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驴还有多远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驴,东阿阿胶,驴奶
  • 发布时间:2015-04-21 14:57

  经验证明,在企业自主养殖之外,规模化的养驴还要靠联合更多的农户,然而从现状来看,农户的养驴热情并不太高。

  驴产业链的蓝图再美好,还得靠足够数量的驴。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总裁秦玉峰觉得,养驴得靠政府大力扶持。

  而目前并没有专门政策扶持驴产业发展。“菜篮子工程”里,有猪牛羊等畜种,驴却不见踪影。

  “政府对驴的扶持几乎是空白,还不如兔子!”中国驴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孙玉江说。

  最早探索毛驴规模化养殖的东阿阿胶,从自主养殖,到与农户建立合作社进行规模养殖,再到如今的资本养殖,十多年摸索下来,正在进入养驴3.0阶段。

  然而,规模化养驴仍不乐观。

  从1.0到2.0

  “从2002年开始,我们感觉到驴皮供应紧张。”秦玉峰告诉本刊记者。

  当年,东阿阿胶在山东无棣、新疆伊犁等地开办养驴示范基地,尝试用工业化的思维解决农业问题。

  “当地政府很支持,给我们一块很大的地。但是,我们要自己集中种秸秆,还要自己饲养,不堪重负。”秦玉峰说。

  结果,这个1.0模式以失败而告终。

  秦玉峰的另一个重要思考是,这样的举措不仅无益于企业,对当地农户增收也没有帮助。这让他转变了思考方式,“为什么不依靠农民呢?”

  2006年,东阿阿胶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云南大理等地开始探索与农户合作,以合作社的方式养驴。东阿阿胶提供驴苗,并与农户达成收购协议,若毛驴出栏合乎指标,便由企业以相对稳定的价格统一回收。

  目前,东阿阿胶已建成20个养殖基地,基地周边毛驴存栏达450万头,成立了66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东阿阿胶的带动下,福牌阿胶在山东狮耳山建立了养驴繁殖基地,太极天胶在甘肃天水筹建养驴基地,佛慈制药也开始考察养驴基地选址。

  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建立驴基地,便于收驴皮,而且可以确定来源,更有保障。还可以进行肉驴加工,发展副产业。”

  看起来,这种养驴2.0模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在拓宽驴皮来源的同时,这一模式却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新疆玉昆仑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告诉本刊记者,鲜驴奶收购价已经升到28元一公斤,但依然无法激起农户养驴的热情。“驴奶收购价格要到四五十元一公斤,农户才愿意养驴。但这个成本对于我们来说太高了。”

  养驴3.0来了

  与养驴2.0齐名的,还有东阿阿胶的“以肉谋皮”,就是希望通过与知名肉制品企业的合作,打开驴肉市场,进而放心大胆地养更多的驴。

  然而这一战略却一直不温不火。“驴肉市场太混乱,而且他们要求足够的驴肉以便量产,我们还提供不了。”秦玉峰说。

  既然对口企业谈不拢,资本便成了替代项。进入2014年,养驴3.0模式来了,那是资本养驴的更新换代。

  “这是从投资收益的角度来看的。一个产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了,达到15%~20%,自然有资本涌入。”秦玉峰说,2014年到东阿阿胶咨询的有意投资毛驴养殖产业的地方政府、企业多达68个。资本从最初集中于阿胶等产业链下游企业,已逐渐向上游的驴养殖转移。

  养驴十几年,秦玉峰将东阿阿胶的养驴模式总结为“政府+企业+银行+合作社+养殖户”模式——3.0模式。

  “现在企业和市场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最后就靠政府推动了。”秦玉峰说。

  曾主持编制《新疆驴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的陈静波告诉本刊记者,规划中到2020年,新疆驴总存栏预计达到114.01万头,出栏51.52万头。“但这几年的发展情况不乐观,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

  除新疆外,在省级政府政策层面,对驴的专项扶持几乎没有。以政策推动驴产业发展的,都是市县级地方政府。包括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辽宁阜蒙县、青海省海西州、云南大理州、山东聊城等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起“驴办”等专门组织机构。

  “123家庭牧场”

  在驴产业的原料供应模式中,农户是最根本的力量。然而对农户而言,养驴的门槛仍然很高。

  东阿县桐城镇芦庄村村民王道荣养驴的头三年一直在赔。“连同购买的设备,赔了十七八万!”

  2010年,王道荣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支持下开始养驴。他以毛重每斤8.7元的价格从内蒙古进了78头驴苗,初到山东死了5头,剩下的73头驴繁育得也很慢。

  驴的养殖周期较长。一头驴从驴苗培育到出栏,大概需要12个月。此外,驴一胎只能生一个,三年最多生两个驴驹。

  王道荣从来没养过驴,“没什么经验,喂饲料也不科学,最开始一天才长三两,育肥效率太低。”

  聊城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王鲁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化、标准化的驴养殖,是政府力推的。王鲁将其称为“123家庭牧场”养驴模式:小两口投入200万元,买下300头驴,1人管100多头驴,年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

  这样的模式,得到了聊城市的全方位支持,包含了养殖用地、资金奖励、融资增信和贷款贴息以及政策支持。

  聊城市财政局农业科科长范文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聊城对养驴提供三块资金支持:市财政拨款500万元融资增信,用于农户买驴贷款;对养驴300头以上的标准示范场进行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不等的专项补助;以及贷款贴息。

  “用于买驴的贷款,信用额度在200万元,特殊情况可提高至500万元。”范文婷说。

  按此政策,小两口的300头毛驴场,可通过贷款解决买毛驴的100万元,同时还需自行解决50万元的驴场建设费用与50万元的周转资金。

  从200万元到100万元,投入虽然减半,对于普通农户而言,仍非小数目。“目前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开养驴场,我们也还在想办法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其中。”王鲁说。

  目前,聊城毛驴存栏量约4万余头,已建成56家养驴示范场。距离2019年100万头毛驴的终极目标,还有96%的路程要走。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振华/山东聊城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