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另一种解剖

  当我读罢天津作家魏积良先生的《杜骗浅议》,便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部针砭时弊的力作,几乎囊括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骗子之丑恶嘴脸及五花八门的骗术。

  《杜骗浅议》这本书具有警世醒人、针砭时弊的意义。我对其中“医药骗”感触尤为深刻。

  我为什么对医药行为“情有独钟”呢?这是因为我们吃五谷杂粮避免不了要生病,生了病就要服药、打针、输液。为此,医院(与医药相关联的药品生产、质检、科研、行政等组合的庞大的医药行业链)便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修配所和守护神。

  自从我们人类摆脱了那种生老病死、听天由命的时代开始,医学就开始影响到天下芸芸众生的每个人一生的生活。到了现代社会,医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是达到一个亘古未有的顶峰。因此,我们也就有更充分的理由给医药行业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及更高的法律约束。

  在《杜骗浅议》一书的“医药骗”中,作家运用画家大写意之表现形式,仅用寥寥几笔便较为典型地勾勒出这些医药骗子利欲熏心、丧心病狂的丑恶形态。

  如有的借“非典”的非常时期,招摇撞骗;有的欺世盗名地自称为“名老中医”之孙女,来骗取他人钱财;有的药品销售公司在媒体上发布虚假医疗广告,把普通的营养补充剂——“五维赖氨酸片”,愣是吹成为“哈佛增高素”,“佯称系美国哈佛大学投资2亿美元研制,借助电视广告大吹大擂。”等等医药骗子粉墨登场,这不能不发人省思!人们在愤慨之余,引发出这样的共识:我们的政府对于医药行业暴露出来的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是该到了要出重拳整治的时候了!

  近几年屡见报端的医药行业的热点新闻,更是让人们耳熟能详。如臭名远扬的庸医胡万林,连主治医师的行医资格都没有,却买通地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堂而皇之地坐堂行医。一些为高额广告宣传费所诱惑的报刊却恬不知耻地违反新闻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和社会良知,把本来仅会给病人吃芒硝的草菅人命的庸医,“创造”成为无病不能医的“神医”和“大师”。

  前些年“红桃K”、“三株口服液”、“中华鳖精”等保健食品非常风光。这些厂家和销售商在新闻媒体上大肆发布医疗广告,瞒天过海般地吹嘘其疗效显著,诱骗不明真相的人们纷纷购买。当这些保健食品生产厂家和销售商赚得盆满钵溢后,这股“保健食品潮”便在人们“识得庐山真面目”后很快退潮,一些经济学家纷纷在报刊评析这股热潮为“泡沫经济”。

  此外被权威媒体曝光的北京“新兴医院”,利用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在各地电视台、报纸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说是他们医院的不孕不育症治愈率达90%以上,事实上治愈率却不足30%。

  如果说把整个医药行业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体内集腋成裘般地长成了巨大的肿瘤,如果不把它放在无影灯下解剖、剔除的话,是会很快病入膏盲的。

  我想这些医药骗子固然可恶,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总会有预防和打击这些医药骗子的对策。一是我们的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各种药品的质量监督及伪劣药品的打击力度,加强医疗广告的媒体发布的监督机制,不让虚假医疗广堂而皇之地在媒体上露面;二是由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及新媒体联合组成一支“医药行业质量万里行”队伍,以激浊扬清,净化医药市场为己任;三是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防微杜渐,不再受骗上当。

  如此围追堵打,医药骗子岂能还在世间招摇过市,竭尽骗人、骗财之能?

  有人把医院比喻成康乃馨,这种花是慈爱、真挚的象征。我想如果把医药行业存在的欺骗行为这一巨大的肿瘤剔除掉的话,康乃馨依然还会在人们心中美丽绽放。这是作家魏积良的心愿,也是所有人的心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