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年那个严寒的冬天,已经名满天下的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伏尔泰不知是为卢梭的文明否定论所恼火,还是要证明自己在人类文明价值判断感觉上先知般的准确,快满60岁的他把元剧《赵氏孤儿》改写成了一本历史古典诗剧《中国孤儿》。剧本的副标题冠名为“五幕孔子伦理学”。剧本除了竭力宣扬伏尔泰一直景仰的孔子道德外,他更把我国春秋时代的场景改成了离他五六百年前的宋代。男主人公换成了欧洲人认为的野蛮人成吉思汗,女主人公依达姆则成了大宋法律、风格、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最后的结果是成吉思汗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大宋,但自己却被孔子的礼教道德所驯服。
1755年8月,《中国孤儿》公演获得成功,伏尔泰也激发起欧洲文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看到一生生活轨迹乱七八糟,出生时就来路不正,四处“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的多情诗人,居然以欧洲的孔夫子自居,最后演变成欧洲启蒙时代的泰斗,而且还把眼光定位到中国的宋代,我不禁想起宋代名满天下的文人苏东坡。他和伏尔泰同样有一流的直觉和天才的文字表达能力,一样爱好名望和女人,一样从入世就引人注目,这两个人在各自的皇帝看来都是天生调皮捣蛋的高手,但两人却留下了完全不同的文明遗产和精神形象。
把伏尔泰和苏东坡相比,有点儿牵强,但也有点儿意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