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牧桓:无可救药的喜欢设计

  • 来源:设计之都
  • 关键字:设计
  • 发布时间:2015-02-09 09:53

  赵牧桓

  著名室内设计师

  2005年成立牧桓设计+灯光设计研究室

  1997年成立牧筑空间暨造型研究室(台湾)

  1996年日本兵库大学建筑研究

  2001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会员

  1998年台湾室内设计协会会员

  1997年美国IES灯光设计协会会员

  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由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组成的。”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杰出的精英人物,他们成功背后所付出的汗水无数次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而正是由于这样,它也成为小时候父母教导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励志话语之一,很多人也在这句话的指引下迈向了人生的顶峰。但是这句话的后半句却无一例外被大家忘却了——1%的灵感远比99%的汗水更重要!对于一位室内设计师来说,灵感的迸发绝对是成就一个优秀室内设计作品的基础,设计师赵牧桓一直坚信着这一点。

  本期为您带来台湾著名设计师赵牧桓和设计之间的不解情缘。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Villa No.12 01-07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设计:赵牧桓室内设计研究室 / 赵牧桓

  设计参与:赵路

  摄影:周宇贤

  总面积:330平方米

  地点:上海

  主要材料:樱桃木直纹饰面、法国白玉大理石、氧化镁板、不锈钢镀黑钛、铁板烤白漆、马赛克拼花、软木地板、哑光樱桃木地板

  本项目设计之初的出发点是如何利用原有建筑结构,改建成销售别墅的样板间,给客户提供风格定位及园林景观的设计。在整体设计的色调把握上简洁,对材料在空间中的运用,以柔和的木色为主,搭配自然的色泽,让别墅整体形成天地人和境界,与原建筑风格追求一种共鸣。

  设计不浪漫,灵感需积累

  说起当初选择设计的原因,赵牧桓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时我想开一家咖啡厅,并希望自己来设计这一家咖啡厅,因为我想通过咖啡厅良好的设计来吸引顾客,所以我就开始接触和学习室内设计。”在少年赵牧桓的眼中,设计师是一份非常浪漫的工作,可以每天喝着咖啡沐浴着阳光,随性的在电脑上画图。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赵牧桓发现设计并不如他当初想象那样浪漫,尤其是在他就读的纽约室内设计学院。当赵牧桓迈入大四,他发现设计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还要顾及施工、材料等一系列因素,每天只睡2-3个小时的时候,他一度开始怀疑自己学习设计的初衷。“有的时候我会想自己为设计投入了这么多,值得吗?”赵牧桓告诉记者。但他转念一想,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当中,不就是为了成为一名设计师?通过努力和付出,赵牧桓终于学成出师,实现心愿。

  “我并不是那种非常有天分的设计师,读书过程中有的内容我甚至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来吸收,所以必须比别人更努力才行。”他坦言。

  室内设计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都是需要灵感的,而灵感并不是无时无刻地伴随着设计师。在赵牧桓的眼中,比起飘忽不定的灵感,知识的积累才是一名设计师应该注重的。生活中的赵牧桓会看很多设计类、艺术类的书籍来培养自己的美感。“对我而言,有时看杂志看到一个画面,都能够通过这个画面联想到另外的一个东西,所以任何书籍对我来说都是有帮助的。”他对此津津乐道。

  赵牧桓自己有一个专门放置灵感的档案,这个档案会记录他在生活中收集的灵感元素,通过档案把这些资料都整理在一起,每次要用的时候就把它打开去寻找设计灵感。“如果在时间的压力下,又没有灵感,这确实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召集大家做一些商讨,一起去解决,从大家不同的思维和角度去处理问题。”他说,所以赵牧桓所收集的灵感档案在其公司都是共享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的设计水准。

  行走于空间中的“光之使者”

  1997年,赵牧桓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牧桓建筑+灯光设计顾问”。从名称上来看,“灯光设计”是赵牧桓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部分。谈起他与“灯光”之缘,还要追溯到赵牧桓的大学时代。

  在赵牧桓大学时代,灯光设计是其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学校又给了他们很多此类的设计问题,所以让他慢慢开始思考关于灯光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就我的教育背景来说,灯光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学科,它是设计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设计师的一个工作,设计时必须把设计的概念和灯光效果结合起来。当我们产生一个设计概念的时候,它所搭配的灯光设计也应该随之延伸出来。”赵牧桓解释道。

  在他的光之哲学里,灯光在一个空间里有很多作用,它可以弱化一个空间;也可以强化一个空间,它也可以把三维的东西更有立体感的呈现出来。就像赵牧桓说的灯光就是设计上的延伸,不管是一个刺激的空间还是一个稳定的空间,还是一个更让人放松的空间,其实在室内设计概念形成的时候它就已经完成了。而灯光只是顺着这个概念把设计理念更加完整化,最后把两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牧桓设计+灯光设计研究室办公室设计 01-09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设计:赵牧桓室内设计研究室/赵牧桓

  设计参与:赵玉玲、胡昕岳

  主要建材:密度板、冷烤漆、不锈钢、环氧树脂、玻璃

  摄影:周宇贤

  总面积:700平方米

  透过向量寻找空间流动的动能和律动。

  平面——利用休息区的隔墙分流入口动线并作为进入空间的首要门帘,划开私密的大工作区块与公共的开放区间。两侧分布各是中小型会议室和台球(撞球)娱乐室。会议室的分隔墙面以线性雕刻玻璃并赋予灯光强调办公室的工作属性。图书资料室采用开放式设计并无明显隔间区隔,中间由一个长廊连接并可作为一个小型的临时的讨论短会交流区,走道直通主管办公室并分流至娱乐健身房。

  概念——不等分的二维平面进而构成三维的量体,形成一种凝结的空间动能。不同向量的平面切块互相交汇连结并在轴线上扭动翻转,宛如一个运动体在时间冻结时的定格,但相对暗示物体本身下一时间预订形成的体态,也就是说隔墙不再是立面上的一个维度,而是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的静止画面。因此在进入空间后的视觉和空间感有个改变,空间因此有了流动感,是一个视觉暗示,但却改变了人的实质感知。空间也有了不同的趣味。

  材质——利用单一中性色材质烘托复杂的线条和块面体。

  赵牧桓对光的把握可以从他新搬迁至上海公司的办公室设计中显现出来。在赵牧桓上海新公司电梯角落的楼道上,有一个足球造型的灯光装置吸引了每一位造访者。三个大小不同的球型灯光将墙面映照得恰到好处,极具未来感。但是赵牧桓在设计它时,却让他自己感受到了灯光设计的真正难度。不仅要计算出圆形的角度,还要将四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边界线镂空预留6毫米的灯光槽。这里既有切割、焊接、打磨等工艺,又有对链接四方形和三角形切割对接等计算的考量,如此精密细致的设计,差之分毫都不能够完成,可见赵牧桓对灯光设计的驾驭之深,他被称为设计的“光之使者”当之无愧。

  项目名称 Project Name

  重庆绿地海外滩销售中心设计 01-05

  项目简介 Project Brief

  设计:赵牧桓室内设计研究室 / 赵牧桓

  设计参与:王颖建、施海荣

  主要建材:原木、黑铁、石材、玻璃

  面积:1100平方米

  摄影:舒赫

  本案位于临水山坡,绿植环绕,建筑体运用解构主义,玻璃幕墙与铝板表层,借助地形优势,依山而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建筑外观以几何体切割方式架构,在内部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倒三角体,一直延伸到下层空间。

  室内讲求空间、材质、色彩与光影,在这四大关系上如何拿捏与把控,一直是设计师潜心研究,乐此不疲的关键。延续建筑设计的城市景观概念,本案在空间表现形式沿用建筑手法,但在设计理念上,我们希望将自然景观的意境移到室内,用抽象、艺术的方式表现大自然美景。 让都市人在这里放慢心境、回归生活的本质、塑造一次都市与自然的充分对话。

  从台湾到美国,再从美国到日本,赵牧桓的设计融合了东西方的风格特色。对于近年来风靡两岸三地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赵牧桓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极简主义并不适合所有的场合。从日本的角度来说,它们的设计更简洁,日本在文化上就比较容易接受一个简约、极简的调性。

  “我个人也是比较偏爱极简主义的,但是要看用在什么样的环境。例如住宅,除非业主是有洁癖,他能够从极简中寻找到舒适性。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住宅是实用的,那么极简就和人的日常生活是有差距的。”赵牧恒解释道。

  在赵牧桓眼中,极简是需要利落性的,一幅烧饼油条都能够把整个画面破坏掉,但是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倒是非常合适,对他们来说整个空间都一览无遗更能方便他们对空间的控制。赵牧桓认为,极简主义运用到服饰店、餐饮场所以及酒店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短暂的极简能够给予人们与平时生活环境不一样的新体验。特别是在服装店里,极简主义适合去衬托商品,能够突出商品的价值,所以极简主义的使用是需要看个案情况而定的。

  而在赵牧桓出生的台湾,特殊的文化背景让台湾接收到来自中国大陆、欧美以及日本设计风格影响,不同风格在这片热土上相互交融形成了台湾自身的特殊设计理念。“当我看台湾设计杂志的时候,虽然我不太愿意或者不承认台湾有什么特别的风格,但是实际上台湾在不同设计文化的熏陶下还是呈现出了一些共性的东西。”赵牧桓分析道。

  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把设计的功能性和极简主义结合,变成了台湾自己的“简约风格”,在注重设计实用性的基础上融合了极简主义的设计元素,它的调性是比较适合人们居住的。“适合居住这个定义是对大部分人而言的,因为简约风比较现实,所以我也叫它实际主义。两岸血脉相连,中国大陆受到台湾简约主义的影响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赵牧桓笑言。

  时代在改变,世界各地之间的设计风格界限如今已经日益模糊,在这个风格彼此交融的年代,欧美在改变,日本在改变,中国也在不断的变化。设计界在思考这个问题,赵牧桓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赵牧桓说:“我一直在观察和期待这个变化,期望它能够诞生出真正符合这个时代精神的设计。”

  “无可救药的喜欢设计。”这是赵牧桓在其微博上的个性签名,从当初对设计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叱咤美日中三地的知名设计师,赵牧桓经历了艰辛和汗水,才更加坚定了他对设计的热爱。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赵牧桓正是由于对设计的坚持才换取了如今的成功。在他的心中,设计已经融入了生命,誓将设计进行到底。

  记者/李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