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傲慢与偏见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中国 傲慢 偏见
  • 发布时间:2010-07-14 15:58
  “我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会相信这些假话,我要想一想。”22岁的韩国留学生韩基昡把身体靠向椅背,严肃的表情在鸭舌帽底下那张清秀的娃娃脸上浮现出来。在北京韩国学生聚集的五道口,他看上去和一个打扮入时的中国青年毫无二致。

  这是5月30日的下午。一个星期前,许多中国媒体都收到一份来自韩国驻华使馆的书面声明,题目是《纠正中国媒体对韩国的扭曲报道》。声明中说,近期一些媒体刊载的“韩国教授称诗人李白是韩国人”的消息,系不实报道。其他类似“中国文化被韩国”的诸多报道,大部分内容均无事实依据,其余的报道是把某个人的观点当成韩国国民的普遍立场,扭曲事实真相并进行炒作,“我们对此深感担忧,并予以关注”。

  韩基昡还不知道这份声明。尽管他从未感到周围的中国人对他不友好,但是在网络上,对于韩国这个东北方邻居,中国民间正在滋生某种傲慢与偏见。

  捅娄子的“李白”

  引起韩国驻华使馆反应的报道,最早出现在甘肃的《天水日报》上,题为《李白并非韩国人》,署名王钰。文章开头写道:“最近,看到一份资料,说据韩国首尔大学历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证李白是韩国人的后代。”

  本来,这些论证也不过随着每日过期的报纸被扔进垃圾桶,然而在《甘肃日报》转载了这条消息之后,顿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谁也不知道,作者语焉不详的“一份资料”究竟是什么, 但许多网站和报纸还是把它登在了新闻版,其中包括台湾和东南亚的华文报纸。

  对此的不满,迅速在“爱国网民”中蔓延。人们沉浸在同仇敌忾的攘外豪情中,纷纷声讨“韩国霸占李白”。

  韩国的《东亚日报》及《中央日报》很快作出回应,说首尔大学并无历史系,也没有一个叫做金秉德的教授。

  一位名叫“孙吉祥”的韩国民众给《朝鲜日报》写信说:“中国媒体制作的一连串的假新闻,其背后动机令人怀疑。而台湾民众已经因媒体报道缺乏新闻专业而逐渐被集体弱智化,对于他族产生情绪化的偏狭认知。姑且不论台湾人对韩国人所抱持的最初印象为何,如此煽动种族情仇是不必要的。我们应一起抵制这种脑残假新闻。韩国外交部应对此类事件予以高度关注,否则将对韩国文化、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随后,韩国驻华大使馆发出了那份声明。

  这一切让韩基昡有点儿缓不过神。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会相信这些愚蠢的谎言,而且,这些谎言是他们自己制造的。

  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

  两年前,韩基昡从首尔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书。那一年7月,中国的媒体报道说,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研究认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实际上具备韩国血统。

  韩的中国同学半信半疑,向他打听这件事。韩基昡感到惊讶,随即陷入茫然,他从来没有在国内听说过这件事。

  “一般韩国人都不会这么认为吧。”他说,“这太荒唐了。”

  这些荒唐消息的缘由,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韩国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消息传到中国,舆论哗然:“这是严重的文化侵略!”“‘端午’被韩国‘端’走了!”

  没有几个人去想,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这一字之差,究竟是多大区别。专家解释说,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相比发泄不满的网络狂欢,专家解释实在太过微弱。即使四年后,中国端午节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后来几年中,“据韩国学者考证”,朱元璋是韩国人,西施是韩国人,豆浆、活字印刷是韩国发明等消息开始四处流传,其中许多堂而皇之登上了报纸的版面。在韩国驻华使馆发表的声明中,罗列的虚假报道还包括: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曹操是韩国人”;首尔大学历史教授朴正秀考证是韩民族发明了汉字;韩国将中国的书法和日本书道合为一体称韩国“书艺”,试图“申遗”;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主张“中国神话源自韩国”。

  韩基昡对此无可奈何。他只能向他身边的同学解释,根本没有这些事,一切只是一场过火的玩笑和误会。然而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曾经喜欢韩剧,热爱韩国的歌星,现在却选择相信那些毫无来由的假新闻,一致举起了拳头,在网上发泄他们充满偏见的谩骂与嘲讽。

  全世界都是韩国的思密达

  通过这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一个韩国人的形象迅速在中国网民中被塑造起来:他热切、偏执、贪婪,像一个穷怕了的小伙子闯进阿里巴巴的山洞,急不可耐地把一切好东西据为己有。他的口头禅是:“×××是韩国的,全世界都是韩国的思密达(韩语中用在句末的语气词后缀)!”

  人们毫不介意这个虚拟的形象跟现实是不是大相径庭,重要的是宣泄和逗乐子。一大堆关于韩国人的笑话,在网上广受欢迎。其中一个是这样的:苹果公司发布iPad,支持十种语言,但没有韩语。韩国网友表示遗憾:“韩国是个不可忽视的市场,为什么不支持韩语呢?”中国网友赞叹:“还是乔布斯老辣,从根本上杜绝了iPad是韩国人发明的可能。”

  人人都愿意在这样的笑话面前放松地快活一下,感到不安的只是少数。

  “如果国民情感的下降与民族主义的崛起相结合,势必影响两国的友好交流关系,并对中韩两国国家利益造成损害。”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魏志江说。

  他所担心的恰恰正在发生。

  2008年奥运会时,韩国媒体发现,他们的运动员在中国不那么受欢迎。在一场韩国对日本的棒球比赛中,中国人为日本队员取得的每一次得分喝彩。“中国人的反韩情绪正变得表面化。”当时的《韩国日报》报道说。

  与此同时,至少在网络上,民族主义的热情正在越发泛滥,所谓的“愤怒青年”急不可耐地要为国家树立必须打倒的标靶,他们认为这是国家崛起的必经途径。

  韩国并不完全清白

  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不喜欢韩国人?

  韩基昡欲言又止:“因为……羡慕?”

  事情远比这两个字复杂。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韩国所在的朝鲜半岛,长久以来是中国的藩属国,对中央大国进贡称臣,这些历史记忆深入人心。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韩国已经是“亚洲四小龙”之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保持了惊人的经济增长,然而仅仅在五年前,韩国的人均GDP还是中国的十倍。

  另一边,则是东北历史的争端。韩国国内有意见主张,长白山应该是韩国的领土。韩国媒体从未放弃鼓动收回长白山的呼吁。

  而韩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同样根深蒂固。

  “在韩国,往往以为中国卫生很不好,很脏。”韩基昡说。

  最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课题组一项调查显示,韩国人提到中国,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劣质食品”、“仿造名牌”、“红色共产主义”。

  对于“被韩国”问题,韩国问题专家詹德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NBC电视台,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做过一个节目,讨论朱元璋是不是韩国人。虽然节目没有作出结论,但是允许这样一个观点出现,让部分学者来搞这个荒谬的东西,电视台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不对?韩国使馆作声明的时候,没有把这些东西也提上,只说一些中国传开的没有根据的东西,没有提韩国少数网民和媒体的捏造行为不应当。”

  对于这些问题,22岁的韩基昡从未想过会上升到国家感情和外交关系的高度,他依然为此感到困惑。他刚刚参加了中韩青年的一个交流活动,去内蒙古植树造林。和中国的同龄人一样,他也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他想,也许更广阔的中国能提供给他一个好机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