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应对外贸新常态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43030.4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说,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增长,进出口增速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同时,他也坦承,外贸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已经进入“新常态”。

  外贸新常态再正常不过

  朱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系主任)

  流行的“中国经济失衡论”通常认为由于中国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不足,因此经济增长必须依赖大量出口。

  但出口作为需求的一部分并非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后者需依靠生产能力的扩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这是个供给问题,而非需求问题。

  中国的出口之所以被看得如此重要,可能是因为其增长速度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是世界最快的,也快于中国GDP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出口占当时很低的GDP水平的不到10%,在世界贸易舞台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占居世界第二位的GDP水平的近30%,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应该看成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如果一个国家真的可以通过出口达到高速经济增长的话,那么所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家)都可以,也都应该这么做,世界上很快也就不会再有落后国家了。

  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本身就很大,出口的绝对量多并不奇怪。比如,中国的出口总量是韩国的3.5倍,而经济总量是韩国的7倍多,可以说韩国经济比中国经济更依赖于出口。

  如果用出口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某国家对出口的依存度,中国并不比其他发展中大国,比如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更依赖于出口。

  作为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国家,中国的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结果。

  内需不振是慢性病

  李炜光(天津财经大学首席教授)

  对外贸易增速早在2011年后就开始放缓。目前,某些国家主导的新的经贸协定安排,试图把中国排除在外,这对中国外贸不利。

  形势所逼,中国必须扩大国内消费。而且,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满打满算才35年,韩国等都在40年以上,他们经济增长快的结果是城市化率达到了80%,而我们才50%多一点。

  内需这驾马车能否正常前行,关乎经济增长未来。但内需不振是慢性病,尤其是一到经济吃紧时就发作。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这么多年,迟迟没有实质性进展。原因在于市场发挥的作用一直不够。

  要加快深度开放的力度,比如金融、保险、证券、电信、物流、电商等领域还未享受到开放带来的红利。税收政策可以进一步减免税,但如果对外开放的力度不够,政策的激励也很难体现出来。

  要推动未来发展必须抓好政府自身的改革。上海试点自由贸易区首先明确的一件事就是转换政府职能,投资、金融等领域尽量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

  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来临,新技术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游戏规则也会随之改变,若不改革在未来将无所适从。

  以“改革红利”代替“出口红利”

  朱海就(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外贸高速增长时代结束,对中国经济是个转折点。

  过去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鼓励出口,的确可刺激经济一时增长,但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的时代不再,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机会。

  新机会在哪?在国内。中国是人口大国,内需和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

  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用“改革红利”代替“出口红利”。这是我们的不二选择。

  一些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迟迟不能推进,原因之一是人们把“反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也视为“改革”。

  必须树立“市场化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的观念,才能消除经济、社会领域的垄断,把减少干预、开放市场落到实处。

  外贸作用被夸大,人才和制度更关键

  林采宜(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以前老说的“出口创汇”是很奇怪的词,美国从来不出口创汇,都是拿外汇进口,却成了全球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可以说,外贸顺差并非越大越好,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一定要靠外贸立国。

  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被过分夸大了。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崛起要靠人力资源优势,而非劳动力成本优势。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国际竞争力提高都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

  随着过去靠低成本劳动力来实现扩张的时代结束,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高附加值的贸易商品输出、服务性输出。

  在未来的开放经济中,中国要想真正获得制造大国的地位,在对外贸易中提高产业竞争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口素质。

  因此,中国要调整结构,首先应从教育开始。劳动力红利优势不再,我们必须转而学习德国、日本,靠高附加值的产业制造的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才能在国际上建立起真正的制造大国的地位。

  其次,要有制度创新的环境。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苹果、微软?核心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中国要实现以劳动效率和技术创新所推动的增长发展机制,最重要的改革就是知识产权制度应该迅速建立起来,这是立国之本,也是实现长久发展的核心制度保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