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多么痛的领悟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鲁能,塔尔德利,库卡
  • 发布时间:2015-03-05 13:53

  几名从外地来的同行在3月3日的夜里一个劲惊叹:“太冷了。”他们说的不是鲁能,而是实实在在天气上的寒冷。3月2日的时候,济南还温暖如春,最高温度达到16度,但鲁能比赛的当天,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4度。或许,这是济南这个冬天最后的寒冷,但这种寒冷的天气配上1比4的比分牌,恐怕所有鲁能球迷都有了一种从外到里的“透心凉”。面对这样的冷,鲁能球迷有的悲愤,有的坚持,那种伤心又不甘,难过又难以割舍的情绪,着实让人心头发酸。

  鲁能怎么了?这是萦绕在所有球迷心头的疑问,鲁能又该怎么办?这是鲁能球迷的困惑。这样的窘迫若干年来一直存在,但在这个冬天,他的表现形式更特殊。

  亚外飘了三个月没影了,一根稻草压倒鲁能

  事情一开始便走进了一个怪圈。且不说亚外,即便是塔尔德利的引进,鲁能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说起来,塔尔德利的谈判在赛季尚未结束便已经展开,但直到1月17日,鲁能才最终宣布塔尔德利加盟,期间耗时超过两个月,围绕塔尔德利产生的各种传闻和新闻,数以千百计。

  塔尔德利对于亚外的引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至少从记者得到的消息表明,因为被迫无奈把精力投入到塔尔德利的引进中,鲁能亚外的引进受到严重影响。

  鲁能或者库卡是否在一开始忽视了亚外的引进并没有得到证实,但匪夷所思的是,鲁能从2014年6月份开始跟踪亚外,可直到郭泰辉、金周荣、黄锡镐等目标球员一个个名花有主,鲁能才着手引进亚外,至少表明了在亚外引进上,不管是库卡还是俱乐部的原因,其操作是存在问题的。

  在这个冬天,在库卡最初的计划中,他一度希望更换4名外援,以彻底保证他的技战术实施,在鲁能夺取足协杯冠军的当晚,库卡也在庆功宴上和记者透露了这样的想法,最终俱乐部和库卡敲定的方案是引进一名南美外援和一名亚洲外援。最初,各方人士给鲁能的建议是颇多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建议是:鲁能引进一名外籍中后卫和一名亚洲后腰,以彻底保证鲁能后场的实力,因为和羸弱的后场相比,至少鲁能前场的人员配备是非常充足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国奥大放异彩的吴兴涵在鲁能两场比赛中一分钟都没有出场。

  这个方案最终没有通过,在鲁能两场亚冠丢了6个球之后,有人回忆起这个方案忍不住叹息。值得注意的是,来自鲁能球员的反馈表明,他们也不认为鲁能现有的防线能对付得了目前中超和亚冠联赛中水平越来越高的外籍前锋。当时,全北现代的主力后腰李浩就是鲁能的目标人选之一。

  关于鲁能亚外中后卫的引进过程其实不必赘述,但郑仁焕在签约后被否,确实体现了库卡和俱乐部之间的分歧。一般来讲,产生这种博弈本身就不应该,但既然产生了,关键是如何处理这种博弈,最好的结果是按照库卡的要求引进一名更高水平的中后卫,其次是说服或者力压库卡最终签约郑仁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鲁能放弃了郑仁焕后,亚外引进失败。

  实际上,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在巴西期间鲁能一度希望召回麦克格文,但这次麦克格文死了心不愿再回来,随后,库卡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同意鲁能引进一名后腰,目标人选包括乌兹别克国家队的后腰球员阿赫迈多夫,但最终未果。

  或许,一个亚外不至于从根本上提升球队的实力,甚至输球可能也无法避免,但这个冬天三个多月的时间,从俱乐部到库卡,从媒体到球迷,都被这个“亚外”折磨着,紧张、焦躁、不安等各种情绪也都由此产生。

  即使有亚外,也不见得能避免失败,但亚外最终成为压倒鲁能的那根稻草,是因为,这个失败的操作后面隐含的高层和主帅之间的博弈、效率不高,让球迷不再信任。

  姚鲁接任后极度忙碌,鲁能重复第一年磨合

  可以想象鲁能新任总经理姚鲁此时此刻承受的压力,这种压力,从亚外引进时便一直存在,在亚外引进失败后达到了一个小高潮,如今或许压力达到了顶峰。

  从去年11月17日上任到现在,姚鲁在鲁能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他正式以总经理身份亮相是今年2月初,2月10日发布会后,记者们赶到了鲁能训练场地观看训练,随后姚鲁也赶到了场地,他脚步匆匆,脸色显得也比较着急,拉着库卡聊了很久,然后又很快离开了训练场。当时,正值鲁能引进亚洲外援最关键的时刻,不用问他们谈话的内容,也可以明确地知道,话题是关于亚洲外援的。

  在电力系统,姚鲁一直以业务能力强著称,他在担任济南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期间便主持了多个重大活动的供电保障,随后还担任滨州和临沂供电公司总经理。但在足球领域,姚鲁只是一个新兵。在供电行业游刃有余的他,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足球领域,所遭遇的挑战极大。在足球领域,无论是和主管部门的关系,还是和主帅、球员的关系,乃至和媒体的关系,都需要一种更灵活多变的风格。但在这个冬天,鲁能这名新任掌门人的工作中,超过80%的内容都和引援有关,从最初就吴曦和舜天接触,再到塔尔德利的谈判,然后是洛维的解约而非出售,再到亚洲外援的谈判博弈。以至于很多鲁能队员也表示,真的没有机会和姚鲁有什么接触。即使是与平阳的比赛打得非常糟糕侥幸取胜,球员期盼的以往刘宇做过的那种对球队的安抚和疏导、对问题的总结,也都没有出现。

  记者从鲁能俱乐部了解到的消息也表明,姚鲁在上任后一直处于极度忙碌的状态中,有鲁能人士就这样表示:“谁说我们亚外工作没做啊?我们不但做了,做得很很多,各种方案都有,只是最后阴差阳错没有成功。”其实透过很多细节,包括郑仁焕签约等等显示,鲁能高层在努力,只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努力没能最终达成结果,与2014赛季初引援的反差,让球迷不满意,期间同样反映了俱乐部在对外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是库卡的第二年,所有人都满心期待地以为,球队不用再经历上赛季的痛苦磨合,可以直接进入状态了,但刘宇被意外地调离和姚鲁的上任,所带来的高层管理磨合,让2015再次成为鲁能磨合年,在塔尔德利引进上耗费完经历后,亚外引进也太多地牵扯了俱乐部高层的精力,不可避免地,鲁能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影响。

  在2014赛季,刘宇和库卡的合作堪称典范,在库卡将球队战绩带到了颇为糟糕的情况下,刘宇通过一系列决绝的手段力挺库卡,最终获得了足协杯冠军。在这个过程中,刘宇其实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力挺库卡就是最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的压力又来自库卡,他多次表示俱乐部没有给他一个他想要的阵容。记者曾经和刘宇谈及这个事情,刘宇也笑着表示:“只能是沟通啊,先讲理,再讲感情,不管怎么总得要库卡踏踏实实干下去。”

  且不论鲁能俱乐部的其他工作,让姚鲁这样的新人一上来就面对驾驭库卡这样的难题,主张此次人员调整的高层们,未免太过乐观。在这场惨败之后,球迷方面最大的一个呼声便是要求检讨鲁能的高层更换机制,18年鲁能体育,六任总经理,鲁能的高层更换的确过于频繁了,这意味着,在18年的时间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鲁能处于一种磨合中,这还没有计算更换主教练带来的球队磨合。

  国企高层更换机制反思,管理层更需稳定

  检讨鲁能的高层更换机制,可能无助于鲁能的现状改变,但不去做这种检讨,即便赛季结束后姚鲁真正熟悉了工作有了掌控,也难保不会在一年后再次被换。鲁能球迷赛后总结道:“过去鲁能的折腾是球队的主教练和外援,现在可倒好,直接折腾换总经理了。”

  频繁更换总经理,带来的直接不良后果便是磨合期的难题:2008年,第一任总经理邵克难执掌鲁能,开启了鲁能的洋帅时代,结果当年球队差点降级;2011年,董罡上任鲁能总经理,结果鲁能遭遇望加锡惨败;2009年,康梦君最后一年任期,结果鲁能出现了斯里维加亚惨败;2015年,鲁能惨败于全北现代,也和这个冬天的混乱有一定的关系。相比较而言,鲁能2比7输给伊蒂哈德反而是正常的,毕竟当时球队稳定,管理也稳定,但天气、裁判以及伊蒂哈德超强的实力都是惨败的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在2006年和2010年康梦君和孙国宇初次上任之后,球队基础不错,主教练水平极高,当时作为副手的韩公政一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导致了望加锡惨败的董罡后来成为鲁能球迷最受欢迎的总经理之一,如今也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暨原来的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担任副厅级要职。但董罡后来自己也承认:“刚刚到鲁能的时候,对足球一点都不熟悉,默默观察和熟悉了几个月才敢对外说话。”

  目前,鲁能俱乐部的高层更换机制和国网公司的官员管理机制保持一致,而作为大型国企的国网,干部任用和目前政府官员的任用基本保持一致。当前,中国实行的“流官制度”保证了执行力,也避免了地方主义,但另一个问题是:官员干得好,老百姓想留也留不住,干得不好,只要上级不处理,老百姓基本上也赶不走。

  实际上,即便在鲁能内部,也有很多声音希望球队管理层保持稳定---从俱乐部高层到俱乐部中层,包括中层技术官员。

  考虑到现状,有一名极为熟悉足球的高层长期掌控俱乐部,比如出任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长,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当然,更符合现代足球俱乐部管理要求的,是董事会决策聘请专业的经理人来管理俱乐部,但这种激进的措施实现得难度极大。但不管如何,即便从鲁能目前的管理制度出发,实现稳定的管理也有可行的途径。

  对于鲁能足球来说,海外青训的拓展,以及日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刚刚和山东省教育厅达成校园足球合作计划,都为鲁能体育长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开辟一条国企俱乐部崭新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无疑更具有意义。

  在中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时,中央强调:“体育界特别是足球界要抓住时机,大胆改革,大胆探索,不仅要为我国足球发展振兴探索新体制,而且要趟出一条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来。”那么,作为中国足球的支撑、作为国企俱乐部的代表,鲁能在高层更换机制上尝试改革,不但可以解决困扰自身发展的痼疾,也必将有利于中国足球。

  记者 陈永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