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激荡的十年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8-10-31 11:26
互联网产业可能成为唯一出现伟大公司的产业——吴晓波在他的《激荡三十年》中如是预测。
在这本以探索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改革历程、探索三十年间企业家的传奇命运为主题的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留下的或悲壮或悲情的背影,或惊叹或悔恨的因缘际会。历史小说般精彩的文笔却让我们更加感叹一个流传许久的规则:在时代的背景限制下,再伟大的智慧也不得不屈从、周旋,以获得合理合法的成长空间。
而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悲情的基调:由技术为先锋,市场、需求强力支撑的互联网产业,其发展似乎越来越远离权力的扶持和羁绊,领衔这些变革、顺应这些潮流的互联网企业家们,也开始越来越阳光地面对财富,越来越逼近千百年来中国商人的梦想,越来越接近真正的商人、真正的商业精神。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时似是而非,有时又要似非而是”,这些描述企业家心情的箴言现在似乎显得过于复杂。对于时下的很多互联网英雄来说,往往没有这么清晰的、玄妙的为人为商的准则,他们的智慧已经从盘根错节的生产关系解放出来,用来体味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准则。
在这种体味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巨大潜力。十多年来,阿里巴巴对eBay,腾讯对MSN,百度对Google,校内对Facebook。国内互联网公司在成长中摸索规律。
1998年,《互联网周刊》创刊,“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会实现!”是我们的愿望。商业互联网十年历史,我们试图在回顾历史中获得一种更加积极、更加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力量。
我们发现,商业互联网的历史是那么驳杂,或者说,是那么丰富:十年之间,它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了泡沫的培育、幻灭与重生。我们希望在这种历史的再现中,尝试摸索中国商业互联网发展的道路,帮助找寻新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