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出来的问号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健身,下蹲,户外运动
  • 发布时间:2015-03-05 09:38

  生活趋向城市化,工作环境办公室化,工作方式电脑化,加上空气差,让许多人缺乏户外运动。于是,我经常被人问:有没有又简单又有效,不占地方,最好足不出户的健身运动?每到这时,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下蹲”!

  一提下蹲,不少人会不解,甚至会误解。在此,我想多唠叨两句。

  下蹲只练下肢吗?

  蹲字带足,下蹲用腿,不少人就此觉得这只是一个下肢运动。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人的下肢聚积着身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下肢连同臀部的肌肉体积占全身的70%,可见下肢少动缺练的影响之大。一个简单的下蹲动作,要动用身体大部分肌肉群和主要运动关节脚、踝、膝、髋等。此外,下蹲还需要良好的躯干核心力量,即腰腹肌力量。倘若手持哑铃,背负杠铃,甚至拿两个水瓶做下蹲,即进行所谓的负重下蹲,那全身肌肉功能就会得到锻炼,下蹲就成了全身性运动。

  健身是要提高人的体适能,包括三大要素:柔韧性、力量和耐力,这三样在一蹲一起之中都可得到很好的提高。首先,要下蹲,踝、膝、躯干甚至肩部就得有良好的活动度。其次,下蹲时要克服身体自重或额外负重,这需要良好的力量。随着蹲起的速度加快,对身体的速度力量、爆发力的要求也增高。身体下降时,要有良好的离心收缩力量。降到低点时又要有等长收缩能力。再次,随着下蹲动作的重复,肌肉的耐力自然可以得到发展。如果训练达到一定量,心肺系统耐力也受到锻炼。国家女排主攻手王一梅在我们进行的一次测试中,单腿下蹲200多次仍不停歇,足见其柔韧性、力量、耐力以及心肺系统功能之强。

  下蹲为何是健身的佼佼者?

  我们称下蹲是健身方式中的佼佼者,理由主要有6点:

  1.下蹲是一项功能性很强的运动,与人们生活中蹲下捡东西、抱重物、爬山下楼等活动相似,动作自然而实用。

  2.下蹲训练的身体部位较全面,同一时间内可以让多种肌肉群和关节得到锻炼。

  3.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不高,随时随地可做。

  4.有助于减肥。下蹲可让人保持或增加肌肉,而每增加一磅肌肉,一天可多耗能50-70大卡,肌肉即使不动,也会耗能。

  5.有助于防摔倒,进而防伤病-衰老-死亡。在美国,老人死亡的最高相关因素是摔倒,因为此后他们要卧床,新陈代谢衰减或引起并发症,最终加速死亡。下蹲训练可增强全身特别是下肢的力量、平衡能力,为防伤和长寿打牢根底。

  6.有助于美体。有些女孩觉得下蹲会让大腿变粗。其实,只要练习正确,下蹲可让人从臀部、大腿到小腿的肌肉线条和围度更美。而且,腿部粗细可以通过下蹲的强度来调节。如再结合跑步等耐力训练,腿部会变得修长而有力。

  下蹲是否安全?

  说到下蹲,有人认为它会伤膝伤腰,证据是中老年人进行类似下蹲的爬山或下楼时会出现膝痛;下蹲尤其是全蹲后,引起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的现象并不少见。

  下蹲伤膝主要是错误动作导致的。一是蹲下时膝盖超过脚尖,人呈前跪姿态。这种人的小腿肌力比大腿后面及臀部肌力要弱,主要靠膝关节前的股四头肌发力。膝关节负荷过重,再加上膝关节超脚尖,膑骨与股骨间压力增加,膑骨软骨摩擦力加大,造成膝伤。二是一些人蹬起时有不同程度、对称或不对称的膝盖内扣,使膝关节位置异常,关节内侧的韧带、半月板、后叉韧带的负荷突增,引起劳损和损伤。

  上述现象与下蹲者本身的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协调力差有关,与现代生活方式更有关。以如厕为例,以前人们大多为全蹲,而现在多为坐便,这种改变让人的下肢、躯干、膝部的体适能减少了锻炼机会。至于下蹲是否伤腰,在健身界尚有争论。在实际中,下蹲安全的最佳保障是自身要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协调性和力量。下蹲出现腰伤常有这样几种原因:

  一是足踝柔韧性缺乏。许多人无法全脚掌着地蹲下来,只能前半脚掌落地,根源是跟腱短了,小腿后部肌肉紧张。有此缺陷,就要用技术动作代偿,身体重心前倾。如果再负重,重心会不稳,极易伤腰。

  二是大腿后面和臀部的柔韧性差,无法保持髋部的正常位置,使髋关节后坐。

  三是腰的核心力量不好。一些人大腹便便,无腹肌,腰肌紧张,或者身体长久前倾,使髋关节前的肌肉很短,后面肌肉松弛,引起“下交叉综合症”。下蹲时,固定腰肌的力量不足,腰椎间盘就往往朝后、侧向突出,造成损伤。

  四是脊椎的生理曲线和灵活度异常。如长期含胸驼背,使身体前倾,腰部受力增加,下蹲时就危机四伏;如果腰的灵活度不足,左右受力不均,腰椎损伤就在所难免。

  可见,伤腰不是下蹲本身的问题。要做好下蹲尤其全蹲,我们建议:

  1.先让自己的踝、膝、腰、躯干的柔韧性恢复正常。

  2.要在懂行的教练、康复师或发烧友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下蹲技术。

  3.科学安排训练,安全第一,恪守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原则。

  练全蹲还是半蹲?

  全蹲也叫深蹲,是指小腿与躯干平行,身体全幅度地降到底,臀部达到最低点。半蹲是指身体降至半空中,大腿上面或下面与地面平行。

  研究表明,全蹲可以最大幅度地发力,充分拉伸肌肉的长度,对踝、膝、髋前后肌群的力量,特别是起跳能力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举重运动员必须做全蹲运动,因此,有的队员虽然个子不高,却能跳起扣篮。但全蹲对人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半蹲更贴近生活本身,相对易学易做,绝大部分运动项目的队员都采用这种方式,对于柔韧性较差的人群,它更是安全实用。而且,半蹲停在大腿与地面平行的角度时,其受力程度要比全蹲到底时大得多,起身时的阻力也很大。

  总之,两种下蹲方式各有长处,要根据自身条件、运动习惯和所从事运动的要求来选择。当然,如果想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运动者,应两者兼顾。

  怎样正确地下蹲?

  1.半蹲的技术要求:两脚略宽于肩,膝盖在脚趾的正上方,抬头挺胸塌腰,踝、膝、髋三大关节同步弯曲往下蹲,直到大腿下面或上面与地面平行。下降时应略慢,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停止下降,再通过膝、髋的肌肉收缩把身体蹬起来,往上动作可略快。

  整个过程应保持脊椎关节的正常生理曲线,一旦核心力量腰腹肌支撑不住,或由于腰椎反拱身体往前趴时,应立刻停止。如果小腿跟腱太紧,无法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的角度,可用木片垫高脚跟。

  2.全蹲的技术要求:起步姿势与半蹲基本相同。为把胯打开,让骨盆保持良好位置,下蹲时,脚可呈外八字。保持挺胸塌腰,躯干直着往下,臀部贴到小腿后面,从侧面看,小腿与躯干几乎呈平行线。蹲到最低时,膝关节和髋关节处于最大的弯曲角度;蹲起时,要用大腿、臀部的力量把身体蹬起来,要下慢上快。全蹲虽呈外八字状,但膝关节也应在脚趾头的正上方。

  此外,常用的还有一腿往前上一步,前弓后箭的“弓箭步蹲”,或一腿侧向跨一步蹲的“侧步蹲”等。

  下蹲健身,可以徒手蹲,也可负重蹲,如用哑铃、杠铃等增加下蹲的负荷。要明确训练目标,根据目标决定运动量。一般原则是,下蹲训练最好每次不少于三组,每组不少于十下,合适的重量是人锻炼后肌肉有点发酸。如想加强肌肉耐力,可把每组动作增加到15次以上;若想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可增加动作难度,增加重量或单腿下蹲。

  口述 陈方灿 采写 柏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