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获尊重了,马宁标准还没有

  • 来源:足球报
  • 关键字:马宁,中超,裁判
  • 发布时间:2015-06-01 12:14

  在八万人这块场地上的两场比赛里,裁判马宁成为了比赛的焦点。第一场他给了客队上海申花三张红牌,第二场他吹罚了4个点球。现在我们更多谈论的不是马宁判罚如何,而是其他裁判是否会像马宁一样判罚,马宁式判罚会不会成为一个中超的标准。

  无论是申花得到3张红牌的那场上海德比,还是上港主场首败的4个点球,马宁的判罚都不是无可挑剔的。那场德比的三张红牌从规则上来说都毫无问题,但事后就连中国足协的内部也认为,这场比赛缺少了点执法的艺术。上港打鲁能的四个点球判得干脆,但是第二个点球郑铮铲倒武磊的犯规地点是在禁区之外,马宁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罚。

  如果仅就执法的准确性而言,在现役的中超裁判里马宁并不是最出色的。与他同龄的裁判里,也有不少人的判罚准确度要高于他。但是马宁有一点特质超过了同龄的其他裁判,那就是他在场上特别自信,而且很懂得如何维护裁判员的威严。上港与鲁能比赛的第一个点球时,刚有上港球员上来要和马宁理论,马宁马上就用手势阻止对方上来。就是那个错罚的点球,鲁能队员围着马宁争辩此球是在禁区外,但很快就被驱散。在中超,无论裁判员的判罚对错,“围裁判”已经成为了场上的例行项目。显然中国足协希望通过马宁立下一个标准,无论裁判的判罚对错,球员首先要养成服从的好习惯。至少在上港与鲁能的这场比赛里,随后的两个点球判罚,再没有大批球员上来“围裁判”。

  “马宁标准”的第二方面意思被更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从今年开始,中超的焦点比赛将不再交给外籍裁判执法,甚至不交给中国的行将退役的老裁判执法,更多交给正当年的裁判吹罚。自从反赌扫黑之后,因为对上来的嫩哨不信任,中国足协的裁委会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稍稍有些关注度的比赛,就请来外籍裁判执法。这实际是一种转移矛盾逃避责任的消极做法。外籍裁判员很多时候并不能保证水平,东南亚的裁判员不讲了,就是日、韩因为赛季与中超重合,他们派来的也都不是自己水平最高的裁判员。很多时候比赛是由人家的“嫩哨”来吹的,中超成了其他国家年轻裁判练手的最佳舞台。

  过去几年重点比赛由外籍裁判吹罚造成的最大恶果是,我们的年轻裁判成长极为缓慢。就以马宁为例,在今年还有很多人把他看成“嫩哨”。可1979年出生的马宁已经不算年轻了,对于裁判员来说,36岁的年龄已经是“中年裁判员”了。亚洲金哨伊尔马托夫也不过只比马宁大两岁,他在31岁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亚洲最佳裁判员,而马宁在31岁时才刚刚吹上中超的比赛。2010年成为世界杯开幕式主裁判的时候,伊尔马托夫只有32周岁。而昨天的中超,同样32岁的艾堃还因为漏判了在眼皮底下郑智的踩踏而被人们称为“嫩哨”。这说明马宁标准确实还有待于在中超得到贯彻。

  中国的裁判员在过去几年一直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水平不足、关键大赛出错、失去关键比赛执法机会、水平无法提升……今年足协重用马宁式的中国裁判,实际上是在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上迈出了第一步。在这个过程里,注定是要承担压力的。以往足协的做法是将矛盾上交,压力转移。但今年在树立“马宁标准”的过程里,足协和裁委会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某种程度上他们是现在这批年轻裁判的“保护伞”,而在这样的保护下,谁能脱颖而出就要靠自己的水平与天赋了。

  当我们总在抱怨中国裁判水平不行的时候,为什么不愿意为积极的改变做出一些牺牲呢?短时期内中超的错判、误判与争议判罚可能会多一些,但从长远来看,换来的是中国裁判整体水平的提高。就像在足球场上,如果你总是担心年轻队员失误,最终天赋再好的苗子也得烂在板凳席上。

  在这一点上,我们别成为那个姓叶的古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