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飞钓记

  • 来源:路亚中国
  • 关键字:飞钓,三文鱼,海鳟鱼,Lysaker河
  • 发布时间:2015-03-09 15:07

  在我看来,挪威的首都奥斯陆是一座非常特别的城市,世界上再没有第二座首都城市像它这样,坐拥大片森林绿地,南临广阔海洋。奥斯陆城内的几条小型河流如同珠链一般,将森林中的湖泊、现代化的都市、繁忙的内峡湾海域完美地串连起来。每年秋天,峡湾内的海鳟鱼和远海三文鱼就会洄游到河流中繁衍后代,而Lysaker河就是其中之一。

  Lysaker河全长7千米,但其下游的洄游河段只有1千米,且被现代化的办公楼、购物中心以及火车站所包围。在距出海口300米左右的Lysaker河上游建有一座水坝,水坝与河面垂直,洄游河段的末端是一个鱼儿无法逾越的自然瀑布,瀑布流势十分陡峭,目测落差10余米,致使鱼儿无法自然洄游。因此,在瀑布西侧人工修建了水泥鱼梯,供洄游的鱼儿逆流而上。

  每天,从坝上经过的人非常多,但他们或许根本不会注意这段不起眼的水域,也不会想到这里会有洄游的三文鱼。即使我将这个消息告诉挪威本地人,他们也表现出很惊讶的表情。不过,就是这段长1千米、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看似不会有鱼的小河,成为了我的飞钓摇篮,令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最初接触飞钓就是看到有人站在河中抛竿。飞钓那富有节奏的挥竿动作,优雅的抛线方式令我惊叹不已,“原来钓鱼也可以有这样优美的姿势。”于是,我骤然放弃原来的垂钓方式,加入到飞钓的行列。那时的我仿佛是一个获得藏宝图的孩童,兴奋的劲头让我根本无暇去琢磨“寻宝”的路线以及其中暗藏的障碍。

  在无人指导、无理论认识的情况下,我凭着对飞钓优雅的抛投姿势的无限崇拜,跑到渔具店中选购了一套飞钓新手套装:5号的飞钓竿、线轮及一盒5枚装的淡水昆虫毛钩。至于模拟自然昆虫的毛钩和吸引鱼儿攻击的饰带毛钩在款式上有哪些区别,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9月,正值鱼儿洄游的高潮期,我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像模像样的飞钓者,带着飞钓新手套装开始了我的飞钓之旅。在冰冷的河水中,我一站就是一个月,尝尽了飞钓的喜怒哀乐。

  喜从“鳟”中来

  正如渔具店老板所吹嘘的:“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飞钓中获的第一条鱼”那样,我对飞钓中获的第一条鱼记忆深刻,而且这条鱼并没有让我等太久。

  我在冰冷的河水中站了两天,连如何将5米的主线顺利抛投出去都没弄明白,对于钓组的连接更是无从下手,我在主线的末端连接了5号的子线和18号的蚂蚁干蝇毛钩。现在看来,那时的我是将洄游的海鳟、三文鱼当成淡水干蝇小清新了。我拼尽全力地抛投,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后脑勺平安地躲过了毛钩的狂轰滥炸。最后,毛钩、前导线、子线乱作一团,歪歪扭扭地飞入水中。此时河中水位较高,水流较急,18号的“蚂蚁”(毛钩长度约8毫米)落入水中后就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眼见多余的主线被水流迅速冲走,我也无暇顾及毛钩在水中的位置了,开始手忙脚乱地收线。忽然钓线的另一端传来一股力道,难道是中鱼了?我一边兴奋地收线,一边期待着我的飞钓第一条鱼。果然,当钓线被收上来时,一条活蹦乱跳的海鳟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是我第一次直接用飞钓主线遛鱼,第一次体验软调飞钓竿遛鱼时带来的独特手感。看到这条鱼,我也没羞没臊地感慨道:“飞钓竟如此简单!”

  怒钓三文鱼

  很快,技术问题将我拉回现实。无论我怎么用力,主线仍然只能歪歪扭扭地飞出5米,毛钩满天乱飞。一个月后,我钓到最多的是大树,其次是我的后背,再次是我的后脑勺。我已记不清抽断了多少根前导线,遗失了多少只“蚂蚁”。如果说抛投不得法带来的感觉是沮丧、懊恼,那么下面的情况带给我的则是实实在在的愤怒。

  我经常作钓的钓点是鱼梯下游、距鱼梯大概8米远的一处深潭。傍晚,太阳落山时,我在此处遇到了向上游奔袭的三文鱼,它们在距离我十几米远的水面跳跃,以我当时的抛投功力来看,我很难钓到它们。但越是做不到的事情,越能激起人的斗志。由于距离远,我就一边抛投,一边往水里走。距离越近,我挥竿的力道就变得越有力,不知不觉间我在水里的站位越来越深。而三文鱼却丝毫不为所动,尽情地在我周围跳跃,它们落水时激起的水花甚至能直接打到我的脸上。终于,在我的疯狂努力下,主线在水面上制造出的不和谐的水花和噪音,引起了周围洄游的鱼儿的注意,成功灭掉了它们的嚣张气焰,当然这一举动也带走了我的鱼运,我以空军收场。很快,我的第一个飞钓季就在喜悦中开始,在愤怒中结束了。

  这一年的冬天,我恶补了飞钓理论知识,明白了飞钓洄游三文鱼和海鳟时,应该使用能挑起鱼儿攻击欲望的毛钩,也明白了三文鱼洄游产卵时是不会进食的,更加意识到在这一洄游河段飞钓是非常困难的,不仅因为这里的鱼儿数量较少,警惕性高,更是因为这里环境复杂,河段两侧树木较多,可以下水、下竿的地方很少。补过理论知识后,我才恍然大悟在这一河段开启我的飞钓之路是多么自虐的决定。不过,我转念又想,若我能在这里飞钓到一条大西洋三文鱼,那对于我来说将是至高的荣誉。

  整个冬天以及次年的春天我都没闲着,带着装备在峡湾中追寻海鳟。这段时间,我付出了辛苦、时间及汗水,换来了显著的成果,我对“双拉”(抛投主线的动作)有了深刻的认识,抛投技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通过多次实践,我积累了更多关于拟饵选择及鱼儿习性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我还学会了自己动手绑制毛钩。7月,在洄游季到来之前,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绑制了一些专门用于作钓洄游鱼儿的饰带毛钩。

  鱼儿洄游季刚刚开始,我就站在河中飞钓了。抛投距离的远近、毛钩款式的优劣已经不再是我飞钓中的难题了,我陆续钓获了一些海鳟,但没有碰到特别大型的鱼儿。在我钓获的海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洄游到淡水河中“洗澡”的。挪威的三文鱼养殖业为野生三文鱼以及海鳟带来了寄生虫,很多鱼儿身上都寄生着鱼虱子,痛苦不堪,不得不回到淡水河中“洗澡”。在淡水河中,鱼虱子无法存活,时间长了它们就会从鱼身上自然脱落。钓鱼人可以根据鱼体表面的虱子数量推断出这条鱼洄游入河的时间。即使我钓获的鱼儿数量不多,个头不大,但自己绑制的毛钩受到鱼儿的肯定,还是令我很有成就感的。

  可我的三文鱼呢?整个七八月份,我只在河中看到一条三文鱼,并且还被它近距离地嘲弄了一番。那一天,河中的水位不高,水色清澈,我按照惯例率先来到第一个水坝下的深潭处作钓。到达岸边后,我并不急于下水,先仔细观察了一下深潭的情况。乍看上去,水中仿佛沉着一根树干,再仔细看,我立马心跳加速,这是一条重约5千克的三文鱼,它正悠闲地停在深潭中晒太阳呢!

  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往后退了几步,生怕离得太近惊吓到它。选定位置后,我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小心翼翼地将毛钩抛投出去,如同所有经典桥段一样,我的毛钩毫无悬念地挂在了身后的大树上,弄得我欲哭无泪。由于离鱼较近,我不敢用力拽钩子,只能耐着性子一步一步地挪到树下解线。

  待我重新回到水边抛投时,鱼儿依然停在原处,我顿时松了一口气,再次抛竿。毛钩成功地落在鱼儿身后的水中,我开始往回收线,操控毛钩做动作。不料,钓线刚动,水下的鱼儿就有所察觉,从容地向前游动了半米。我想,既然鱼儿察觉到了钓线,我不妨将钩子抛得近些,让它看到拟饵。第三次抛投时,毛钩直接落在了鱼的眼前,果然再一次被鱼儿发现,不过它并没有逃跑的意思,又往回游了半米的距离。我将所带的毛钩试了个遍,可就是没有一款能引起它的兴趣。

  这条鱼儿说来也怪,我百般试探,它均淡定自若,痒得我心里仿佛装着几百只蚂蚁。最后,我束手无策,瘫坐在地上休息,它则慢慢游走消失在水中。水面恢复平静,可我分明听到水下传来嘲笑的声音。

  哀在日落前

  就这样,我和三文鱼仅有的几次近距离接触均戏剧化地收场。不过,我并未因此灰心,依然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河里。9月末,随着雨季的到来,河中的水位有涨有落,我再次迎来了鱼儿洄游的高峰期。对我而言,钓获三文鱼的路途仍然无比艰辛。

  9月底的挪威,秋风瑟瑟,吹得我直打寒颤。一天傍晚,我站在下游入海口处的一片浅滩上向着河水上游抛投。此次出钓,我使用的装备是7号单手竿、沉率3(钓线每秒下沉3英寸,约7.5厘米)的主线、0号前导线和子线。在水流的作用下,落水的主线很快就被带回了我的面前,其中一部分线还缠到了水中的石头,我手忙脚乱地将挂底的主线往回收。

  突然,钓线的另一端传来一股强大的拉力,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幸福来得太突然了吧!在最不合常理的情况下,我人生中的第一条大西洋三文鱼居然咬钩了!我试图收紧主线,给鱼儿施加压力,可竿尖却不听使唤地被拉回水面。只“嗖嗖”几下,鱼儿已经向上游窜了几十米,我的飞钓轮瞬间露出很长一截后备线。这条三文鱼停在上游中段的急流处,无论我向哪个方向施力,它都稳如磐石不肯动弹。

  僵持了几分钟后,我的手腕开始酸痛,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凭借0号子线的超强拉力,以及我在下游它在上游的地理优势,一股脑地施了一把蛮力,试图将它拉回下游。谁知鱼儿性格刚烈,我一用力,它也发出一股强力,又向上游冲了几米,然后高高跃出水面洗鳃。就在这时,竿梢一松,0号子线被硬生生地拽断了。落回水面的鱼儿带着巨大的水花游走了,只留下呆呆的我伤心地站在水里全身颤抖,我再次与梦想之鱼擦肩而过!

  乐留河岸边

  第一次作钓三文鱼的经历,让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都无法以平常心作钓,总是下意识地想要复制当时的情景,希望能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中一条同样的鱼。

  时间过得飞快,钓季接近尾声,我也逐渐接受了大西洋三文鱼在这条洄游河中属于高难度作钓鱼种的事实。“大不了再空军一季呗!”我怀着大无畏的心态重新操起轻量级装备:5号竿、浮水线,准备在钓季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专心飞钓海鳟。

  直到夜幕降临,我仍一无所获,于是我换上最新绑制的黑色兔毛饰带毛钩抛投。由于我在拟饵的前端增加了一些重量,兔毛的吸水力较强,所以用5号竿抛投这一钓组难度系数很大。我将毛钩抛向下游的一个回水区,然后依靠水流的流速将毛钩带回回水区,之后再往回收线操控毛钩。刚收了一圈线,水下就传来轻微的顿感,我趁势扬竿刹钩,5号竿自然地弯成了弓形,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终于中鱼了!而且从手感上判断,这条海鳟的个头不错,可能会刷新我的个人海鳟纪录。

  鱼儿和我对峙了几个回合后,就乖乖就擒了。这条鱼的个头果然不小,但其身材与我熟悉的海鳟略有不同。通过仔细研究它的尾巴形状、臀鳍在身体中的比例以及口裂长度、斑点分布等特征后我发现,它竟然是一条大西洋三文鱼,这一结果令我大跌眼镜!我人生中的第一条大西洋三文鱼就这样被我稀里糊涂地钓上来了。不过,这条三文鱼属于洄游三文鱼中的未成年鱼类,它并不是游回淡水繁殖的,而是回到儿时的老家看看,这也算是飞钓送给我的一个安慰奖吧!

  在洄游河中,我戏剧性地钓获了几条三文鱼,使得我在这一年的钓鱼季里没有交白卷,也让我感受到了飞钓的刺激与挑战。我带着勇往直前的执着,带着回味无穷的遗憾,深深地爱上了飞钓这项运动,爱上其中蕴含的五味杂陈的味道。

  后来,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不得不停下在这条小河中追寻洄游三文鱼的脚步,但那些站在这条河中的时光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如同经典的电影一般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放映。当我每天上下班经过Lysaker河边时,我总会远远地看一眼自己曾经站过的地方,看一看那里是否又有一个年轻人在执着地、不熟练地挥舞着飞钓竿。

  撰文/飞鱼烧丑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