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CIO如何跨界创新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XP,CIO,病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9 13:16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打破传统规则,倒逼新型经济转型。在产业界“转型”、“跨界”热词背后,传统行业变革之势一触即发。2014年12月4日,以“智慧重构跨界创新”为主题的2014第七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在京隆重召开,深入探讨在中国互联网不断加速重构中国传统产业竞争格局的背景下,CIO如何借力技术变革、跨界思维实现商业革新,向新经济模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IT转型与价值重塑。
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信息主管年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是面向各行业信息化管理者,精英跨界论道、洞悉产业变革的一次盛会。本届年会由中国信息化周报、中国信息主管网承办,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领域近800位从业者参会。
新使命:CIO如何引领跨界创新
2014年是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高速发展的一年。相比于2013年,大数据和云计算将获得更多企业和用户的青睐,移动设备将更加火爆,物联网将会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另外,融合基础架构、虚拟化和电商平台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2014年,基于这些技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应用、新产品。同时,企业也在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新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全面实施和落地,让人们领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行业新变革的同时,也使人们深深地意识到正确、得当地使用这些新技术极其应用的重要性。
2014年是我国信息化不断深入的一年,如今快速发展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信息化竞争十分激烈的情景下,企业将可能率先定位自己的优势,在这个情况下,企业如何定位思维,在自己的企业当中寻求发展路径,并最终完成转移升级,成为传统产业的一项重大课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表示,作为信息化建设者,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CIO应参与到企业运营战略规划当中,帮助企业尽快适应快速市场变革,抓住机遇和转型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CIO,即首席信息主管一词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最早是在能源、电力、金融等部门出现,其职责主要是跟企业的结构、信息的重要性以及数据的重要性相关联。90年代后,CIO作为一个职业已经开始形成,并且这种职业在相应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单个的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同时它的地位也逐渐地提高到具有决策权,甚至有可能是一个公司董事会成员,随着时代变迁,CIO的使命和角色变得愈加重要。对于承担企业信息化建设重任的CIO而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秦海副局长提出必须从四个方面实现CIO职业创新:一是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发现市场竞争的节奏,判断技术前沿的走向以及竞争态势的一些动态;二是要致力于提高IT投资回报率;三是要有明确的安全意识,网络和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牵一方而动全身,在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制定自己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相应的战略;四是要善于融入企业,融入社会,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现在,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广为人知,移动互联更是被广泛应用,物联网带来的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接踵而至的虚拟化和电商平台更是让新技术领域繁花似锦。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传统的CIO、CTO很迷茫,一部分对新兴的技术信心不足。”国美在线首席技术官于斌平在演讲中表示,“但变化总在发生,作为接受和使用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我们想到的是技术和驱动。过去我们所做的是技术支撑业务。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一定要通过技术驱动业务,通过技术引发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必须要做到的是开放,拥抱变化。”
通过会上发布的《2014中国信息主管发展报告》,我们看到2014年,信息主管们的职业规划更加清晰:跨越职业生涯开启创业之路的CIO,多了,牢骚满腹迷惘彷徨的CIO,少了。他们中的大部分敢于开拓、勇气可嘉,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断打破传统规则,倒逼产业革新的当下,拥抱信息变化,学习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依托科技力量,为企业创新求变增添砝码。相信随着中国CIO整体认知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越来越大,而未来中国企业与社会也将加速进入更加智慧化、信息化的时代。
新趋势:云时代业务革新和转型
计算机发明早期主要是主机技术,到80年代中期微机加局域网,开始小型化产业。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普及以后,大家一直在想怎么利用互联网,利用网上的计算资源提高负荷能力和开拓更多更新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就是计算技术发展的重大变革。
微软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从重塑生产力角度提出了微软未来搭建云生态系统的两个重点———移动为先、云为先。严治庆在解释重塑生产力时表示就是怎么去“偷懒”。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通过一个有效的工具去挖掘无限大、无限增长的数据。而微软就创造出了帮大家省钱、省时间、省精力的一个平台和技术。
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云平台为国内各地区、各行业、各种业务服务。严治庆在会上也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以显示云计算的强劲力量。国内的大众点评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人员规模半年内增长了100%以上。邮箱、存储和工作流数据等IT任务,需要稳定、安全、快速完成。在向由世纪互联运营的Office 365的迁移过程中,大众点评6500个账号以及所有的办公数据仅在10个工作日之内就完成了全部迁移,使其业务拓展工作得以无缝衔接。同时,大众点评的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也得到了充足保障。互联网时代,竞争空前激烈,需要有趁手的工具才能杀出重围。处在转型期的大众点评如此,业务快速发展的滴滴打车更是如此。上半年,打车软件市场掀起了一场激烈的抢滩作战,几家市场参与者争相用大笔资金跑马圈地,争夺这块巨大的市场。用户数、业务量短期内爆炸式的增长,对企业后台的IT系统扩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采用云计算正满足了其互联网业务爆炸式增长。
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企业,对于计算或许有着天生的亲切感,云计算已经成为他们核心业务的支柱。而传统企业,也在积极面向云时代实现业务革新和转型。
云时代网络上的一分钟意味着上亿份邮件的发送,近千万照片的浏览,数以万计软件的下载量……所以数据的发展是惊人的。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中国区渠道总监陆俊表示大数据时代,云时代数据中心的共性体现在三个“V”上:Velocity(快速),IT的需求要迎合业务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快速的部署;Volunm(海量),它有着更大规模,更高密度,更易于管理;Variety(多样性),数据中心的系统可能非常多样。“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拼的是真本事,拼的是数据中心采取了何种设计,如何构建,如何运营的。我们要积极迎合云时代下面的一个驱动及其演变。”陆俊在演讲中表示。
新变革:客户时代的数字化革命
回顾整个信息化技术行业的发展,我们经过了从低成本的流水线制造实力创造竞争优势的制造时代,零售网络及全球物流网络造就的流通时代,电脑技术及供应链广泛使用使得企业能及时掌握信息流通的信息时代到现在客户占据主动的客户时代。
互联网的存在打破了很多以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卖方在交易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随着信息壁垒逐渐击破,信息的对称度越来越高,在整个商业活动当中呈现以买家为主的状态。
戴尔中国企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曹志平表示这正是客户时代所引领的数字化革命,对每个企业CIO而言,他应当要注重四个方面:重视处于不断转型过程当中的客户体验的问题,关注整个移动化潮流变革中所带来的客户思维方式变化,考虑怎么样用新的技术(如大数据)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想法以及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好地构建企业自己的数据,基于数字化的业务模式。
他强调数字化革命将对传统IT带来的强大冲击。如今几乎所有的行业客户、CIO或CMO都在谈论云计算、移动性、大数据以及在基础架构的层面,数据中心的具体使用方面,还有软件定义的一些话题。围绕数据中心方案的打造,围绕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更多的也在考虑一些风险或者威胁。怎么样能够在使用好一些新的技术的前提下,能够更安全的使用这些技术,能够更有效的管控各种各样的风险。在企业的IT或应用系统在向着智慧重构的一个演进的旅程当中,很多的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面向未来,针对下一代的技术革命,戴尔则致力于提供给客户、伙伴一个更好的平台。
国家信息化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演讲中提出四个无处不在(计算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软件无处不在)的时候强调了数据无处不在的数据指的一定是数字化数据,这个1和0的排列组合代表了我们在物理世界,不管数字、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甚至嗅觉和味觉都可以形式化表示。今后数据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计算值都是计算机的数据资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数据时代真正到来了。
现在,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广为人知,移动互联更是被广泛应用,物联网带来的效应还在持续发酵。接踵而至的虚拟化和电商平台更是让新技术领域繁花似锦。国美在线首席技术官于斌平表示,国美在线目前所有的决策行为都是以用户为主导,结合技术手段、大数据分析,来指导国美在线的业务决策及业务后续监督。
新挑战: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带来的安全威胁也日益突出,“斯诺登事件”爆发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本国信息技术产业,极力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因此,信息安全也成为本届年会的焦点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表示当前完全方面根本问题是要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当前大部分网络安全系统主要是由防火墙、入侵检测和病毒防范等组成,成为“老三样”,然而消极被动的封堵查杀是防不胜防的。如今安全问题不再是产品的运用部门,而是产品实际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的BUG,利用BUG来寻找攻坚。信息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国民问题,是一个计算模式、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问题。计算机现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网络安全的问题,从生态上而言是缺少了免疫功能。据此,沈昌祥院士提出了可信领域的信息安全模式,是在可信计算的同时计算安全保护,能够使得计算结构的理念,计算过程全过程可操可控,不被干扰。
XP停止服务,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微软的服务是基于补丁的基于漏洞的服务,我们可以转变思维———加固可信,用可信服务去代替原来的补丁服务。解决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建立可信免疫服务的架构。
在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下,我们应该全面支持国产化的硬件、软件,利用创新加快网络安全软件替代的步伐,避免受制于人的局面。“尽管国产化产品也存在缺陷和漏洞,但由可信保障,使缺陷和漏洞不被攻击利用,确保比国外产品更安全,为国产化自主可控、安全可信保驾护航。”沈昌祥院士在演讲中一再强调。
在如今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大数据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话题,而正在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用大数据预测疾病,用大数据预测奖项,用大数据支撑智能交通,用大数据助力企业商业决策,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心理……不过需要看到的是,伴随大数据日益发展的同时,大数据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微软如今把全球的云平台技术引入中国来,在中国落地以后,微软致力于和各厂商一起打造云计算生态链。微软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严治庆在演讲中说道:“这个生态链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中国落地以后,才可以保证它的数据安全性,数据在中国有隐私,才可以保证数据在中国可以不离岸。”在这个过程中,微软选择和中国电信厂商世纪互联一起合作。
毫无疑问,金融、保险、银行业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在评估Office 365时,微软把隐私安全作为重要的考量点。事实证明,在安全性方面都达到了企业级的水准。怎么样可以在中国有自主的,有自己可控的安全的系统?微软和世纪互联不仅得到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可信用认证,还试图逐步开放云计算平台,让更多的厂商在上面搭建其生态环境,也给相关认证机构审查的机会。
本报记者 侯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