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保证书 不如教孩子学会分享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保证书,二胎,分享
  • 发布时间:2015-03-05 08:45

  国家“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家长们真的准备好了生二胎吗?这个准备不仅是父母自身的准备,还包括与大宝作好沟通,让大宝同样做好准备。父母应当提前教育大宝学会与未来的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

  类似《二胎保证书》的新闻一出,很多人对孩子的自私和莽撞感到吃惊,也迷惑为什么我们自己做哥哥姐姐的时候没有这么多问题。这也许跟孩子的年龄有关。年龄大了,她会想明白很多事情,年龄小的又懵懂无知,有抢夺的天性但还没有胁迫的这种概念。

  我们那个时候的兄弟姐妹大多差个两三岁,当你还没学会接受时,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而我们现在的单独二胎家庭,由于政策问题,当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的时候,第一个孩子已经到了八九岁的年龄,有一点主见,但心智又尚未健全,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利害关系也不是很清楚,却已经有了足够的冲动和伤害自己的能力。

  近期发生的这两起比较极端的事看起来是个案,所反映出的社会生态其实是个普遍问题。在孤独中长大的单独家庭自己都没感受过兄弟姐妹之情,又怎么来教育孩子接受?周围的小朋友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她也无从感受有哥哥姐姐的好,这是时代造成的遗憾,当然不能由孩子来独立面对。

  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会采用类似的办法,我们都理解这种办法的良苦用心,希望把问题拖到以后才解决,希望用时间来弥补伤痛,用时间来证明父母对每个孩子的爱其实都很伟大。

  时间的确可以让一坛酒变成佳酿,但也可能让一坛酒变酸。

  保证书可能是个缓兵之计,但总有一天要面对问题的。很显然,孩子理解的“第一爱她”,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关心,而不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如果是这样,那么她以后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因为很明显,一个8岁多已能照顾自己的孩子跟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相比,谁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更多一点?

  在父母眼里,这很正常,但在孩子眼里,这可能就是一种伤害。这个年龄段你跟她讲道理,讲责任或许有用,但用处不会太大。

  单独二胎也好,以前的多子女也好,第一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唯一的,我们很难区分出爱的不同。只能生一个的时候是全心全意的爱,能生两个的时候难道就不是了?所有的家庭都可能面临这个问题。从这些孩子身上可以看出自私的影子和教育的缺失,看到好的东西想据为己有,看到好吃的不愿意分享,这里面当然有教育缺失的成分,也有天性的成分,但不能简单地以对错好坏论之。从小在一个万般宠爱的家庭里长大,突然出现一个与之分享的人,哪个孩子都会有不安全感,这是很正常的事。在这一方面,教育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多说几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不见得能够消解这种不安全感。

  所以,保证书其实只是一场闹剧,不会起到有效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这种分享要从平时他和同龄人玩耍时就开始灌输。

  懂得分享其实是一种快乐,爱不会因分享而减少,反而会进入到正面的循环,让你拥有更多,同时爱其他人也是一种乐趣,那么,当他身边多了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时,他就不会那么抵触,甚至可以欣然接受了。

  本文摘自腾讯教育,原文标题为《父母与其写“二胎保证书”不如让大宝懂得分享》,有删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