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来源:文苑
  • 关键字:高考,年华,三毛
  • 发布时间:2015-04-03 12:20

  风雨高考路,有些人正在经历着,有些人踏出去来回望着——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有失落。生命的每一分每一刻都不容许我们奢侈地挥霍,最美的年华应是用汗水与泪水浇灌出来的绚丽。

  三毛说:岁月极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

  关于高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明星高考时

  杨幂:她是童星出身,高考前就在电视剧《新神雕侠侣》《红粉世家》等三个剧组间疲于奔命,时间非常仓促。

  汤唯:1997年高考落榜,父母让她进了职业模特队。但他们提出:“要想真正在演艺圈有前途,还得有文化,在考上大学之前,不准谈恋爱!”在职业模特队,每天训练、表演完毕,别的女孩忙于恋爱、逛街,汤唯却捧起了书。2000年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王志文:参加高考前不久出了车祸,整个人躺在床上不能动,于是,高考第一天被哥哥的一帮朋友用木板做成的担架抬到考场,整个考试也是在担架上完成的。

  1.陪我哭了一场

  我是1982年参加高考的,那时我还没满17岁。

  记得第一天考试,上午考完后出考场,我爹捧个大西瓜,和大伯一起在门口等着我,西瓜瓤很红很甜,大黑子儿。他们也不问什么”你紧张不紧张“之类的话,好像没问什么,好像我一点也不知道紧张。

  我一直觉得当时对于高考,我是比较不走心的,只是去考了,所以考完就忘光了。我觉得我爹对我的高考比我要投入得多,所以他急急忙忙跑到武汉大学阅卷处去打听我的分数。有一天,同学们来我家打听分数,我爹回来了,黑着脸,说查了我的数学成绩,没及格,56分。我其实也不怎么难过,但听到这个分数,觉得不哭也不好,就开始哭,来我家的同学和我一起哭,我爹一直黑着脸。但我真的不怎么难过,也不大相信我的数学成绩会不及格。

  第二天,我爹又急急忙忙去武汉大学复核我的分数,回来后喜气洋洋:昨天果然弄错了考号,我数学考得不错!那几个陪我哭的同学倒真的数学没及格,她们很气,白白陪我哭了一场。

  我就记得这些。那时真的没长明白。

  2.牵过了不一样的手高三理科重点班,班上男女比例43∶17,共60个同学。

  就在高考前三天,也是我们离开学校的最后一天,我们跳了最欢乐的一场交际舞。

  关于交际舞要从高二说起,那时候上舞蹈课,老师看我们班只有17个女生,便让女生站成一排,胆子大的男生可以主动上前邀请女生作为自己的舞伴,女生有权拒绝,直到女生全部被选走,剩下的26位男生自行组合成13对。

  舞蹈课是我们班高二那年的美好时光,寂寞十三组也传出很多趣闻。只是高三那年大家都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去,再也没有人会在课间十分钟的时候练习跳交际舞。

  回到开头,离校前的最后一天,班主任让我们全班同学再跳一次交际舞,我们把课室内的桌椅板凳全都移到角落甚至是走廊,在教室里空出一大片地,然后女生站中间围成一个圈,每个女生对面站着当时的男舞伴,17对男生女生就这么围成两个同心圆。课室里很快响起了熟悉的歌曲,我们再次和舞伴牵起双手,凭着模糊的记忆开始踏步,转圈,拥抱,转圈,鞠躬。

  本来到鞠躬这一步,一小节的交际舞就结束了,但是老师下达命令,每个男同学向自己的右手边移一步,牵起另一位女同学的手,然后音乐再次响起……

  我们很快理解了班主任的意思,连音乐都不用暂停,我们一直这么默契地跳了下去,我们开始和熟识的、不熟识的异性同学说“高考加油”,每一小节舞曲有接近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我们一直牵着对方的手。我牵过紧张得流汗的手,也牵过冰冷得僵硬了的手,牵过好朋友的手,也牵过曾经闹过不愉快的同学的手,我们看着对方的眼睛,心里想着今天过后我们就再也不能在课室里一起读书了,突然觉得这帮男生害羞起来真可爱。

  很快,我们牵过了17双不一样的手,然后剩下的26位同学也被老师安排了进来,我们开始随意搭配,随意跳舞,尽管还是很普通的舞步,但是教室里笑声不断,老师一直在录像,后来也被我们抓过来一起跳,我们又叫来了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连路过的化学老爷爷也不放过。

  因为那一次的欢乐大舞会,让我们班上的同学一直到现在还在微信群里互动,要知道我们原本只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理科重点班。

  如果高考注定是一个转折点,我们要得到的不只是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一大份珍贵的友谊。如果高考注定是一次离别,我们也别走得太匆忙,和同窗作战的他们好好说一声:“高考加油。”看过很多匆匆忙忙的离别,总要叹一口气,人生远没有忙到连道别的时间都没有的地步。用仪式给那段青春画上一个句号,终归是令人回味的。

  3.暗恋一个女生

  在高三的食堂里,她就以侧脸第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确切的说我离她大概15~20m的距离吧。命中注定,我的天使。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有这几个字,可惜的是我没有上前……只因为高三,只因为高考。

  接下来看到她几次,我渐渐知道了她们班在一楼,所以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就跑到连廊去看楼下的她(当然是装作看风景,然后偷偷地看她)。有的时候月考之后她们班主任会让她们换座位,所以她不是一直坐在窗户一边的位置的,我也不是每个课间都能看到她。

  课间有啥事儿的时候,尽量选择一条能经过她们班门前的那条路线,总之就是把学习以外的时间都用到了“偷窥”她上面,哈哈。

  有一次晚自习的课间,我趴在那个最佳位置看她时,她就静静的趴在桌子上,像一只小猫(虽然我有点讨厌猫,她喜欢猫)。当时她的发型就是齐耳的那种,当年学校好像很流行的一种。她就那么用下巴枕着胳膊趴在桌子上,而且前面的男生正在给她讲题,她听得也不是很用心的样子。当时看到这一幕就想对她说,你不会的题让我给你讲啊。那我一定被当成神经病了,哈哈。

  我要是她前面的那个男生多好,以后的几天里我一直思考怎么样才能转到她们班(虽然我有点讨厌她们班主任)。我的终极方案是先退学,然后再回来上课,要求到她们班……最终我还是放弃了所有的想法,因为她肯定也想好好的准备高考。

  从遇见她的第一天我开始记日记,打算高考结束后去和她认识一下。

  后来我问别人要了她的QQ号,高中没有手机,只有放假回家的时候可以和她聊聊天,我骗她说是随手一打,就出来她的QQ号了,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信了。尤其是当她知道我俩一个高中之后,特别吃惊,我却觉得自己好懦弱,连这点勇气也没有。

  再后来,高考前最后一个星期大家自由复习,我却一直纠结于怎样去面对我们即将不在一个学校的未来(我俩成绩差挺多的)。

  高考期间我们晚自习的地点有点奇葩,总之最后两个晚自习没有看到她。

  当我答完英语时,当我交卷走出考场时,丝毫没有毕业的兴奋,满脑子的糨糊,纠结在该不该去和她说话之间,我觉得她肯定会拒绝我啊!最后我还是没去,狼狈的逃回高三校区。

  铩羽而归,日记本被我放在那个实验室了,没有带给她,我最后还是没有勇气,连打招呼的勇气也没有。现在看当初的自己真傻,脸皮超级薄。

  后来又发生了好多事,我们最终还是没有在一起。

  现在放寒暑假回家时,我还会看看沿路会不会经过她学校所在的城市,尽管我知道她不会坐这一班火车。

  如果生活是一部书,我多想直接看最后一页,看看我们有没有在一起。

  终于平静的把这个故事讲完,今天立春,阳光明媚。

  4.最后一堂语文课

  真奇怪,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高考前最后一堂语文课。

  那时,初夏已是暖风熏人,各科考卷多如牛毛。复习课统统变成了答疑,我不听课,借来同学的手机玩泡泡堂。不听课的占了多数,除了打游戏,也有人睡觉、聊天、自顾自复习。老师也不管我们,自顾自讲课。

  在那节语文课上,我偶尔抬头,看到一道阳光将教室一劈为二,光柱下有点点碎尘,老师就站在这碎尘之中。她不紧不慢、娓娓而言,每一粒碎尘都炫目地飞扬着,构成了我高中生活最后的图景。

  我的老师倚着讲台,从杨绛的这篇《孟婆茶》开始,散漫地与我们谈生死。她说,那是一列通向死亡的列车,我们每个人终会登上它。她讲钱钟书和钱媛的先后离世,“不要害怕死亡,在漫长的生命中,生和死会交换位置,死亡变轻了,而活着才是最沉重的事”。在最后的铃声响起来之前,老师说:“我希望各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但我更希望,当你们背负着越来越沉重的人生往前走时,依然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很多年后,我试图回想起,听到这些话时的心情……大概是哼了一声吧。整个高中,我都觉得,这个语文老师是一个情感细腻过头的人,总是生老病死,死呀活呀的,让当时的我很不耐烦,那年我18岁,倔强、充满朝气、自以为是,死亡对我来说就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而活着,又怎么可能变成一件沉重的事情呢?

  半个月后,我的最后一门高考结束了。在走出考场的路上,看到她和其他老师一起,站在门口送考。人群如潮,我们只有匆匆一会,她见我喜上眉梢,便问:“考得不错?”

  当时我点着头,心里想着,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终于能够抛开过去,抛开那无聊的、重复的、课业繁重的每一天。我满心骄傲地计划着:“从今天起,我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快乐地活”。

  多奇怪,那么多年过去了,当我回忆高考时,关于考场的种种印象均已模糊,我只想到了老师在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说的那些话。很多年以后,我开始多多少少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高考前的人生轻薄如纸,越往后走,生活才越显出复杂与沉重的本来面目,如果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我一定想要问她:“究竟怎样才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可惜不会再有与她倾心交谈的机会。2012年初,我的老师于春秋鼎盛之年因病逝世。

  在她追悼会的前一晚,我梦见自己回到高中,穿过人来人往的校园,紫色的花瓣像蝴蝶一般停留在我的肩头,又翩翩而去。我看到老师在人群中出现了,带着微笑,许多学生走上前揽住她,于是他们并肩走一段又分手。而我在不远处凝望,偶尔她看向这里,我就招招手,她并没有回应我,然后在斑斓轻柔的风里消失了。

  第二天,我去送她,所有学生都传看着她生前的最后一封信,里面写道:

  “从知道得病至今我一直坦然和平静,我总是想,人不能只允许自己遇到好事,不允许自己遇到坏事。当不顺或困境找到我时,我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是我?’于是就能平静地去面对。”

  那天,我看着这两句话,用袖子擦着泪水,但越擦越多。

  如今,距离老师去世,竟然又过去了三年。每当夜深之际,看到她留下的这些话,眼泪依然会夺眶而出。老师啊,倘若你我还会相逢,大约会是在那辆“在云海中驰行”的列车中了,我并未辜负你“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第一个希望,想来也不应辜负你的第二个希望:背负着沉重的人生向前走时,也不会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5.告别

  走出考场的时候是记者的镜头,还有数不清的家长手里快门的声音。5点多的北京竟已是夕阳西斜。

  我偏了偏头,让阳光服帖在脸上,戴上耳机默然的走在车与人混杂的路上。

  汽车的喇叭声,学生间的告别声,家长的呼喊声交织成一片。像极了电影结局的尾声。

  我想起我欠我的老师们一句谢谢,我还没对我最在意的人说一句好久不见。就在48小时之前我曾经演绎过无数离别的场景,每一幕我都潸然泪下。

  最终我只是沉默的走在路上,没有伤感,甚至没有情绪。一切就这样结束了。

  我仍然记得那天的夕阳,亮得让人流泪,又温暖得让人微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