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影像 艺术生态年度报告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影像,艺术,生态
  • 发布时间:2015-01-13 08:30

  回顾2014年,这并不是影像艺术的一个大年份,但是对大多数影像艺术从业者而言,这是梳理、调整、转型的一年,更是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很多摄影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让我们共同回顾在影像艺术生态中,本年度的影像热点。

  影像画廊的转型期

  对于摄影画廊,本年度是一个相对平稳的一年,没有大风大浪,但各家画廊的经营收益都不错,从而可以看出,作为摄影作品销售的一级市场,摄影画廊在中国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和培育后,影像收藏的群体和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一变化,使得摄影画廊逐渐根据收藏群体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有些画廊开设新空间,也有一些画廊积极参与到学术整理工作中,总而言之,摄影画廊的日子相对好过了。但中国影像画廊行业仍处于一个萌芽期,从画廊数量、营业额、代理艺术家数量、展览质量上,无论对比当代艺术画廊,还是与国际上摄影画廊相比,这一点都相差甚远。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整个画廊行业在2014年趋于稳定,而影像市场的逐渐形成,也使得摄影画廊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评论家的新阵地

  摄影评论家在国内影像生态中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大多数评论家都需要一方面完成本职工作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肩负着摄影艺术批评,展览策划的学术追求。近年来逐渐在国内兴起的民间摄影组织、团体,成为了评论家们从事影像批评、学术交流、论坛讨论的又一块阵地,北方的“四月风”摄影网站为很多有志之士提供了平台,而在上海“瑞像馆”摄影机构在本年度推出的评论家走进校园活动,也让摄影师生与评论家有了更紧密的接触。评论家依靠新平台发声,成为了本年度评论家们的“主战场”,这也为中国影像批评界提供了更好的学术评论环境和交流的平台。

  新锐不锐 成主流

  影像新锐是近些年在中国摄影界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本指在影像艺术创作中,有先锋性、有突破和反叛精神的非主流青年文化群体,这一群体因随着逐渐被媒体报道、参与更多的展览、在摄影市场销售中占主体,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使得这一群体逐渐成为了中国摄影艺术中的主体,由于文化的差异与中国国力的提升,这一群体的作品更个人化的表现出对美学、社会、情感的看法,他们不再追求“新锐”的称号,开始逐渐扮演着主流文化的偶像精英,这一群体也逐渐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摄影的秀场上。

  官方力量民间探索

  在2014年,对于中国摄影家协会可谓是一个重要年份,相比往年,中摄协在本年度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先后成立了“中国摄影展览馆”、“798中国摄影家协会基地”、“798中国摄影出版社基地”等多个空间,这一变化,使得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行业协会逐渐在向线下艺术活动靠拢,这种在民间的积极探索,也让官方的力量成为了中国摄影艺术发展中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回望梳理 做大展

  在2014年,精彩展览可谓每月不断,以北京、上海、广东为重地的三大展览中心在本年度更是呈现出很多优质展览,这些展览呈现面貌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触摸经典”影像展虽为个人收藏,但却以175张经典原作向摄影术发明175周年致敬;而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摄影”则是对近些年中国当代影像的一次回顾和梳理;在广东连州摄影节上,一场名为“中国当代摄影10年”的回顾展也同样梳理着中国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些展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摄影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同时,这样的影像大展也意味着,影像这一艺术媒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摄影作为艺术,在中国也逐渐兴起。

  回望梳理 做大展

  在2014年,精彩展览可谓每月不断,以北京、上海、广东为重地的三大展览中心在本年度更是呈现出很多优质展览,这些展览呈现面貌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例如:“触摸经典”影像展虽为个人收藏,但却以175张经典原作向摄影术发明175周年致敬;而在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摄影”则是对近些年中国当代影像的一次回顾和梳理;在广东连州摄影节上,一场名为“中国当代摄影10年”的回顾展也同样梳理着中国影像艺术的发展历程,这些展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摄影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整理,在整理的同时,这样的影像大展也意味着,影像这一艺术媒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摄影作为艺术,在中国也逐渐兴起。

  文:高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