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搭配得当可治病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朋友喜欢食用粗粮,认为粗粮营养丰富。中医专家提醒,粗粮也有药性,讲究科学搭配。如搭配不当,影响营养吸收;搭配得当,不仅营养均衡,还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 刘国彬博士告诉记者,运用粗粮治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小米“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古代用粗粮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粗粮在性味、功效方面的不同特性,巧妙搭配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刘博士说,生活中有些人随意将多种粗粮混在一起吃,认为粗粮种类越多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并讲究“配伍”二字,所谓配伍,就是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材配合应用,达到优化组合强化疗效的作用。粗粮的配伍与药物的配伍医理相同,也须按照相辅相成的组方理论,才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刘博士表示, 我们日常食用的粗粮有十几种,治病时选用两种搭配即可,正所谓“药不在多而在精”。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加以组合,让它与中医方剂学的用药规律相一致,这样疗效更好。

  大麦+ 高粱治慢性胃炎

  《唐本草》中记载:“大麦面平胃,止渴,消食,疗胀。”适宜胃气虚弱、消化不良者食用。高粱自古有“五谷之精”及“百谷之长”的盛誉,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的功效;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治疗慢性胃炎,取大麦30克、高粱15克,加水煮成稀粥,每天分2~3次食完,连续食用3周。

  荞麦+糙米治消化不良荞麦起源于中国, 又名三角麦、乌麦,它味甘、性凉,能健脾除湿,消积降气,助脾胃运化。糙米可健脾养胃、补中益气,调和五脏,促进消化吸收。还能提高记忆力及生殖能力,预防老年人的骨软化症及腰膝疼痛等症。荞麦与糙米配伍食用,除胃胀、排积气、消积滞的功用明显增强,尤其适合中老年人常见的消化不良。将荞麦与糙米加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加水煮粥食用,每天1次,连食2周。

  绿豆+小米治口舌生疮

  绿豆不但是食物, 也是一味中药,它可清热解毒,退热除烦。明代《本草经疏》中称“绿豆甘寒,能除热、下气、解毒”。小米又名粟,味甘、咸,性凉,具有健脾和胃、除热解毒之功效。小米还因富含维生素B1、B12等,可防治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绿豆与小米配伍食用,对于脾胃积热、虚火上火所引起的嘴角溃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治疗效果良好。取绿豆5 0克,小米60克,淘洗干净后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服1周。

  薏仁+红小豆消水肿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薏仁视为“药食同源”之珍品,早在汉代即被列为宫廷膳食之一。薏仁味甘、淡,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薏仁还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的作用。红小豆又名赤小豆,能健脾、利湿、解毒,可治水肿、湿脚气。将薏仁8 0克与红小豆3 0克煮成稀粥食用,每日1次,连服10日,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足部水肿、下肢浮肿、双脚发胀不适等病症有良好疗效。

  糯米+花生治支气管炎

  糯米又叫江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能补脾胃,益肺气。花生不仅营养价值高,《本草纲目》还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糯米与花生配伍食用,具有脾肺双补、滋润肺胃、止咳理气之功效,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取糯米70克、花生仁30克(除去红衣),加水煮粥食用,每日1次,宜常食。

  燕麦+黑芝麻治便秘

  中医认为, 燕麦性平、味甘,可益肝和胃、清肠软便,有助于改善老人的阴虚肠燥症状。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用,在润肠通便方面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将燕麦片加水或牛奶煮熟后,掺入炒香的黑芝麻5~10克。每日清晨空腹食用,通便效果更佳。

  玉米+豇豆治尿路感染

  玉米经粉碎、脱皮后制成的玉米渣,是我国北方家庭经常食用的粗杂粮之一。《本草推陈》称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可治疗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或水肿等。中医认为,豇豆味甘,能健脾开胃、利尿除湿。患有慢性尿道炎、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如常将玉米和豇豆搭配食用,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将玉米渣或玉米面50克、豇豆2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食1周。

  黑豆+黑米治中老年贫血

  黑豆是一种滋养强壮良药,我国历代医学家多用黑豆治疗肾虚不足、精血亏损之证。黑米素有“补血米”之美誉,长期食用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及腰腿酸软等症。中医认为,“色黑可入血分”,黑豆与黑米同食,可大大增强养血补血、滋阴益肾的作用,尤其对中老年人贫血引起的头晕眼花、不耐疲乏、面色萎黄、腰腿乏力等症效果明显。将黑豆2 0克、黑米6 0克,加水煮至豆烂即成,每日1次,贫血患者宜经常食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