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内参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宋朝,内参
  • 发布时间:2015-03-23 14:22

  这几天回看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有个镜头让人笑崩了:李逵那大肚子货,打开包肉的油纸,纸上赫然印了4个大字——“法制日报”。

  宋代没《法制日报》,李逵也无法穿越。但宋代确有报纸,官办报纸多为手抄版,被称为“邸报”;民间或私办报纸,除手抄外,还有印刷版,称为“小报”,偶尔也称“新闻”。

  宋初各州设进奏院,办公地点则在首都开封,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全国250多个州,设置在开封的进奏院多达200个。太宗朝太平兴国六年,中央开始设立都进奏院,直属门下省,对各州进奏院、进奏官进行专门管理。都进奏院职责之一,是将朝廷“政事施设、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类新闻,分类拟成条目,统一发行,“播告四方”,这就是状报、邸报。

  编发官报的目的,一是迅速传达中央政策、法规、文件,以便各地贯彻落实,二是希望用邸报中那些活生生的升迁、降黜新闻,来规范约束勉励各地官员。有关军机、边情、灾异、兵变等重要消息,通常不准上报纸。报纸也不是公开发行,读者群比较狭窄,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有阅读权,类似今天的内参。

  北宋末年,政府的新闻控制力减弱,民间小报开始发行,至南宋则遍地开花。宋朝小报算得《花花公子》的祖师,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假新闻假圣旨假奏章不时出现。那些进奏官、坊间书商,抢先一步,把朝廷尚未发布或不宜于公开的政务动态、花边新闻刊发出来,全不顾皇上颜面。新闻记者大多兼职,统称为“探报”。这些狗仔队员,利用职务、地缘、亲缘关系,采用非正常手段,孜孜不倦探听各级内部消息,负责宫廷新闻的叫内探,负责中央机关的叫省探,负责各地衙门的叫衙探。新闻到手,立马卖给小报编辑部,捞点生活费泡妞费。

  普通群众没资格读官报,有资格读官报的,又觉得官报面孔太严肃,真的不好玩。于是带点花边八卦的小报,像春草,从石缝里昂扬探头了。

  (冷光荐自《中国新闻周刊》)

  文/黄亚明 责编/我不是雨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