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书写

  第一部分 导言

  1、为什么要重新梳理汉代的书写

  本文标题中用“书写”而不是“书法”或“文字”,正是重要起因之一(本文所指的“书写”,不仅指用笔写字,还包括了刻、铸等文字记载形式)。以往相关此类描述,几乎都是从文字学和书法艺术两个角度,这虽然已经从很多侧面描述了汉代人的书写行为,但很显然,这些描述尚未深入接触到汉代书写的核心内容--汉文字的定型、书写生态的形成以及大规模的公共使用。很多描述更是硬往书法艺术上凑,经常言而无据,隔靴搔痒。

  起因之二,只有将汉字书写在汉代的复杂流变阐述清楚,才能够将之前的商、周、春秋战国、秦以及后来的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汉字书写讲清楚。因为,无论是文字的递变还是书写风格的演变,汉代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甚至最为重要的枢纽。把汉代的书写讲清楚,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字史、中国书法史,因为汉代书写的方法乃至风格几乎囊括了后世汉字书写的全部基因。

  起因之三,对当代性的困惑,迫使我们返祖。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却奔驰在一片雾霾中。有两种倾向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是西洋膜拜,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二是末世情节,瞎搞中国文化。这两种倾向根子里是缺乏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因为我们确实是被推搡裹挟到现代化大潮中的,仅仅是睡眼惺忪,还没有起床整装。回到汉代,有助于我们自觉到汉文明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已有贡献和未来价值。

  2、梳理汉代的书写所碰到的困难在哪里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量的出土,特别是秦汉简牍,越来越接近汉代书写的历史原貌,值得充分予以利用。在没有这些简牍之前,研究者错误地以为东汉的碑刻就是汉代书写的主体面貌,现在看来,远不是,大不是。

  但是想把汉代的书写搞清楚,所面临的困难依然非常大。

  困难之一,文字演变不是完全顺流,而是不断有逆流、暗流出现,是一个类似揉面的过程--揉压出去的面又被拖回到面团上,再一起揉,难分新旧,一层层揉完,又被换一个方向重新来过,还要不断添加面粉和水。汉代疆域太广,时间也太长,即使文物可以准确断代,也不能轻易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文字演变和风格演变的规律。比如不能因为江南的竹简年代在前,西域的竹简年代在后,就轻易判断文字是从江南的这个样子变成西域的那个样子的。二者之间可能并无关联,或者江南的改变不如西域快,而江南的有些风格却是西域没有的。

  困难之二,书写的工具体系、书写的用途与场合、书写的主体不同,书写结果就会有不同,无论是文字构成还是书写风格。比如帛书和简牍,即使同一时代、甚至出土于同一墓葬,也不能以此简单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但很多研究者只研究文字的形态而往往忽略这种形态所处的生态背景。

  困难之三,汉代时间跨度太长,书写工具体系反复发生着变化,书写者的规模迅速扩大,书写的内容也急剧丰富,因此,叙述起来比较繁琐,不容易短时间内领略全貌。针对上述困难,笔者以为,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应轻易地使用局部的少量的证据得出判断,应该更加系统地看待各种现象,看大方向大趋势,并且把局部放到整体中来观察。比如说,有些留存下来的文字可能本身并不常见,只是因为载体扛住了时间的打磨而留下来,但真正常用的字却因为载体的易为时间所磨灭而没有进入我们的视野。因此,做结论时,要非常审慎。

  以曾侯乙墓的发掘为例,出土文物上有很多文字,任何一种文字都不能单独代表楚地文字的写法和风格。如果我们只看到编钟铭文,就以为楚人是这样写字的,那就出错了。幸好同时出土的石罄上、竹简上也有文字,才让我们搜集到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更接近于事实的推断。

  3、汉代书写对中国书写史的极重要贡献

  第一大贡献,巩固了秦人统一文字的战略成果。从此,汉字才被称作“汉字”。秦人“书同文”,但这法令实施过程较短。汉代则用统一的理念和充足的时间揉出了一个标准书体--八分书,也就是东汉碑刻中的那种标准隶书。文字史、书法史学界普遍称之为“隶变”。事实上,隶变的过程早在秦统一天下之前就已经开始,到西汉基本完成,东汉则完全成熟。

  第二大贡献,形成了完全崭新的书写生态,书写的载体和书写工具逐步定型为纸张和毛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环视全球,没有用软的毛做成不太好掌控的毛笔来写字的(和吃饭的筷子很像),但是汉人将其普遍化标准化了,使毛笔成为几乎唯一的写字工具。东汉实现的集约化纸张制造和供应,最终彻底将书写载体定位于纸张而不是简牍。这个变化使得档案的留存、文书的传递、思想的记录、知识的传播变得更有效率。文字量激增,并且,写字的主体群迅速扩大。最终,以汉字记载的文献得以跨越时空,巩固为不可颠覆的基本文化传承方式。这是汉文化不消灭、中国文化不隔断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三大贡献是,汉代的书写,其书写方法和风格范式基本上全景覆盖,也就是说,后世的书写风格基本上由汉人的书写导引出来。王羲之谱系、颜真卿谱系乃至明清、现当代的扭曲谱系,都在汉代的书写中得到了呈现。

  上述三条,实际上是层层递进、互为一体的,统一的文字辨识体系的定型,是书写生态形成的基础,而书写风格则是在书写生态中完成的。

  下面笔者以这三大贡献为线索,详细阐述汉代的书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