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从失败中寻觅先机

  “在改进战术的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只要考虑周全、应对及时即可。如果惧怕自己犯错而原地踏步,则是更可怕的因噎废食,早晚会被竞争对手甩开。”

  放牛娃的汽车世界

  “收入成本利润、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要不赚短期的钱,要不赚未来的钱。好的生意是今天能赚钱明天也赚钱,明天比今天赚更多的钱,用最少的钱赚最多的钱。”这是易车网创始人李斌小时候受到的商业启蒙。

  这种商业启蒙来自于他的外公,一位生活在大别山区的贩牛好手。据说,他一摸牛的牙齿就知道牛的精准年龄。“外公要知道货源,在牛不太好的状态下用低价买过来,之后回家养好了再卖出去,还得包装一下,中间还有库存。”这是李斌理解的外公的生意经。

  李斌自小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外公的生意中自然少不了他瘦小的身影,甚至还成了外公不可或缺的小帮手。那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将外公买回来的牛带到肥沃的草场,让它们吃个饱,最后再一头不少的赶回来。有时候,他一边放牛,还会一边玩他自制的小推车。

  从小对于车的喜爱,是不是与他长大后创办汽车网站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并不是心血来潮或是机缘巧合。

  小学五年级的李斌由于住校,结束了放牛的生活。这时的李斌少了外界的束缚,骨子里的“野劲儿”似乎得到了释放。高中的时候,他迷上了街机。也正是对街机的迷恋,才让他对计算机程序产生了兴趣。这算得上是“爱屋及乌”吧!

  高中毕业之后,李斌考上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初进北大,我幸运地成为班里的副班长。我当时的念头是从政。我玩了命地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带着同学们爬长城、集体劳动、到天安门看升旗。没多久,我就累病了,住了一个多月院。出来后发现没我天下了。我仔细思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确定了要自己创业,并且想好从学计算机开始。”李斌有点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意味在里边。

  美国演说家博恩·崔西曾说:“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

  “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办公用品,拿提成。当时新世纪饭店这一面都是我的地盘,苹果公司就在这儿。写字楼的大门没有预约根本进不了。不过,我知道有一个后门,然后可以从饭店大堂二楼绕过去,躲开门卫。我做过苹果公司的生意,卖传真纸、复印纸、各种各样的文具。”李斌回忆说。

  在他看来,虽然这些工作也能赚钱,但终究是小打小闹,不务正业。后来,他利用之前赚的钱创办了南极科技。业务是在美国租几台服务器,在国内帮人注册域名、租空间。尽管开始时只有四名系统分析员,但个个是精英,李斌自己也是斗志昂扬。

  1997年的时候,李斌参与创办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这个公司是当当网的前身,只是他没有坚持到最后,就离开了。“我现在仍是当当的小股东,有不到1%的股份,这次当当上市,我也受益。”李斌有些感慨的说道。

  之后的几年,互联网行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李斌感觉到,如果再不加入进来,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决定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当CEO。

  “我得把南极科技那些事儿处理一下,其中有一块业务是做汽车配件管理软件的。我想交给北大的另一位师兄。他做过汽车行业咨询,对汽车行业比较了解。他说,咱们还不如合办一个汽车网站呢?我被打动了,1997年的时候,我就给一本杂志写过文章介绍微软的Carpoint网站,2000年在美国也有一家汽车网站成为上市公司。我认为汽车一定会越来越普及,汽车网站会很有前景。我当即就决定与他一起创办一个汽车网站。”幸福似乎来得有点突然。

  就这样,易车网成立了。这也只是万里长征走过的第一步。接下来,创业的艰险接踵而至,几乎每一次的困难,都有可能淹没易车,不过,他都挺过来了。

  2000年,互联网泡沫来袭,身处其中,易车自然不能幸免。在紧要关头,投资方提出撤资,这对于易车来说无外乎一次釜底抽薪的灾难。最难的时候,网站就剩下了7个人。他们将公司搬到一个没有电梯的平民公寓里,过了半年没钱发工资的难熬生活。

  为了生存,他们想出了一个类似OpenTable的库存软件,这个软件为他们带来了50万美元的收入。凭借这笔钱,让他们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1995年前后创立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基本上都不见了,所以看到了这个市场,并不代表它立刻就能够成长起来,它是需要一个时间的。”李斌依旧对网站充满信心。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熬过最艰难的岁月,易车终于等来了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之后,易车网走上了发展的正规。2002年到2006年期间,易车网确立了三大业务。分别是:新意互动广告、易车网新车导购、以及优卡网。

  这个期间,中国的新车和二手车销量呈爆发式增长。2009年的时候,中国以1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李斌做大做强的机会似乎已经到来。

  李斌对易车进行了重组,使其变成了一个海外架构的公司。“就跟所有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结构是一样的。”李斌立志要将易车带向上市。

  此后,易车紧锣密鼓的完成了四轮融资。易车上市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2010年11月17日,易车网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于李斌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战略突进

  2015年1月9日,易车宣布获得京东及腾讯现金和资源形式的投资,共计约15.5亿美元。李斌表示,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汽车电商和金融业务的发展方面。在电商业务上,易车网会增加对市场推广的投入,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地补贴用户,从而用来教育市场,培育用户习惯。

  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合作的达成,让行业内的企业压力陡增。原本已是一片红海的竞争环境,这一下可能会彻底带来行业内的一次大洗牌,并最终改变行业格局。

  对于互联网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投资,作为主角的李斌倒显得颇为平静。“作为上市公司,易车融资通道是很通畅的,我们更看重的是资源,真正得到的是往交易和服务转身的机会”。李斌如此解释道。

  平静往往有两种内在原因,一种是激情褪去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漠然状态,另一种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对前路了然于胸的一种自信。李斌自然属于后者。

  此次合作,双方是各有所谋、各取所需。合作中明确指出,易车将免费获得京东新车、二手车频道五年独家运营权,在这5年内,京东不得与其它汽车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或者投资,而相关业务产生的收益也全部归易车所有。另外,易车还将获得腾讯在征信系统和微信支付方面的支持。

  其实在合作之前,易车已经显现出了转型的征兆。这次合作的完成,使得易车在转型路上变得更加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李斌将转型的阵地放在了汽车电商领域。这与汽车之家的李想有点不谋而合。“汽车电商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我们看到趋势在加速,去年易车也做了非常多的尝试”。这种尝试体现在“易车商城”和“惠买车”两个汽车电商平台上。一个与厂家合作,一个与经销商合作,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抢占市场份额和用户资源。

  他如此评价两个电商平台:“惠买车这个平台实际上帮助4S店提高了效率,而以易车商城为代表的厂商直销模式可以推动改变目前畸形的汽车销售体系,帮助4S店省去库存融资的成本”。

  “真正的汽车电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价格是否确定,二是有没有提供比原先更好的服务,第三是不是按成交收费”。李斌又对汽车电商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虽然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操之过急。现在,易车网的主营收入还是在媒体业务,电商领域只是刚刚开始。全方位的布局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之后,汽车电商必定会成为主流。然而,眼下还需亦步亦趋,每一步都要走得扎扎实实。

  错中求胜

  “在改进战术的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只要考虑周全、应对及时即可。如果惧怕犯错而在原地踏步,则是更可怕的因噎废食,早晚会被竞争对手甩开。”李斌如此看待创业中的失败经历。

  的确,有时失败对人的启发会比成功更精准、更有效。“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英国作家斯迈尔斯如此盛赞失败的效用。

  在互联网浪潮下,不断试错已然成了各互联网企业抢滩登陆的法宝。易车网也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匪浅。创业初期,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李斌只能是像没头苍蝇似得到处乱撞。“赔了好几千万,不过还好没把整个公司搁进去”李斌在一次失败的尝试过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那时,李斌想把美国的AAA会员制模式引入到易车网当中。虽然这种需求在美国确实存在,但是李斌却忽略了国内的市场环境。就像李斌后来意识到的那样,在美国,如果车突然坏了,临时去叫一辆拖车来,得花上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但在中国不一样,只需要100多块元,如果是某个4S店的客户,可能都不需要额外花费。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于两国的人力成本相差悬殊。

  认清问题之后,李斌及时的踩了刹车,否则后果将是毁灭性的。

  “和我们一起合作吧,打造中国最大的汽车媒体集团”。李斌如此信誓旦旦的对“车世界”的负责人说。后来,他真的收购了“车世界”(国内最优秀的汽车电视节目运营商)。接下来,易车网又相继进军杂志、电台。李斌希望借助媒体平台,能够将易车的节目内容扩散开来。此种方式的屡试不爽,让李斌变得志得意满,然而,失败的种子却以埋下。

  他并不满足,又将触角深入到了纸媒。他的设想是,像《安徽日报》、《辽宁日报》这样的地方机关报,发行量真实,而且能影响到各级市场,读者群的消费能力又强,于是买断了17家日报的汽车版面。就像哲学中所言:“事物的发展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年之后,报纸部门没有达到李斌定下的营收目标,李斌果断的停掉了这块业务。

  “我从来不做赔不起的生意。”这既是李斌的创业法则,又是他从失败当中汲取的教训。虽然两次的失败案例,并不能直接促发易车的引擎,但是其对易车内在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你说过得到胜利是很好的,是么?我告诉你失败也很好,打败仗者跟打胜仗者具有同样的精神。”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如是说。

  本报记者 路沙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