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愿让父母生二胎的多是小学生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双独二胎,幼儿园,二孩时代
  • 发布时间:2015-03-05 08:40

  近日,《13岁女孩以自杀威胁父母放弃二胎》、《二胎保证书》等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济南有所学校为此还专门做了一项统计,结果显示,来自一二年级两个班的小学生中,有八成孩子不愿意爸妈生“老二”。

  与此同时,有报道称浙江宁波一所幼儿园却有3成以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示要生二胎。并且,有更多小朋友主动要求爸爸妈妈:“给我生个小弟弟/小妹妹吧!”为什么同样针对爸爸妈妈生二胎的问题,小学生与幼儿园小朋友的反应差异如此之大呢?

  看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估计大家就会对这个问题有答案了。

  同龄群体的比照

  我是1980年出生的,算是第一批独生子女了。“双独二胎”的受益者基本也是从我的同龄人开始。我们这批人进入生育高峰大约是在2008年前后,加上三年左右的二胎间隔,第一波“双独二胎”小高峰大约出现在2011年前后。这批二胎家庭中的老大目前基本处于小学一年级或幼儿园大班中。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小学生群体中,周围的同学朋友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在这样一个独生子女群体中,如果家中再添“二胎”,他会成为同辈群体中的异类。“同辈压力”是影响青少年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因此小学生们对于承担如此之大的压力是几乎没有承受力的。他们只能分奋起反抗,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正面”形象!

  而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班中多多少少有几个小朋友有弟弟妹妹。这些哥哥姐姐们甚至会把拥有弟弟妹妹作为炫耀的资本。因此,在爸爸妈妈抛出“生个弟弟妹妹”的问题之前,很多幼儿园小朋友们其实已经有了这样的期望。因此爸妈的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当然,至于出生之后,“手足关系中的冲突、矛盾”,“爸爸妈妈的爱如何分配?”之类问题,那是每个家庭都难以避免的课题,我不在这里具体展开,如需了解可查阅我的新书《二孩时代》。

  儿童文化的熏陶

  我国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主流的宣传导向都在倡导“只生一个好”。这一导向体现在儿童文学领域,造成了我国原创的儿童文学、童话、图书、动漫等很少涉及手足亲情的描绘,孩子们自然就不会有“手足”的概念。

  所幸,近五年,我们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绘本阅读高潮。国外优秀绘本大量引进,其中不泛优美、动人的描绘手足亲情之作!

  我家哥哥在弟弟出生之前就反复听妈妈讲过《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有个弟弟(法)》、《摇头童子——等待我家的小宝宝(韩)》等童书。这些有趣、美好的故事早已在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中播下种子:有个弟弟妹妹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这种像价值观一样宝贵的认知,让这批孩子认为拥有兄弟姐妹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甚至会主动向往这样完整的家庭、完整的体验。而这批孩子正处于我们的幼儿园中。

  很可惜,如今的小学生们没能赶上这批优秀国外绘本童书作为他们的启蒙阅读。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化出版人士能意识到这一点,加紧创作或引入适合学龄儿童的手足亲情之作,亡羊补牢也未为晚矣!更何况,我们的中小学生们正迎来一个阅读的时代,在纠正他们对于“手足之情”的最基本认识的过程中,阅读会成为最有力的工具!

  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

  当我筹备这篇专题文章时,我特意联系了我的研究生同学、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刘少英女士。她从专业角度帮我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心理层面原因。

  刘教授指出:“学龄儿童处于竞争多于合作的环境中,弟弟妹妹的到来会使他们的自尊受到挑战,会减弱他们自尊中的自我重要感。而学龄前儿童虽然也进入了自尊发展的关键期,但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无法思考到弟弟妹妹会对自己的重要感产生威胁。

  当爸爸妈妈进行正面引导时,他们会被有个弟弟妹妹这种美好感觉所吸引,产生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这里,为大家普及一下“自尊”作为心理学概念的含义及发展规律。

  “自尊”是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

  4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的最高峰,也就是说,4岁小朋友的自尊水平是最高的,他们开始无比关注自己的外表,争取成人的注意力,不管什么任务都觉得自己能胜任。

  自尊水平从5岁开始下降,7岁降至最低。这可能与成人对儿童的评价方式有关。4岁以前,成人对幼儿是进行纵向比较的。我们会看重孩子们取得了什么进步,会走路了、会自己吃饭了、能自己睡觉了。这些正面评价为儿童自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然而,从5岁开始,成人开始倾向于横向比较,某某小朋友认字比你多、某某小朋友课堂遵守纪律。这样的比较会让大家都忽略了幼儿自身的进步,而只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和不足。这当然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

  此外,5岁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有能力判断自己是否重要,在同伴中是否能干。这使儿童自己也进入一种横向比较中。如果成人能多鼓励孩子与自己比,感受到成长与进步,他们的自尊水平才能进一步上升。

  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低的年龄。进入小学的孩子,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目前的学校氛围使竞争取代了合作。对新环境、新生存方式的不适应令学龄儿童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此时,如果家里再来一个弟弟妹妹侵占他的资源、剥夺父母的精力与时间,对他们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作者:冯颖,摘自“二孩时代冯颖erhaishidai”,原标题为《为什么小学生不愿让父母生二胎》,有删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