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为什么要用蓝鲸代替恐龙?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博物馆,蓝鲸,恐龙
  • 发布时间:2015-06-25 12:55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决定,要把在正厅里展出了35年的恐龙“迪皮”的骨架换成一副蓝鲸的骨架。更换活动到2017年才能完成。许多人对迪皮依依不舍,但博物馆的声明说,这是一个“重要且必需的改变”。

  博物馆馆长迈克尔·迪克森说,虽然许多人以为恐龙是中厅里的永久性展品,其实大部分时间它都被摆在别的展厅里。把它跟其他恐龙摆在一起更有意义。自然历史博物馆1881年开馆,1901年,恐龙骨架进入博物馆,但1979年才被放入博物馆的中厅,“二战”期间为了躲避空袭,它曾被放在地下室里。迪皮是一头1.5亿年前生活在北美的梁龙。1898年迪皮的化石被发现,接着被钢铁大王卡耐基买下,放在了美国匹兹堡的卡耐基博物馆,英王爱德华七世向卡耐基表示希望伦敦有类似展品后,卡耐基做了化石的复制品送给了英国。

  迪克森说,用蓝鲸骨架取代恐龙骨架,是因为他希望把侧重点从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转到一种仍然很兴旺的物种上。蓝鲸也更适合讲述自然史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蓝鲸骨架从鲸类厅升入正厅后,将让参观者意识到我们对地球负有的重大责任。人类的捕杀导致蓝鲸从19世纪的25万只减少到了20世纪的2000只。好在从1972年采取保护措施后,其数量又增加到了1万~2.5万只。这说明如果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还有希望。蓝鲸还能讲述进化的故事,因为它是一种源自海洋的动物,在适应了陆地后又回到了水中。

  1891年馆方以250英镑的价格把这条在爱尔兰东南部维克斯福德海滩搁浅的蓝鲸请进馆,经处理后,1935年向公众展出。这条蓝鲸售价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为它还有2800升的鲸脂和肉可卖。《鲸》一书作者菲利普·霍尔说:“英国曾经是一个鲸之国。直到60年代,还有船只载着鲸脂到达英国的港口,鲸脂最后会变成人造奶油。当我妈妈在我临睡前亲吻我时,她脸颊上用鲸脂做的化妆品会蹭到我脸上。网球拍上的弦是用鲸的内脏做的。搁浅的鲸的骨头会成为玫瑰花的肥料。”

  美国国家地理编辑的《终极动物百科》中说:“如果动物王国举行奥运会,获得金牌最多的一定是蓝鲸。蓝鲸身长24米、重达100多吨(恐龙最多70吨),不仅是地球上最大、最重的动物,还是多项纪录的保持者。巨型宝宝奖:刚出生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新生儿,长8米,重1814~2722公斤。最大嗓门奖:蓝鲸会用低沉的嗡嗡声和咆哮声彼此交流,这种声音可以达到188分贝,比一架喷气式飞机的引擎还要响40分贝。大胃王奖:蓝鲸每天可以吃掉5吨重的磷虾,这基本上相当于一头非洲象的重量了。”大象可以站在蓝鲸的尾巴上。孩子可以在它的动脉里游泳。它的心脏有一辆汽车那么大。在大西洋这边的蓝鲸发出叫声,大洋那一边的蓝鲸都能听见。2000年,菲利普·霍尔在斯里兰卡附近的海域看到了蓝鲸:“它喷出的水柱有10米高,身子像飞机那么大,大到他只能看到它的局部,巨大的嘴喙和鼻孔、可爱的背鳍。”

  另外,蓝鲸模型被认为能更直观地体现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直在幕后从事的更多尖端科技。负责给蓝鲸搬家的专家指出,单单是搬迁过程就是极好的科研机会,因为蓝鲸的每一根骨头都要扫描、拆卸、再组装,科学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研究,或者用3D打印机打出部件的模型。

  (东郭雄荐自《三联生活周刊》)

  文/贝小戎 责编/水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