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诗人”郭金牛,爱妻让我“纸上还乡”

  2014年11月,郭金牛所写的专著《纸上还乡》,已经被7个国家用多种文字出版。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在诗歌界有着“中国农民工诗人”之称的他动情地表示:“血液里的文字造就了我,乡土与时代成就了我!”

  鲜为人知的是,郭金牛从一文不名,到如今享誉国际诗坛,与妻子李艳丽密切相关。正是妻子鼎力相助,才能让他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诗歌创作;也正是妻子倾力呵护,才让他的思绪如同万木逢春一般,恣意地向上生长……

  人生顽强,小小农民工爱上诗行

  2009年6月的一个清晨,和煦的阳光照进深圳宝安的一幢普通平房里。简陋的方桌旁,一个名叫郭金牛的男人,正拿着刚刚写就的诗稿,轻轻地读给妻子听:“我摸黑数着寸寸青丝,一直数到七夕。七月七日,雨。一阵大雨跑到我眼里哭泣,另一阵大雨跑到了南山。我用诗歌描你的柳叶眉,用桃花作胭脂,用月色调水粉,用一阵湖北籍的目光,缓缓地将一件丝绸吹退。”

  虽然不太明白丈夫的诗作里写的是什么,可是妻子李艳丽还是为他倒来一杯茶水,赞许地对他说:“我听得流畅,感觉很舒服。”妻子这番软软的话语,让郭金牛的思绪更加飞扬起来……

  1966年9月,郭金牛出生在湖北省浠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他小学毕业后便辍学了。此后,他在家里种过地,当过勤杂工、搬运工,还摆过地摊,做过工厂普工。生活虽然艰苦,但奇妙的是,郭金牛一直无师自通地喜欢各种文学作品,还常常用日记的形式,把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

  1994年2月,郭金牛带着借来的300元钱,准备到深圳打工。在广州火车站大厅过夜时,郭金牛遇上了小偷,他身上的那点儿“盘缠”被偷得一干二净。当时的郭金牛举目无亲,又身无分文。幸运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孩向郭金牛伸出了援手。女孩也是一个打工者,她为郭金牛买了一张到深圳的车票。一路上他们相互作伴,郭金牛第一次感到了他乡的一丝温暖。

  费尽周折,郭金牛终于来到了深圳。当时,进工厂打工需要开介绍信,加上求职的人非常多,郭金牛只得四处流浪,连温饱都成了问题。每天天黑后,他就坐在桥头,看着人来人往。听到马路上有操着老家口音的人,他就跟过去。运气好,还能在老乡那里蹭出租屋住。那段时间,10元钱就能维持郭金牛一周的生活:他只吃水煮面条就咸菜,或者到菜市的角落里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回来用开水煮熟后,再撒把盐,他就有“菜汤”喝了。

  幸运的是,郭金牛在年底时,终于在一家饭馆找到了工作。每天天不亮,他就蹬着人力三轮车,去附近的一家菜市场批发蔬菜,回来后,再仔细地拣洗。

  天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发财”的梦想得不到实现,郭金牛却找到了舒缓的方法:随时随地写诗。有时是靠着三轮车,有时是坐在广场上,郭金牛随手将诗写在记账的小本子上。郭金牛回忆说:“这是一种懵懂的快乐。那时候没人知道我写诗,这是我一个人的秘密。”

  1995年春,郭金牛邂逅了他的初恋。在他眼里,那位姑娘美得毫无缺陷。可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两人相恋半年后,无奈分手了。姑娘离开深圳,去了珠海。由于对这段感情的不舍,郭金牛用诗歌的形式,将两人离别的细节展现出来:“……我不愿意离别,那时候,西乡的桃树与桃花也不愿意离别,风拨动了一下细腰,桃花顾盼,忽然江边的风景换成了细细的雨丝,好像要哭的样子。也许越哭,离别的速度越快……”

  2000年,郭金牛好不容易走出失恋的阴影。这时,一个湖北籍的老乡得知他还“单着”,热心地为他介绍起对象:“她也是湖北人,是咱们不折不扣的老乡,比你小3岁,在一家电子厂做流水线检验员。”

  见面的第一天,两人都木讷无言,最后,还是郭金牛打破了沉默。他取出自己新写的一首诗,递给那位姑娘说:“这是描述打工生活的,你看看写得怎么样?”那个叫李艳丽的姑娘惊讶地看了郭金牛一眼,接过诗作,读了几遍后,说:“写得又短又少,还不太押韵呢!”郭金牛连忙说:“那我按照你的要求改改!”两个人都笑了,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在他俩的心底荡漾开来。

  此后的日子,都融入了郭金牛的《秋日里》:“我与她顺理成章,如丝蔓般结合。一双儿女,也如同小葫芦,挂在秋日的天空里……”

  一路艰辛,诗行生长在荒漠土壤

  2010年4月,郭金牛夫妻来到深圳一家工厂打工。这是一家专业从事电脑、通讯和汽车零组件等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可是来到这里后,郭金牛接连遭遇了“心惊肉跳”。5月6日凌晨,一名年仅24岁、入职不到1年的男性员工因为工作压力,从工厂招待所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5月11日晚,一名安徽籍的男青年又因为同样原因坠楼身亡;5月26日晚,厂区再次发生一起员工跳楼事件。

  类似事件发生多次后,郭金牛被派去安装钢丝“防跳网”。在组装细密的护网时,郭金牛的眼眶不止一次地潮湿,内心里的强烈感受,化作诗行:“13楼,防跳网正在封装,这是我的工作。为拿到一天的工钱,用力沿顺时针方向,将一颗螺丝逐步固紧。它在暗中挣扎和反抗,我越用力,危险越大!”“母亲的泪,从瓦的边缘跳下。这是半年之中的第13跳,之前那12个名字,微尘,刚刚落下。秋风,连夜吹动母亲的荻花。白白的骨灰,轻轻的白,坐着火车回家!”

  在那段时间,他一口气写了6部诗集,每一行每一句,都与草根阶层息息相关。“工地上的气温,比我体温略高3度。皮肤内的河水,带着盐花,开始叛逃,燃烧。汗是含盐的,雨是凉薄的。明天阳光灿烂,我不愿意。明天睛空万里,我不喜欢。”“明天气温高过今日;一群热锅里面的蚂蚁还在搬运,钢筋、水泥、阳光……”

  虽然不太明白郭金牛诗里的意思,但是李艳丽一直觉得“写字是最好的爱好”。那段时间,他们的孩子学习很紧张,她每天都要起早做饭。为了让郭金牛多睡一会儿,每天天还未亮,闹钟刚响,李艳丽便一骨碌穿衣起床。她先是熬上一锅小米稀饭,给孩子们热好馒头,然后再给郭金牛煎一个鸡蛋。

  照顾全家人吃完饭后,李艳丽又风风火火地送孩子上学,然后匆匆忙忙去上班。晚上回到家,忙不完的家务又在等着她,她还要督促孩子学习。孩子的事情郭金牛管得很少,妻子调教出来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就能背50多首唐诗,成绩也一直稳定在班级前5名。李艳丽为家庭的奉献,时时感动着郭金牛……

  写字是耗费精力的事。有一段时间,由于郭金牛白天加班,晚上熬夜创作,身体感到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郭金牛立即卧床休息。医生还告诉李艳丽,郭金牛的免疫力已经降得很低,任何轻微的感染,都可能让他大病一场。

  那天晚上,夫妻俩回到家,李艳丽以不容辩驳的口气对郭金牛说:“你身体这样虚弱,饮食起居再不容半点儿马虎,你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为了安慰李艳丽,郭金牛幽默地说:“好啊,我的健康就交给你了,你最好把我当熊猫一样对待。”李艳丽被逗笑了……

  为了照顾郭金牛,李艳丽请了半个月的假。每天上班之前,李艳丽都要在家里坚持用苏打水消毒一遍。家里的条件虽然不宽裕,可是李艳丽遵循医嘱,每隔四五天就为丈夫熬上一锅香喷喷的蘑菇猪肉汤。每次喝汤时,看到两个孩子馋巴巴地看着,郭金牛便敷衍着喝上几小勺,剩下的都留给孩子。可是,李艳丽总是不客气地说:“为了咱们这个家,你一定要全部喝下去。要知道,你的健康不仅仅属于你一个人!”

  在李艳丽的严密“监管”之下,郭金牛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转起来。恢复元气的他,俯仰之间皆成诗行。春天里偶尔的一次散步,可以成诗:“朝露圆润,泥土松动,似有更多根系,埋头向下修建,似有更多苗头,向上露出尖尖的脑袋。”一次次的梦境,也变为了诗行:“我在梦的边疆游走,每次这样来到边疆,我就看到了你若隐若现。我看不清你所在的地址,我分不清你来时之路,我记不清你去时的方向,我只写下你的名字,我只看到了一个梦魇。我和你,一个是蜃楼,一个是海市。梦每夜会健康地走动,就像一朵干净的忧愁。每晚都有一列心灵的火车,从我梦上驶向边疆……”

  2011年4月,郭金牛夫妻来到深圳石岩一带打工。一次,李艳丽无意中听到工友们说,石岩文化站开设了文化墙报《打工屯》,每月发布一期,专门刊载打工者写的诗歌散文等。她回家后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郭金牛,鼓励他去试一试。

  6月初的一天,郭金牛按照李艳丽写的地址,找到了石岩文化站。恰巧当时,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往墙壁上张贴墙报。墙报被风吹起来,那人张贴得十分吃力。于是,郭金牛走上前去,帮忙按住纸张的一角。很快,墙报张贴完毕,那名工作人员在路边的一家小酒馆请郭金牛吃饭。二人相对而坐,陌生人就此相逢相识,很快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

  成名鹿特丹,“中国农民工诗人”在妻爱中成长

  2011年9月,郭金牛在广东省的一家诗刊上,连续发表多篇诗歌,并收到了稿费,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创作诗歌多年,此时的他终于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那就是向国内的一些大型诗刊投稿。

  可是,诗坛本就不景气,一个打工仔的作品要想拼出一片天地又谈何容易?他精心写就的作品,一次次投稿后如泥牛入海。一次,郭金牛的几首诗歌又被退了回来。更让他难过的是,几天后,雇佣他的老板得知他“不务正业”,工作时间偷偷写诗,把他辞退了。再次失业的那个晚上,郭金牛难过地对李艳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如今早过了不惑的年纪,不但没能让妻子儿女过上舒适的生活,反而连自己的衣食都成了问题。我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用啊!”

  丈夫失望的目光,让李艳丽的眼神也黯淡下来,可她还是鼓励丈夫:“这点困难怕什么!生活再艰苦,只要有梦想,你就是幸福的。你没有了工作,不是还有我吗?”

  有了妻子的支持,郭金牛更加坚定了对梦想的追求。一天中午,他听说广州市白云区在举办诗歌汇展,里面有很多名家大作,他很想去看看。可是一摸兜里,他连1分钱都拿不出来,连公交车都坐不了。他向一位工友借钱,恰好那位工友也没钱,工友跟他玩笑道:“没钱不要紧,你可以坐‘11号’!”

  “‘11号’?”郭金牛诧异了一下,立即醒悟过来,“对呀,不能坐车,我不是还有一双腿吗!”郭金牛二话不说,拔脚就往白云区走。20多公里的路,他在骄阳如火的沥青路上走了4个多小时。

  那天晚上,当心满意足的郭金牛回到家里,这才感觉两个脚板钻心地疼。摘下袜子后,他看到脚底都磨出了血泡……

  那时,郭金牛的一双儿女刚上初中,而李艳丽所在的电子厂倒闭后,她转行到了一家服装厂工作,薪水少得可怜。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郭金牛除了每天在家研究各类诗刊,打磨诗作,还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每天傍晚接孩子们回家后,郭金牛就和儿女们站在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一段时间,岳父岳母得知两人生活拮据,便把一笔卖粮的钱寄过来。可是李艳丽很好强,她把钱还给了父母。郭金牛得知此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诗歌只能作为爱好,真正的诗歌梦,离他太遥远了,他还是面对现实吧!

  2012年3月,郭金牛在一家搬运公司找到了搬运工的工作,并拿回来一张搬运日程安排表。当天,郭金牛情绪不太好,李艳丽很快发现了他的反常,细心的她还发现了他口袋里的安排表。那天晚上,她一宿没与郭金牛说话。

  第二天早上,就在郭金牛骑上破旧的自行车,准备出门干活时,李艳丽突然拦住他,一字一句地说:“金牛,虽然生活很苦,但是梦想不能丢!”听了妻子的话,郭金牛的眼眶湿润了,他后来写道:“那一刻,我心里突然刮起一阵风。那些快要湮没在庸碌生活中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射入我心里。我拿出安排表,一点点地撕成碎片,再随手一扬,所有的不快都飘散在风中……”

  这年11月,郭金牛终于在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内找到了一份场院保安的工作。在同事的理解与帮助下,郭金牛每天傍晚7点上班,早上8点下班,只要驻守在一间安静的小木房里即可,不用做夜间巡视。这样一来,他有份固定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安心地进行诗歌创作了。很快,郭金牛的诗作又如雨后春笋,一篇接着一篇冒了出来。

  2012年末,郭金牛参加了网络上的一个诗歌大赛——北京国际华文诗奖。郭金牛试着把自己的几首诗展示出来,得到了网友的一致好评。李艳丽高兴地对郭金牛说:“我一直相信,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而你的长处就是写诗。你要想拿到诗歌比赛的奖项,就一定要始终怀揣梦想。”

  2013年6月14日,徜徉诗海多年的郭金牛苦尽甘来,第44届国际诗歌节在荷兰首都鹿特丹举行,他的描述草根阶层的诗作《纸上还乡》,有幸成为全球20名华语诗人之一的作品,正式参加了此次诗展。

  结果,郭金牛的诗集受到了国际诗坛的高度评价:“《纸上还乡》不诉诸社会喧嚣,却用真切、鲜活、极具个性化的词句,向我们敞开了一个无声者的世界。那些被无数年轻人离弃在身后的村庄、荒漠般令人茫然的城市……这是古往今来,连接真众生和真评语的诗歌血缘……”评选揭晓之后,郭金牛的诗集获得了国际华文诗歌奖。

  2014年11月,郭金牛的多部诗集被翻译成数国语言,开始在全世界发行。接受采访之际,有着“中国农民工诗人”之称的郭金牛表示,他近期又获得了首届中国金迪诗歌奖,诗作在德国、英国、荷兰等国书市受到广泛好评。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妻子李艳丽的鼓励与支持,他由衷地说:“诗歌传递时间的温暖,而这种温暖,李艳丽总是让我第一时间感受,而且永远不会结束……”

  (除主人公郭金牛外,其余人物为化名)

  文/清扬 责编/邓琳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