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鲁下课?库卡下课?还是自上而下的机制改革?!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鲁能,库卡,姚鲁
  • 发布时间:2015-05-11 11:59

  回到5月6日的那个晚上,鲁能1比4负于全北现代亚冠出局,无数球迷给记者留言,没有多少愤怒,也没有多少辱骂,只有深深哀伤:“从1994年到今天,我陪鲁能一路走来,我累了,好运。”“期望、失望、坚持,期望、失望、怒骂,失望、失望、心疼。”其中有球迷更是要求记者把他的留言带给俱乐部。而一位女球迷更是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让人心酸的一句话:“十年了,站在看台上为你哭的球迷都老了。”

  哀伤的背后,真实泛起的是绝望,这样浓郁的情绪,不单为这一场输球,而是因为,这十年来,鲁能一次又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亚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一晚的鲁能球迷,正是“尘满面,鬓如霜”。

  鲁能还要这样“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吗?或许,痴心的山东球迷可以忍着伤痛继续追随,或许他们也会疯了一样劝那些伤心的球迷:“如果你在低谷时走开,就不要在荣耀时回来。”或许,他们只是习惯了看球。但是,作为一个立志百年的俱乐部来说,且不说荣耀,难道其行进的轨迹,带给球迷的只能是一次次如此这般的锥心之痛?

  有些改变,真的有必要去做了。鲁能球迷为了这种改变在行动。

  去责骂姚鲁吗?他有责任,但他只是一个上任不久还没完全搞清楚足球运作规律的新人;去炒掉库卡吗?库卡的战术的确和鲁能现实有着一定的冲突,但鲁能十年亚冠不出线,库卡当不起这个替罪羊;或者处罚下球员,是的,球员固然有错,但处罚了又能怎么样?甚至,改组下俱乐部内部的管理层,调整下助教等等,都可以算成“危机公关”,但能够治标又治本吗?

  鲁能俱乐部要想再未来的十年中实现一次又一次亚冠的出线,让痴心追随的球迷不再伤心,仅仅在俱乐部层面进行改变,已经不足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在鲁能足球进入足球18年之后,鲁能需要从更高层着手,对整个足球投资机制、管理机制,以及俱乐部的运作机制进行一次全面的改变,以全新的形象重新屹立在中国足坛。

  老总的哭与笑,鲁能的耻与荣 矛盾综合体,背上沉重的包袱

  毫无疑问,如今的鲁能,总经理姚鲁站上了争议风暴眼。就在亚冠出局之后,姚鲁遭受了众多责难,客观来讲,过往半年的沉默,也让更多根本无法了解他和他工作方式的人,生出诸多怨言。

  然而,就在这两天,有熟悉姚鲁的人听到其在鲁能的处境感觉很不可思议:“他在供电公司工作的时候能力非常强啊,而且是个很强势的人。

  “其实,这样的反差和矛盾,绝非单独体现在姚鲁一个人身上:鲁能第一任总经理邵克难,大学时是有名的才子,在山东电力集团和鲁能集团工作时也极有能力,他在入主鲁能之后更是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双冠王。但他在任三年,第一年(1998年)在磨合,尤其是与洋帅的磨合中度过,而最后一年,双冠王功臣桑特拉奇更是提前下课。面对双冠王之后的困局,邵克难本想卷土重来,他甚至已经谈好了布拉泽维奇,并且草签了协议,但他下课了,于是草签的协议也就此作废,鲁能进入了董罡时代。

  董罡在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如今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强硬和能力强著称,如今担任山东省电力集团总经济师,在俱乐部工作期间也受到好评,但他上任伊始就发生了“望加锡惨案”。一个新老总加上一个新教练,出现大比分惨败,再正常不过。但总体而言,他和他的继任者康梦君,都很好地掌控了鲁能,那个时代的鲁能,以稳定的投入成为中国职业联赛的中流砥柱。

  2010年之后,鲁能已经更换了三任总经理,孙国宇,在担任鲁能俱乐部总经理之前,是山东省地市级供电公司总经理中的佼佼者,在离开鲁能之后升任副厅级的济南供电公司总经理,如今更是担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纪委书记,但他的鲁能三年间只有在上任伊始获得联赛冠军。至于目前球迷非常熟悉的刘宇,他目前的职位是鲁能集团总经理,是鲁能俱乐部总经理离任后担任职务最高的一位,但他在鲁能仅仅工作了两年,期间庞大的巴西战略,也仅仅完成了初步的布局,所以他离任时给外界的感觉绝对是猝不及防。

  几乎可以这么说,鲁能的总经理们,或儒雅,或强硬,或灵活,或严谨,他们有的来自更接近政府风格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下属的供电公司,有的则来自更市场化的鲁能集团。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他们上任的时候都是新兵,大都不了解足球的运作规律,于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便是沉默。

  董罡上任伊始选择了观察和思考,然后才敢对外说话,刘宇上任半年之后才开始就俱乐部运作对外界公开发声,如今的姚鲁比前任做得更彻底,处于一种和外界绝缘的状态。在一些球员的反馈中,不能说他处于隐身状态,但至少不像刘宇那样经常见到。但更大的可能是,他还没有找到那把可以打开俱乐部管理之门的钥匙,或者尚未建立自己的管理风格、未理解俱乐部既定的发展理念。

  每一任老总告别时,都会有壮志未酬的感慨,草签了布拉泽维奇的邵克难是,坚持改革5年准备开始收获成果的董罡是,康梦君是,孙国宇是,庞大的改革蓝图刚刚摊开了一小部分的刘宇更是如此。

  其实,更深刻的影响绝不单单是他们自身的事情,他们的来与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俱乐部内部的人心惶惶---过往无数的例子显示,当现任总经理可能卸任的消息传开后,俱乐部便开始人心浮动,其中也发生了不少啼笑皆非的事件,而当新总经理上任后,无论是俱乐部中层还是球员,都忐忑不安,没着没落地重新经历一个混乱无序的适应期。

  今天的鲁能,不过是在重复过去几次老总换届时一样的过程,不同之处在于,这次的姚鲁,因为此前的“隐身状态”和赛季初引援的失败,让鲁能球迷格外激愤。

  管理体制不改不行 鲁能需要全新的投资模式和管理体制

  本报在3月5日就曾撰文,强调了总经理更换机制对于鲁能发展的重要性,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在鲁能各位总经理身上体现出的矛盾性,以及在2015赛季备战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原则性问题。

  然而,在鲁能俱乐部的第18个年头,在鲁能连续10年亚冠小组不出线的情况下,更加全面地梳理鲁能的改革和发展思路,总经理更换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最迫切需要剖析的应该是鲁能的投资机制。目前,鲁能的投资方基本上由国家电网下属的两个正厅级单位组成:鲁能集团(原山东电力集团三产企业鲁能控股公司),以及山东省电力集团。总体来说,鲁能俱乐部真正的母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

  在早期,鲁能俱乐部的股东虽然大都是来自鲁能集团的企业,但管理权归属山东电力集团,但随着鲁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宇出任俱乐部总经理,这个情况多少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

  对于鲁能而言,一个清晰的上层管理体制是必须要完善的,在足球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投入足球是完全被认可的,而鲁能在2002年之后,2010年之前,长达8年的时间中更是成为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其稳定投入、坚持,以及在青训上的努力,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居功至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电网的确有必要重新在内部统一对投资足球的认识,实际上,如果能够得到中央相关部门的明确首肯和支持,对于鲁能足球的发展更加重要。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即便是鲁能辉煌的时候,一些电力人士就对投资足球表达过反对意见,如今球队因为多次亚冠不出线而遭受指责,这种声音很可能会被放大。此外,一些复杂的外部环境也在影响着国网、鲁能集团和山东省电力公司对足球的投入。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统一思想,哪怕鲁能俱乐部继续搞下去,恐怕也会受到众多掣肘。所以,对于鲁能俱乐部来说,在国家电网,或者鲁能集团,或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极为重要。这样的规划一直存在,但现在,有必要强化这种存在。在这个基础上,作为鲁能集团和山东省电力公司的母公司,国家电网就可以从容梳理投资机制和管理体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投资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梳理上,球迷也献策献力,其中在技术层面上呼声较高的就是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担任总经理。不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更为关键的决策层其实是董事会,当然也包括监事会。就目前来看,鲁能体育文化公司(鲁能俱乐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完善和稳定,比总经理选择机制的完善和稳定更为关键。

  一种比较可行的管理体制是:由投资方委派的非足球专业人士,以及熟悉足球的高层官员组成董事会和监事会,熟悉足球的专业人士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和鲁能集团数不胜数,其中山东省电力集团的高层官员大都极为熟悉足球:总经理蒋斌此前担任公司党委书记;公司党委书记孙可奇长期担任鲁能俱乐部常务副董事长;纪委书记孙国宇、总会计师室董罡都是前任鲁能俱乐部总经理。鲁能集团方面,总经理刘宇刚刚卸任鲁能俱乐部总经理。在这个基础之上,真正发挥董事会的决策能力。

  有了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鲁能俱乐部的总经理选择便可以放宽,考虑到足球俱乐部极为市场化的特征,专业人才出任总经理未尝不可以尝试,在山东足坛内部,李霄鹏等就是很好的人选,实际上,这样的人选甚至可以扩展到整个中国足坛。

  即便选择集团内部官员出任总经理,也有必要制定一个更为长久的任期,以及任期内的激励政策,而且,总经理的更换机制需要更加完善,新任总经理最好曾经负责过鲁能俱乐部相关工作,或者在俱乐部内有一个一年左右的熟悉和培养过程,以此保证顺序接班,尽量避免出现”临时抓壮丁“的情况出现,如果这样,只能害了俱乐部,也害了被抓来当”壮丁“的总经理。

  在这个基础之上,在俱乐部内部真正打造更彻底的专业化中层管理团队,也可以保证总经理更换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除了财务、办公室等部门,俱乐部内部的专业部门都要由专业人士负责,这也是我们俗称的“技术官僚”。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球迷呼吁由国网元老级高层领导长期担任俱乐部名誉董事长,以更好地协调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和/或鲁能集团)---鲁能体育文化公司(暨鲁能俱乐部)之间的关系。

  追着姚鲁哭诉解决不了本质问题,球迷的诉求应该是一个极为清晰的投资和管理体制,在这个基础上公布清晰的战略规划,而且一定要做到“责权利”明确。

  更透明的现代企业制度 当有勇气作为国企俱乐部改革先锋

  任何管理体制的设计,归根到底都落实到”人“的身上,在明确的投资政策下,董事会决策机制的透明以及俱乐部决策管理体制的透明,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实际上,鲁能目前遭遇的困境,除了自身的问题、制度的问题之外,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外界的不透明,实际上,如果决策管理机制不透明,再好的制度也不过是一张废纸。更重要的是,球迷都有一颗宽容之心,那怕你决策错了,管理错了,只要勇于承认、面对和纠错,球迷一定真心拥护。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十一条明确了“打造百年俱乐部”的要求:“实行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完善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立足长远,系统规划,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

  多元化投资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一是扩大了投资,其二是稳定,其三是管理制度必然会非常完善,其四是透明。其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信息透明,是互相促进的作用。

  对于鲁能而言,投资多元化的实现可以暂不考虑,但在董事会层面上,引入上市公司实施较为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或许有助于促进董事会的决策,其独立董事的构成完全可以极为广泛:足协、媒体、法律、财务等人士,以及由鲁能注册会员选举的球迷代表。监事会层面,也有必要进行完善。

  这一切,都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最起码的准则。

  在过去的许多年,鲁能为中国足球的发展奉献了不小的力量,这样的贡献不容抹杀,但如今的鲁能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鲁能如果能够借中央对中国足球改革的政策,对自身进行一次完善的改革,对于中国足球的贡献,将远远大于一次亚冠出线,甚至完全不用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比较。

  当然,任何体制的改变都会遭遇很多困难,以董事会决策透明化而言,至少在选帅和选援方面会出现一些困扰,但这其实完全可以制定更为完善的制度来规避或者弱化这些风险。话又说回来,鲁能的选帅和选援,又怎么可能真正保密,鲁能保密的从来都是自己的媒体和球迷,国外的媒体随随便便可以报道。

  至于鲁能俱乐部内部,同样适用于这种更加清晰的管理制度。举一个很细微的例子:在最近一段时间,鲁能俱乐部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成为球迷诟病的对象,原因就是官方网站和微博缺乏可供球迷了解俱乐部经营运作的信息,比如高层的决策、理念等,官方微博也缺乏活泼的互动信息,他们刊登的都是一些简单的资讯,根本无法体现俱乐部管理决策的透明度。

  到昨天下午为止,鲁能官方网站的最为重点的“官方资讯”栏目里,最新的一条信息还停留在10天前的4月30日,内容是:公司工会组织员工开展登山户外活动。当然,赛事报道和日常训练栏目一直更新,1:4输给全北的比赛也如实报道,但不管如何,球迷无法在官方网站了解俱乐部和俱乐部高层。官方微博方面,最新的一条消息停留在5天前,内容是鲁能在全州世界杯体育场进行适应性场地训练。在很早之前,就有球迷向记者诉苦:“鲁能的官方微博(山东鲁能)还不如鲁能足校(鲁能青训)的官方微博呢。”

  并不是鲁能官方网站或者鲁能官方微博的工作人员们不努力,只是,鲁能现有的便是这种封闭的文化。这种封闭和沉闷也绝不仅仅体现在这方面:持续多年的训练开放日,因为库卡不高兴就被取消了,本赛季初,库卡公开表示训练会对球迷开放,但到目前为止,仍旧处于一种完全封闭的状态。

  所以,鲁能要想保证决策和管理上的完善,避免人为的客观或者主观上的错误,呼唤一种更加透明的机制极为重要,从董事会到俱乐部,哪怕无法做到完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至少也要尽可能向现代企业制度靠拢。

  后记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机会

  如今的鲁能备受诟病,的确,一联想到10年亚冠不出线,球迷真的要绝望了。但纵观鲁能18年,这绝不是一个一直让人绝望的俱乐部:1999年夺取双冠王的那些疯狂喊声和哭声还在;中超创建后鲁能所向披靡的疯狂至今记忆犹新;就在半年前,鲁能还在足协杯上绝杀江苏舜天,看台上喜极而泣的镜头感动了无数人;甚至就在亚冠出线之前,鲁能还3比0把宿敌北京国安斩落马下,球迷们像过节一样疯狂。

  这绝不是一个让人绝望的俱乐部,至少他们在国内赛场带给鲁能球迷很多的荣誉,但这也绝不是一个让人放心期待的俱乐部,尤其是亚冠的习惯性掉链子,已经让人找不到了方向,而在国内联赛中,2011赛季至今,鲁能只获得了2014赛季的足协杯冠军,期间甚至都要为保级而战。

  告别曾经的稳定,如今的鲁能变得步履蹒跚,其自身带着太多沉重的矛盾,官僚作风乃至不良的风气已经逐渐侵袭。鲁能犯了老企业的通病:创业时的激情已经不在,守业时的谨慎也已经消失,在需要变革的时候,沉重的包袱拖累了鲁能改革的步履,而曾经行之有效如今已经落伍的管理机制,同样制约着鲁能前进的步伐。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到底是该库卡下课,还是姚鲁下课,或者换不换塔尔德利,显得避重就轻,鲁能需要的是从地基进行完善,需要是从投资方到董事会,从总经理到中层干部再到工作人员,从主教练到球员的全面完善。

  永远不可能有尽善尽美的事情,但在鲁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透明化是减少错误的最好方式,无论是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单纯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沟通的力度。

  可以说,如今的鲁能可能正处于史上最困难的时刻,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就是:10年了,鲁能6次冲击亚冠,一次都没出线。但恰恰是这样困难的时刻,所有的人都会思考,都会反思,都会惊醒,在这样的时候,改革的动力或许会更大,而阻力反而会更小。

  记者 陈永 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