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驱动智能未来 CES 2015深度报道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谷歌,奔驰,宝马
  • 发布时间:2015-02-04 14:14

  一年一度的CES展会在前不久正式落幕。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展会之一,每年的CES都代表了全新的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而新的技术和产品又会在接下来的一年甚至数年时间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CES 2015,深度智能化、更多的智能设备、全新智能技术成为了整个展会最亮点的内容。

  智能汽车:更聪明、更方便、更安全

  汽车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但是在信息化发展上一直比较落后。不过,CES 2015上展示出的新技术可能会彻底改变这样的态势,甚至有媒体宣称:如果我们处在一场新的汽车工业革命前夜,那么CES 2015就是这场革命爆发的导火索。本届展会上最引人关注的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手势操控、车联网、可穿戴操控、智能照明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背后还充满了传统老牌IT厂商的影子,也颇为令人寻味。

  自动和辅助驾驶技术最受关注

  从几年前谷歌宣布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资开始,这项技术就成为整个汽车行业下一次变革的最重要技术。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丰田、奥迪等厂商,都不惜重金砸在自动和辅助驾驶技术上,力求率先突破获得市场青睐。可以想象的是,一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甚至将会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具体到产品上来的话,CES上奔驰发布了F015概念汽车,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配备了自动驾驶和氢燃料电池以及充电电池混合动力。F015自动驾驶的技术基础来自于车身外大量的立体摄像头、雷达以及超声波传感器,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状况并进行智能判断,不仅如此,高精度的GPS定位系统再加上完善的三维导航地图,使得汽车在道路上的位置被精确定位至厘米级。如此完善的感知系统加上更精确的地图、导航等信息使得它几乎能够应付绝大部分的环境,尤其是在高速路或者堵车的时候,都能够预判情况并进行处理。

  作为奔驰的竞争对手的宝马,本次展会上带来的是名为iDriver的驾驶控制系统原型以及名为Touch Command的后排控制系统。其中iDriver的优势在于引入了手势控制技术,它在汽车内部集成了多个3D传感器,能够辨认出用户的手势,将诸如轻拍、手指转动、左移、右移等不同的手势转化为对汽车的具体操作,颇为神奇,后排控制系统则是宝马为汽车后排用户设计的新的数字化控制方案,可以供用户调节座椅、空调、音响等,也很方便。

  如果说iDriver和Touch Command饭前甜点的话,那么宝马的智能辅助泊车系统就是真正的大餐了。宝马宣称在使用了停车信息整合和扫描技术后,用户只要到达停车场后,发出停车指令就可以自如离开,而汽车会自动在空位停泊;当用户需要用车时,也只需要通过与其连接的智能手表发出指令,汽车就会自动驾驶到指定位置等待用户上车,整体控制完全自主,不需要用户操心。

  宝马和奔驰都有猛料爆出,另一位“ABB”三强中的奥迪自然不甘人后。在展会上,奥迪展示了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操作和显示、信息娱乐、奥迪互联技术、奥迪照明技术等多项科技。最令人震撼的是,奥迪的一款特殊改装的、代号为“Jack”的A7汽车在配备了Piloted Driving系统后,自动从硅谷斯坦福大学开车到拉斯维加斯,总里程900千米,成为展会上的最大亮点之一。此外,奥迪也推出了新的Prologue Piloted Driving概念车系列,这款产品的优势在于可以自动收集驾驶信息传递至云平台,经过云计算处理,再交由汽车执行,堪称智能化先锋。

  车联网和安全设计进一步加强

  车联网系统也是本届展会的一个重点。车联网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来智能调配、优化汽车的使用,能够给驾驶者和乘客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使用感受。因此也成为了厂商的研发重点。而汽车安全技术一直在持续加强中,在加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后,整体表现更为令人满意了。

  展会上,福特的Ford Smart Mobility技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和汽车信息的综合应用,通过收集整个城市的道路、泊车、安全信息等,辅助用户在道路规划、驾驶习惯、停车取车等方面进行优化,达到方便用户又节能减排的目的,着实令人动心。克莱斯勒的Uconnect可以帮助用户自动寻车、车辆健康监测等;现代的Ford Smart Mobilitncept(直接互联概念)可以将汽车和用户手机连接起来,同步显示各种信息,并可以自动监测驾驶人员心脏状态并在异常状态下报警或者停车。

  如果说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建成离我们还有很远的距离,那么汽车安全方面的改进则是近在咫尺了。CES上,厂商推出的主打安全的产品和技术也很多。比如沃尔沃的防碰撞预警系统,它使用探测设备智能监控车辆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在双方接近危险范围时会同时向驾驶人员和车外事物发出预警信息,能够有效降低碰撞伤亡事故。宝马也推出了名为360 Degree Collision Avoidance(360度碰撞防护)的新技术,这项技术通过车上4个高感应度雷达扫描,能够实时监控周围,当发现汽车以较快的速度接近物体而驾驶员没有减速意图时,就会强制制动以避免碰撞发生。另外,还有诸如宝丽莱的智能车载摄像头,能够根据加速度和GPS定位来智能判断情况,在碰撞发生时自动记录位置、车速等信息,并在超速、偏离车道时给出报警消息。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与汽车相关的可穿戴设备也是本次展会的重点。现代汽车展示了BlueLink智能手表应用,用户利用它可以在支持这项技术的汽车上实现自动开关车门、启动汽车、查看汽车状态、里程等信息。宝马智能手表则能帮助用户显示汽车状态、电池电量、调节车内温度、支持上文中描述的智能自动泊车技术等。穿戴式设备的兴起,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想象,在未来当我们全面进入智能化以后,这些设备相互关联,在“行”方面我们会更方面,也更安全。

  MC观察:汽车首次商业化运行大约在十八世纪五、六十年代,距今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接近两百年了。在如此漫长的发展中,汽车似乎没有任何触及本质的变化,需要驾驶员全天候驾驶、判断,依旧没有被纳入信息化大潮中,今天的汽车除了在机械、安全和外观上领先几十年前的产品,并加入了一些导航和倒车辅助系统外,几乎没有太多创新。不过,CES上的变化告诉我们,一场新的革命正在酝酿,无论是无人驾驶、辅助驾驶还是新的安全技术、车联网的应用,其中任何一项的广泛普及,都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决定性变化。

  感受你的感受—CES 2015之智能家电

  CES 2015给智能家电来了一次大洗礼。无论是冰箱还是洗衣机,甚至灯泡、门锁、插线板,智能家电的发展可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CES 2015上所展现出来的趋势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小家电的功能和设计快速扩展,多样化、多功能化的小家电将成为未来趋势;二就是传统的大家电将继续在现有的功能上深挖细挖,将功能和应用做到极致。

  功能大幅度扩展—小家电特色设计令人瞩目

  小家电的“小”和“巧”,就决定了它本身难以承载太重要的用途,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类产品的功能扩展性就不强。实际上,从CES 2015来看,超越产品形态的功能化、多样化发展趋势简直无法阻挡,其中最抢眼的就是小家电扩展出很多前所未有的设计和功能。

  举例来说,灯泡人人都知道,可是能防贼的灯泡就不常见了吧?Sengled生迪光电展示名为Dubbed Snap的带摄像头的智能灯泡让人眼前一亮,它内含监视摄像头,能够连接用户手机发送实时监视数据,还可以进行面部识别、语音激活、自动报警等功能。而除了防贼,灯泡还能养生,Misfit公司带来的智能灯泡可以通过Wi-Fi控制光线,根据不同场景来输出不同光线,还可以和睡眠监测产品共同使用,在用户进入即将醒来的浅睡眠时增加亮度自动唤醒。

  提到上面的防贼,如今的门锁也开始智能化了。本届展会上Uni Key智能门锁得到了很多用户的关注,这款来自Kevo公司的蓝牙智能门锁,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者蓝牙钥匙解锁,让传统的锁眼大盗无处下手。想象一下,以后的小偷想要“作案”,或许还得学习黑客方面的IT知识……

  更专业、更极致—大家电借助新技术迈向专业化

  小家电的功能发展令人瞩目,大家电的发展却走向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功能专业化。打比方来说,如果说小家电走的是技能树的路线,会做更多的事情的话,那么大家电就是技能专精,把一项技术做好做绝。说起来似乎颇为不易,但通过智能化,一切都简单起来了。

  美菱在CES 2015上推出了一款名为CHiQ的冰箱,通过“云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用户存入的食物,并根据用户存入时间、食物类型、存放位置等建立食物数据库,智能调节冰箱内的温度和存储情况,还能将食物分为“过期、临期、安全”三种,提醒用户尽快处理过期食物和临期食物,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对此,美菱相关人士称:“冰箱不应该只是一个存放食物的盒子,它应该更聪明,成为厨房的超级智能机器。”从功能上看,这说的似乎一点也不假。

  冰箱都会认食物了,洗衣机洗衣服自然要更仔细。比如三星设计的新概念洗衣机,代号“揉揉净”,不但可以方便用户预处理衣服,还能够使用一套名为“Super Speed”的技术,通过智能监控洗衣过程,以优化的算法对进水、洗涤、漂洗和脱水过程进行重新优化,36分钟就能完成全部洗涤过程,还能帮助用户省水省电。此外,LG也推出了一款名为Twin Wash的概念洗衣机,通过将抽屉式的迷你波轮洗衣机和大滚筒洗衣机的巧妙结合,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分开洗涤小型衣物和大型衣物,并缩短了整体洗涤时间,不仅如此,这款产品还支持Wi-Fi智能化远程控制以及NFC技术。也就是说,未来你可以在手机等设备上监控洗衣过程,即使在外也能看到洗衣机的运转状态,没洗完衣服也可以出门办事,非常方便。

  此外,在CES 2015上,LG带来了一整套全新的智能厨电。这套厨电包含了组合式燃气灶、消毒柜、电烤箱、电磁炉等多个厨房设备,其中电气设备全部都具备了超大的LED屏幕,通过电脑控制多种烹调方案,实现厨房烹调的智能化。有这么一套设备,再不想做饭吃也找不到理由了吧?

  更清晰、更绚丽的智能电视

  在CES 2015上,电视机技术发展主要朝着更高清晰度、更大尺的使用方向发展,当然,它也离不开智能。

  电视在CES上最大的突破在于8K电视的展示以及量子电视的出现。所谓8K电视,就是指物理分辨率达到了7680×4320的产品,像素点数量是目前3840×2160分辨率的整整四倍。在CES 2015上,诸如LG、三星、夏普、松下等厂商都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尺寸多在80英寸至110英寸(最小的也有55英寸),面向的都是顶级市场。不过考虑到目前4K电视推广尚未到位,8K的到来只能说技术前进的脚步又一次远远超越了市场。

  除了8K外,CES上电视的又一项巨大进步来自于“量子点”技术。这项技术的重点是在液晶的LED背光上额外加入一层薄膜,能够对通过液晶面板的光线进行调节,大幅度提升了液晶面板的色彩和对比度,据称至少能带来30%的画质增强。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无需对目前的液晶生产线大动干戈,只需要小型改造就可以实现,堪称未来液晶电视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电视在本次展会上吸引到了很多用户的关注。比如松下电视搭载了Firefox OS操作系统、索尼Bravia直接使用了Android,三星也在自家电视上使用了Tizen系统,TCL使用了TV+OS系统。相比比较遥远的其他智能家居,可以说智能电视普及得更快,在加入操作系统支持后,极大的拓展了电视的应用范围,使得电视不再是单纯接受节目的机器,而是可以配合用户自主选择信息的智能家庭娱乐中心。

  总的来看,CES上的智能家电产品可谓数不胜数,本文介绍的这些其实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大量新创意、新产品的诞生,智能家电还出现了许多之前人们从未想过的创新设备,包括智能无线网关、智能插座、智能窗帘控制器、智能车位传感器、智能清扫机器人、智能室内空气监控器、智能水电监控器、智能门窗感应器等多种多样的创新设备,甚至还出现了诸如智能探测植物土壤状态、提醒用户浇水施肥的小工具。我们可以发现,智能家电的发展更像是一场生活上的革命,随着这些智能家电设备逐渐进入我们的家庭,在赋予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电智能后,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便利、轻松。真正验证了那句话:科技以人为本。

  MC观察:家电产品是一个非常成熟而且相对“古老”的行业,这个行业有着自己的更新规律和技术发展脉络。不过随着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家电行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开始逐渐蜕变,主动加速技术发展并寻求创新机会。从CES展会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国产还是国外厂商在智能家电上都相当热衷,包括美的、美菱、海尔等大型国产品牌以及三星、LG、惠而浦等国外品牌,都在努力争取在智能家电时代占得先机。对消费者来说,专精化的大智能家电的目前看起来还没有革命性的爆发出现,因此用户也不必着急更新家中大型电器,但功能大幅度扩展的小家电却非常有趣,如果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不妨先购买一些智能小家电,比如智能插座、智能灯泡、智能扫地机器人等尝尝鲜,提前适应将来到来的智能生活。

  更轻松,更便捷—CES 2015之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设备在CES 2014上就大出风头,人们当时普遍预计智能穿戴时代将会就此拉开帷幕。而在CES 2015上,这一势头继续延续,不但有三星、苹果等大品牌厂商推出或者继续宣传自家的智能穿戴产品,大量的新出现甚至跨界厂商也参与其中,产品类型也是千变万化,除了手表、腕带等产品外,包括智能耳机、智能衣服、智能鞋垫等产品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从发展趋势来看,CES 2015上智能穿戴设备开始出现分化发展—这和之前大家电、小家电的发展趋势类似,专业的智能穿戴设备竭尽所能的增加自己的专业性,比如智能手表、腕带等,而创新或者跨界智能穿戴设备则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功能丰富性,使得其使用更方便或者有独特的设计。

  跨界创新,独特设计—可穿戴设备走出新方向

  跨界创新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概念。它通过产品的自然跨界,再有机组合,实现全新的功能和用途,开拓出新的市场。

  比如智能耳机,你能想到智能耳机还可以帮你放松精神吗?CES展会上的My Brain Melomind智能耳机能测量用户的脑电波,自动选择并匹配最适合用户的音乐,并监控用户的放松程度。跨界的智能衣物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Visijax Cyclewear的骑行夹克的优势在于内置了电池和方向传感模块,能够在骑行用户转弯时,自动亮起衣服外部的高亮度LED灯,使得用户即使在夜间也能保证骑行安全。还有Digitsole智能鞋垫,它可以自动调温,能够在寒冷的冬日帮你温暖双脚—加热至40摄氏度可以工作6至9个小时,并且可以连接手机控制温度,还能够记录你的走路步数和计算卡路里消耗量。

  上述几款产品功能拓展很不错吧?随着技术发展,很多之前人们认为“就应该这样”或者“只能这样”的产品,都在信息技术和移动计算的帮助下改变了形态、提高了易用性并增加了全新的用途。而且这些产品很多—准确的说你身上一切可以穿戴的都能找到。可以确信的是,未来这些可穿戴设备还会继续以我们前所未见过的形态出现,进一步方便我们的生活。

  专注带来魅力—专精型设备颇受欢迎

  除了这些功能设计上大放异彩的产品以外,专精型的智能穿戴设备更是进一步让自己更专业、更专注于某项功能。比如智能手表的专业化发展就非常令人瞩目,其中包括号称专为铁人三项、针对运动爱好人群的Forerunner 920XT,今年新增了节拍器、健身追踪、智能通讯等功能,还可以查看来电、短信、邮件、使用微信、QQ等软件;Fenix3,全金属的外观还内置了GPS天线,能够全面监控用户跑步、登山、游泳、骑行以及日常运动监测;Epix的导航手表可以通过GPS和GLONASS两种全球定位卫星导航,实现快速精准的定位,同时还内置了气压计、电子罗盘、高度计等,适合户外人群使用。这些专精型设备显然是为专业和准专业用户准备的,相比之前那些功能都差不多的穿戴式设备,这种更有深度的专业型设备更能打动特定人群的心,这也体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另一个发展大方向。

  MC观察:可穿戴设备从去年开始火爆,到今年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厂商的宣传。原因很简单,这个市场还是一片未开拓原始森林,里面有太多的可能和机遇。厂商们发现技术比较成熟、点子比较靠谱的话,都会尝试去做一下,万一成功了呢?对消费者来说,这些革命性、多样化的产品,如果你需要,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下手尝试,新的技术总会带来新的体验。毕竟,除了必要的生活功能,发掘不一样的乐趣也是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吧!

  日趋成熟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CES 2015之传统设备

  CES 2015上,传统设备依旧有着比较高的出场率,不过无论是吸引力还是产品亮点都远不如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那样吸引人。即使如此,这些已经日趋成熟的传统设备,依旧是我们生活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们的新技术进展依然值得关注。

  CES上多家厂商都发布了自己全新的智能手机,不过发展方向依旧还是在目前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加强提高,但是整体设计和功能几乎没有太大变化。比如被称为“弯二代”的LG G Flex 2,最大的特点就是弯曲的手机屏幕,手机屏幕的弯曲使得用户在操作时可以更轻松占据更远的位置。此外还有全球首款4GB内存手机华硕ZenFone 2,搭配64位的英特尔Atom Z3580处理器,4GB内存也彰显其64位的优势。在拍照方面,华硕也推出了一款支持三倍光学变焦的Zenfone Zoom,背后摄像头设计神似Lumia 1020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笔记本电脑方面,更轻、更薄和更强依旧是笔记本电脑的更新目标。例如联想推出了全新的NEC LaVie Z 13,重量仅为779克,配置采用全新的第五代Core i5处理器、8GB内存和128GB SSD。顶级性能方面,微星推出了一款采用Core i7 4980HQ,GTX980 MSLI、1TB SSD、32GB内存的顶级游戏笔记本电脑,着实让很多用户感到惊讶。

  MC观察:CES 2015上传统产品无论是关注度还是技术发展都没有太惊人的表现,总体看起来依旧是拼性能、拼重量、拼参数等一些“老三篇”在唱主调。具体到产品方面,包括曲面屏幕、各家使用全新处理器的产品、首款4GBRAM手机等,都一方面显示传统产品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其应用形态和产品形态都很难有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也说明传统产品依旧存在设计、材料和技术上的约束,整体创新不足。对这种成熟市场而言,现在看起来很难从内部开启革命性的变化,只有期待外部的新兴力量和全新技术给与其新的生命力和更多的创新思维了。

  芯片技术—稳步提升

  CES吸引了如此大的人流和如此多的媒体,芯片厂商自然抓紧时间发布新品以博得市场关注。不过和之前介绍的所有行业都不同,芯片行业如此多年来一直继续着摩尔定律,那就是提高性能、降低能耗。这样的发展态势可能到下届CES也依旧如此。

  在CES 2015上,英伟达的一年一度移动产品发布会如期到来,Tegra X1的登场带来了令人震撼的1Tflops的计算性能,堪比十几年前的超计算机—而这一切仅仅在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移动SoC上实现。Tegra X1内含可以同时运作的八颗核心,拥有Maxwell架构的256个CUDA Core,硬件实力毋庸置疑,最大TDP功耗控制在15W以内。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Drive CX和Drive PX车载智能控制中心,这也表明了其准备大力进军智能汽车行业的决心。

  而说到芯片厂商与汽车厂商的合作,高通也是如此,包括凯迪拉克、马萨拉蒂、丰田等十五家厂商都已经成为高通的合作伙伴,双方在车载无线通讯、无线充电、3D导航、手势操控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合作,成就颇为显著。可以说,今年智能汽车如此大放光彩,其背后的传统芯片厂商也是功不可没。

  作为芯片行业的旗舰级厂商,英特尔在CES 2015上也没有闲着。先是发布了全新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着重突出了全新产品在新工艺下带来的超强能耗比表现以及在移动平台上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英特尔还发布了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全新Quark SE系统芯片,内含处理器和通讯模块、感应模块,体积只有纽扣大小,令人难以置信。英特尔表示,全新的芯片将广泛用于各种可穿戴方案,包括戒指、手镯、箱包、健身设备以及所有你可以想象到的可穿戴产品。

  MC观察:从三大芯片厂商在CES 2015的表现来看,2015年的芯片技术并没有止步不前,依旧有了足够多的改进。此外,我们也明显发现,在智能生活迫切的今天,即使是最传统的芯片厂商也开始在向这方面靠拢,通过与汽车、穿戴设备等行业的深度合作,希望能尽快抢占这一市场。

  技术驱动智能未来

  纵观CES 2015,“技术驱动智能未来”绝不是一句空话,在智能设备以手机、平板的形态成功占据人们的生活之后,更多的智能设备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家庭、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在CES上,你可以发现智能产品几乎无所不在,大到汽车、电视冰箱,小到门锁、灯泡,甚至是你的一颗衣服纽扣,都各有各的创意,各有各的优势。传统行业与智能行业的深度融合,为人们带来了更优秀的生活品质。CES 2015是生活智能化、科技化的最前沿,通过这些全新的产品和技术,CES 2015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全方位智能化的未来,那些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正在渐渐变成现实,智能化的生活,我们来了!

  TIPS:氢燃料电池大规模普及的前奏?

  本次CES展会上,丰田宣布将无偿提供所有丰田独有的5680项燃料电池专利以促进燃料电池的发展,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很有可能大大促进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此外,丰田还展示了自家已经在日本上市的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Mirai号称续航里程高达500公里,燃料回填仅需三分钟,整体效能完胜纯电动汽车。无独有偶,奔驰的F015就宣称使用了氢燃料电池和充电电池混合动力技术,在燃料加满和电池充满的情况下一次续航里程高达1100公里,几乎彻底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里程难题。不得不说,随着技术发展,诸如氢能源电池等新技术逐渐实用化,本届CES是否是燃料电池技术大规模普及的前奏呢?在国际油价狂跌的现在,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 张智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