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历险记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云米,蓝米,小米
  • 发布时间:2015-04-24 12:50

  雷军说:“未来五年会是行业最惨烈的。”

  “五年前的今天,2010年4月6日,北京中关村保福寺桥银谷大厦807室,14个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一家小公司就开张了。小米就这样悄悄创办了……今天,请大家和我们一起祝福小米:生日快乐!”雷军在微博上这样写到。

  五岁的小米

  不知不觉中,五年就这样过去了,五年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让一个公司从“悄悄创办”到现在的“无人不知”,让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的智能手机业彻底洗牌,这发生在区区5年的时间里,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小米公司也从当初只做手机的小厂商变成了努力建设完整生态圈的巨头公司,逐渐丰富的产品线和多渠道多途径的入侵传统电器行业变成了小米公司的新目标。

  其实不仅仅是小米公司自己研发,它更和其他厂商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到目前为止,有着多达25家小米生态链企业,比如华米、紫米、智米、绿米、小蚁、九安、云米、蓝米、Yeelink、飞米和加一联创等等。同时,他们一同研发的产品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智能家居、小蚁运动相机和智能云血压计等等。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从单枪匹马的MIUI发展到庞大的小米“军团”,从默默无闻变得家喻户晓,现如今的小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国产手机厂商中的领头羊。

  小米的历程

  这五年的时间里,小米到底做了什么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并入驻银谷大厦,同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2011年7月12日,小米创始团队正式亮相,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揭秘旗下3款产品:MIUI、米聊、小米手机。8月1日,小米社区正式对外上线。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当年年底,小米经过了B轮融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转眼到了2013年,小米不仅更新了MIUIV 5版本,还发布了小米3和红米手机。红米手机一发布,整个国产市场哀鸿遍野,挤垮了无数国产小厂。到了2014年,小米产品井喷,生态圈初见规模,发布了红米Note、小米路由、小米路由mini、小米平板、小米电视2、小米4、小米手环、红米2、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灯泡、小米空气净化器等产品。

  时间来到了今年,这三个月里,小米发布了小米小盒子、小蚁运动相机、小米Note女神版、小米体重秤、红米手机2A、小米插线板和小米电视55英寸版。除了以上这些看得见的产品,还有看不见的合作和拓展。比如2014年小米和顺为资本18亿元入股爱奇艺;小米12.66亿元入股美的;小米进军印尼,在其电商Lazada上独家销售红米手机;小米与联芯科技合作,推出红米2A。今年小米与微软合作,小米4可刷Windows 10系统;与支付宝合作,打造手环支付;与华策影视合作,成立“华剧场”;与李宁合作,推智能跑鞋;小米在美开在线商店,不卖手机卖配件。这一系列暗流涌动的资本操作都或多或少的给小米带来了好处。

  小米的困扰

  小米不仅是一个硬件制造厂商,而且还创造了社会标签与话题热点:“饥饿营销”、“互联网思维”、“风口上的猪”、“为发烧而生”、“限时抢购”、“参与感”、“米粉节”、“100个梦想赞助商”、以及与董小姐的赌局和雷军被《时代周刊》评为“中国手机之王”等等。从一开始发布小米1和小米2,超高的性价比和发烧的配置一直是人们赞不绝口地方,我们看似赔钱的买卖通过雷军期货似的售卖方式竟也盈利不少。实际上,每当小米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后都会扮演一个搅局者的角色,从刚开始震撼全球的小米1代,再到逼死众多国内小厂商的红米系列,再到拉低智能手环价格水平的小米手环。

  超高的性价比似乎是小米战无不胜的杀手锏,但是一招鲜真的能吃遍天么?结果却不尽然,从小米3开始,在公布新品的时候,雷军更多的是强调制造工艺和用户的交互性,却不再重点谈跑分和性价比了。有人说这是小米公司的向更高层次的进步,但是我更觉得这像是无奈之举,随着智能手机各部分的成本逐渐透明,各大厂商和硬件供应商的关系也越加密切,所以以前所谓的超高性价比再也体验不出来了,比如最近小米发布的智能电子秤和智能插座的售价就显得波澜不惊了,而当初小米1和小米2的轰动却再也无法复制。再者就是小米技术积累还是不够深,专利缺失的弊端在以前并没有体现出来,但随着高通同意向中国发改委支付60.88亿元的天价罚款来了结为期14个月的反垄断调查,失去高通庇护的小米极有可能遭遇到相当严重的威胁,这点可以从海外市场的疲软表现可见一斑。在华为3月底公布的财报中,华为继2013年实现对爱立信的超越之后,在2014年进一步加大了领先优势,排在最后的中兴与夹在中间的欧洲三强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减少。与之相比,去年7月爱立信曾要求小米为所持有的专利支付费用,但小米并未回复。根据法院的裁定,小米不能向印度出口任何新手机,虽然随后法院允许小米出口含有高通芯片的手机,但是很明显已经失去了占领印度市场的最佳时机。

  如果小米想出海,进军到海外市场,那么专利费就必须解决,不然恐怕是寸步难行。印度只是小米的第一步。而且由于爱立信已经剥离了手机业务,因此也不存在着交叉授权的曲线救国,因此对于小米来说,如果要解决和爱立信之间的纠葛,只有购买专利这一条途径了。除了专利这个痛点外,另外一个就要数创新能力了,MIUI是一个创新产品,这点毫无疑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小米周边设备是否也是创新产品呢?从小米手机的外形被吐槽长得和苹果太像开始,到近段时间的小米空气净化器被指抄袭国外厂商产品,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软件行业被腾讯看上就完了,硬件行业被小米看上就完了。”这也调侃了现如今的小米失去了原本拥有的创新能力,面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市场,小米选择的是借鉴而并非创造,或许这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获得不错的成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一旦消费者厌烦了这种模式,小米公司的未来也就不太明朗了。

  小米的未来

  据说,几个月前,公司内部会上,雷军突然问参会的同事,怎么评价他的工作。大家都不吱声,估计没人敢评价。雷军自己说:“工作好坏也不讲了,反正你们看得到,这5年来,我自己是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从未有一天懈怠过,我没有虚度这5年来的任何一天。”其实这5年来,小米很颠覆,很生猛,也很透明,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4月6日,小米CEO雷军发布内部邮件,回顾了5年以来的征程。小米创造的成绩:公开数据显示,小米去年售出6112万台手机,同比增长227%;含税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135%。尤其是去年底小米完成11亿美元融资,普遍被认为是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之外,中国互联网领域又一巨头级企业。手机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全球第五,并且引述了美国时代周刊最近对小米的评价—“China’s Phone King”。在最近的米粉节小米公司也晒出了成绩单—总销售额20.8亿元,手机销量212万台,订单总数305万单,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那是极为惊人的。现如今的小米除了手机,似乎把更大的精力放在生态布局上,在智能家居、电视、路由器等核心产品基础上,小米四处出击。不过,在小米完善互联网+生态的间隙,它赖以成名的核心业务也正在遭遇挑战,奇虎360、阿里巴巴等强悍对手正在智能手机市场卷土重来,前者投资4亿美元与酷派成立合资公司研发新品,后者以6亿美元投资了小米老对手魅族。此外,联想、华为等老牌智能手机厂商大踏步进行互联网转型,在多个领域与小米针锋相对。在雷军眼中,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原来的国际国内同行实力在不断增强,新的对手在不断涌现,这注定了未来五年将是惨烈的五年!所以说,在不算颠簸地走过五年后小米还能顺利的走下去么?五年的时间,能让诺基亚溃败,能让摩托罗拉被收购,也能让小米公司从无到有,未来的手机市场会变得愈来愈残酷,雷军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当我们看着从苹果和三星手中抢得一席之地的小米的时候,还是为国产手机厂商感到有些自豪,也许未来真的像小米所说的那句口号一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文/陈思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