情地将学术界的教授与工业界的技术专家请进来“激荡创意”,定期举办为期一天的头脑风暴活动。围绕时下最IN最COOL的某一主题,不同专业背景和思考维度的专家一起碰撞与分享,在一层又一层的DeepDive中激发和挖掘创新奇迹。“智谷的头脑风暴是我最享受的时光,高度的脑力激荡,密集的想法碰撞,置身在那个场景之下,自己身上的激情元素倏地被点燃,顿时感到像年轻人一样倍儿有活力。”一聊到头脑风暴,张宏江博士的眼中都泛着光。

  智谷既重视创新发明的投入,又追求在创新投资中的回报,这就引出了智谷的另外一个核心业务,即专利运营。智谷除了是一个创新引擎之外,也是一个知识产权的聚合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和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来收获原创技术,同时通过收购市面上已授权专利等投资渠道,累积一批高质量的专利资产组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许可授权、转让等有效的运营策略向产业界输送专利资产,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将专利实施转化过程中释放创新发明的经济价值。

  智谷就是凭着创新投资和专利运营这两条腿在并行走路,这样就迈开了一条从挖掘专利,到聚合专利,再到转化专利、运营专利的价值链通道。

  与产业携手同行

  任何投资理论都需要实际案例的检验才会具有说服力。

  今年5月,英华达公司与智谷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及3D打印等技术领域,联合开展创新发明和技术转移。凭借智谷在行业分析、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运营等领域的专业实力与优势,制定吻合行业发展趋势的发明课题指南,支持发明网络里的创新主体开展对未来3-5年具有产业化契机的研发工作和专利布局,从而快速提升创新技术向产品转移的效率。

  英华达是全球知名的从事消费类电子产品研发与制造的企业,在业界富有强劲的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其在整合产品设计服务(IPDS)、整合设计代工(IODM)领域一直趋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英华达公司总经理何代水表示:“英华达成立12年以来,对创新技术具有长远的布局视野,我们非常高兴能与智谷这样专注于原创技术并融合了多样化尖端专业人才的公司合作,共同确定前瞻性的发明课题,实施中长期专利策略以及布局具有长期优势的核心技术。相信英华达与智谷的合作,将助力英华达在更多前沿科技领域占据行业制高点,为我们产品的转型升级给予强劲的技术和专利储备。”

  张宏江博士表示:“智谷与英华达的战略合作,不仅能为智谷的发明家网络提供更直接、更精准的行业导向和产品趋势咨询,引导科研人员开展更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发明,而且能极大地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此次合作开辟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专利布局为依托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路径。”

  在华首创专利运营基金

  如何高效地运营专利资产,主动参与到全球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格局中,为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是绝大多数本土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产品公司在开展专利运营时常常具有诸多“软肋”,比如,产品公司很难运营自身的专利资产,因为它们在打击对方时,自身也是被攻击的对象。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帮助产品公司解决这些“软肋”呢?

  2014年4月25日,睿创基金——中国第一支专注于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的基金——就是在这样的模式探索下宣告成立的。该基金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委任具有国际知识产权运营经验的智谷公司来管理。据了解,目前已有多家从事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作为首批战略投资方参与了该基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通过引导资金给与支持,智谷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管理基金投资策略与日常运营。

  在过去两年内,智谷创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市场环境和创新体系的商业模式,拥有了一支被行业认可的高端专业化团队,为有效地管理本基金奠定了基础。

  睿创基金将与专利拥有者(包括企业、高校、个人)紧密联系与合作,通过收购中国的专利资产,盘活国内市场上的专利技术。同时,智谷将与知识产权生态链上下游的参与者们(代理机构、中介交易平台等)联动起来,提高国内发明专利的整体质量,进一步激活中国的技术交易市场。

  张宏江博士向记者介绍了基金诞生的背景情况:“专利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是确保其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体现。睿创基金将帮助国内高科技企业有效地获取核心技术专利,为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格局中获取主导权。第一期基金将聚焦于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以云计算、物联网作为技术外延,通过市场化的收购和投资创新项目等多种渠道来集聚专利资产,希望在近五年内储备一大批高质量的核心发明专利。我们希望这支基金能成为专利运营在中国的先行者和实践者,为中国更多的企业跻身于世界竞争舞台保驾护航。”

  谏言中国企业“走出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新兴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领域的全球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扬帆海外。一时间,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了大家趋之若鹜且倍感时尚的话题。但“走出去”毕竟不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稍有不慎,中国企业在路上所要面对的可能不止是“囧途”,而且是“险途”。

  尽管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但在投身国际市场过程中,由于知识产权意识相对较弱、运用知识产权的经验和能力有待提高,在国际市场遭遇了很多知识产权问题和挑战。

  为此,林鹏特别提醒,中国企业在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时,有两个重要因素将决定企业未来的成败。第一是持续创新的能力,第二是国际化、多元化的竞争手段。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除了常见的围绕产品进行的营销等商业手段外,还有围绕专利技术进行的战略性制约。很多的大公司都会应用专利这种战略性资源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和打压竞争对手。从商业的模式上讲的话,专利可以用来限制竞争对手的设计自由度。因为复杂的高科技产品(如手机)涉及数万项专利技术,你研发一款新产品,完全规避别人的专利是不可能的。所以高科技公司之间往往会采取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以一定的条件(置换、付费等)获得产品的设计自由度。当自身拥有强大的专利资产时,企业将在专利谈判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针对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和纠纷应对,以及中国企业在“引进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林鹏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想法和建议:

  首先,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分产业来实施应对策略,不同产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格局大不相同。消费电子、IT行业,与材料、化工、制药等行业是截然不同的,消费电子、IT等行业的产品是各种技术高度集成的结果,面临着质和量两方面的知识产权问题。另外这两个行业的产品也具有高度的迭代性和传承性,因此只拥有一代的技术或某项核心技术并不能保障长久立足。在这两个行业,没有任何一家国际公司可以宣称其产品只实施应用了自身的专利,因此在国内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通过知识产权的交叉许可等方式来获得产品设计的自由。这个已经是消费电子和IT行业长久以来形成的理性规则,而不纯粹是西方国家所任意制定的游戏规则。

  其次,在考虑“走出去”策略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时,我们不能只单纯的规避和防守,而是要深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因此,我们要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来规划国际知识产权博弈中的反制策略。我国是时候考虑建立起类似337法案的机构来保护国内的企业。

  再次,在实施“引进来”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时,国内企业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对产业链上下游及竞争格局的影响,而不是片面考虑某项技术的引进。

  “因此,智谷希望在中国高科技公司的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国际化过程中,面对外国专利垄断和创新垄断时,能够提供切实而有效的帮助,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状态,改变只有中国公司为国外公司的专利买单的窘境。”林鹏说。

  策划、文/聂士海 China IP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