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羊年开启又一场资本盛宴?
- 来源:3D打印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3D打印,资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4 12:17
“3D打印仍然是一项不够成熟的技术,但它拥有魔幻的光环”--或许正是惠普首席技术官兼实验室高管Martin Fink所说的“光环”,吸引对中国3D打印产业虎视眈眈的各路资本力量,在经历踟躇、迷茫、挫折与幻想之后,仍不断寻求与之结合与共同成长的契机。
融资动作频繁:
创业板上市公司抛定增方案
基金扎堆3D打印龙头企业
羊年伊始,以国内创业板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资本平台,针对3D打印融资动作频繁。
继去年12月金运激光(300220)公布募资约3亿元的定增预案建设“金运·3D+平台”后,机器人(300024)宣布加大3D打印领域投入,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资不超过30亿元,用途之一即为高端装备与3D打印项目;银禧科技(300221)出炉募资总额不超过3.8亿元的定增预案,其中3D打印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拟投资4000万元,用以研发3D打印材料配方、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和探索产业化实现路径。
同时,A股涉足3D打印的龙头企业日益获得基金关注。典型如大族激光(002008)已成为交银施罗德、易方达等成长型乃至全国社保基金等超过50家基金扎堆的热门股。今年初该公司宣布3D打印样机“睿逸系列”组装完成,将主要针对数字牙科、珠宝首饰等领域。
在风投领域,中小型3D打印设备生产商亦有所斩获:桌面级3D打印生产商珠海西通今年1月宣布获得A轮1百万美元天使投资,投资方为西证投资基金,并启动千万美金级的B轮融资,完成后预计公司估值达到5000万美元。而此前源自清华大学创业团队的新锐3D打印品牌AOD(奥德维)成长经历或更能浓缩资本高涨热情:自去年3月开始首轮众筹以来,迅速在6个月内完成来自北软、英诺、乐博资本等的三轮融资,其中第三轮融资成功据说只用了一个16页的PPT,短时间内公司估值跃升千万美金级别。
但就3D打印涉足业务的盈利预期,对于上述几乎所有公司都未公开明确时间表。曾有券商研报犀利指出,目前真正反映于财报中依靠3D打印相关业务盈利的A股上市公司屈指可数,其中2013年3D打印相关项目盈利的仅有银邦股份和江南嘉捷两家,利润均不超过百万元。
资本“下海”的背后:
技术从概念炒作转向内在价值挖掘
应用市场将进入“刚需释放”阶段
尽管现实依旧“骨感”,但重量级机构的预测数据不断描绘“理想的丰满”: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近年3D打印年增长率将达到34%,到2020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中国3D 打印市场联盟预测国内3D打印市场规模在2016年将达到100亿元,复合增长速度接近60%。尚且不论3D打印究竟是一片“蓝海”还是“红海”,日益增多的资本依旧陆续做出了“下海”的决定。
背后的有力支撑或在于,相比2011年-2013年间国内3D打印投资风潮刚刚掀起时的浮躁,越来越多业者认可中国3D打印技术发展正逐步从概念炒作转向内在价值的发掘阶段,也就此对市场走向产生乐观而相对理性的判断。
“3D打印应用市场将进入‘刚需释放’的快速增长阶段。”珠海西通董事长杨雨生判断,“仅仅刚需市场发展到理性程度,国内3D打印的规模就会很大。”以自身研发SLA光固化3D打印机的经历为例,西通在建构平台托盘支架时,已开始在设计流程中用自家生产的FDM型3D打印机建模,节省了以往传统工艺开模所需的数万元成本,并大为缩短时间,让金属工艺设计拥有更多“低成本尝试”的可能性,也就此坚定“3D打印机将成为创新机构刚需产品”的信心。他透露,西通从2013年起每年保持50%以上的销量增长,其中2014年度3D打印机销量已达到5000多台,预计2015年“毛利率非常高”的SLA光固化打印机销量将翻两番。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强大技术积累与底蕴的国内科研机构包括最高级别的中科院也开始加快3D打印产业化进程,以打开应用市场。中科院广州电子相关负责人叶先生曾与不少风投接触,他总结风投已普遍认同“中国将是3D打印机最重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并早已“掘金中国3D打印产业”。
据介绍,中科院广州电子从2004年起研发工业级SLA设备,并于2007年成功开始产业化,近年对桌面级FDM 工艺3D打印机进行了产业化。尽管没有明确3D打印板块下一步是否将引入战略投资者,他表示,“在产业化方面,我们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力量来加快发展”。目前,中科院广州电子已成为美国3D打印龙头企业Stratasys的全国最大分销商。
对于获得的A轮融资,杨雨生认为“对企业建设技术优势与市场推广具有积极意义”。他的上一个3D打印机研发项目耗资百万却不幸以失败告终。“3D打印的研发试错成本很高,这笔资金可以提供更多的试错机会。”据了解,该融资协议接近天使投资性质,并没有对西通提出具体赢利的时间要求及签订对赌条款。资金到位后,投资方西证还帮助西通打通了与欧洲最大3D在线销售商的渠道联系。
部分风投的谨慎:
技术水平尚不足于支持大量资金投入
或难保证持续良好商业价值
盘点最近两年针对3D打印产业的各类投资,不难发现投资额相对偏小,数千万级别项目已属“大宗交易”,同时笔者了解到,国内仍有相当群体风投机构对进入3D打印行业持谨慎态度。背后折射的是3D打印技术有待充分成熟,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培育的现实。
“3D打印的潜能是巨大的,但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于支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技术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积累”。中科院广州电子负责人叶先生表示。他认为,制约国内乃至国际上3D打印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于技术(工艺)、材料、设备三大方面。目前3D打印的模型与传统方法(如注塑、机加工)加工的模型在精度与强度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工业常规使用的大部分材料还是不能用于3D打印机打印,而工业级的3D打印机价格一般在几十万元以上,不利于推广。
“大多数风投会更亲睐Pre-IPO的项目,进来后翻个倍就走。”珠海西通的杨雨生感触,“3D打印机生产商每年实现50%-80%的增长就非常不错了,但没有年年100%核裂变式的预期增长,逐利的资本不会满意。”
上述观点得到应证。“产业规模不是特别大,成长性不是特别高。”国内知名人民币创投机构中科招商一位负责人叶女士如此评价当下的3D打印行业。“3D打印要能达到多大的规模,才能实现一年几个亿的营收?”她反问,由于投资基金的股东对回报周期与区间有要求,所以目前没有把3D打印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而是更关注新能源、互联网创新、环保等领域。
“一个未来形势很好的行业与一个不错的投资标的,是两码事。” 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潘政荣说,他的同事不久前刚从美国最大的消费电子展参观回来,反馈3D打印设备与产品已是现场的“大热门”,本人也曾去长三角一带的3D打印设备及材料生产厂考察,但目前“3D打印距离真正大规模应用仍缺乏气候”,如近期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一样,3D打印或许面临类似“难以保证持续良好的商业价值”的局面。
他表示,不会专为3D打印单独设立投资标准,符合软银投资标的候选企业要通过擅长的技术与产品拥有良好的商业增长空间,并能设立一定的进入壁垒,同时拥有较强的品牌与市场运作能力。“但目前在国内3D打印领域,我们还没有遇到。”
相比之下,3D打印产业对自身的信心似乎远强于外部资本。譬如,金运激光与银禧科技的大额定增对象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梁伟与谭颂斌。而西通杨雨生则认为“现在恰是建立品牌的好时机”,他甚至希望传统打印巨头惠普早日推出3D打印产品,“希望多些类似苹果手机类的产品来掀起3D打印热潮。”
尽管风投对3D打印何时产生实质利润仍有所怀疑,有迹象显示资本对3D打印的亲睐将会在羊年卷土重来。从今年2月份开始,以金运激光、光韵达、机器人等为代表的3D打印概念股已逐步出现回升态势,其中金运激光2月当月最高涨幅已达到30%。是否行将开启一场资本盛宴,我们拭目以待。
国内上市公司涉足3D打印业务一览
银邦股份(300337)
今年1月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首次涉足船舶和海洋装备领域,双方将针对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及金属3D打印技术,在船舶与海洋装备上的应用和推广开展深入合作和交流;银邦股份将为该所提供船舶用高性能金属层状复合材料3D打印的技术咨询。其参股的飞而康快速制造科技用3D打印的钛合金产品可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亚太科技(002540)
专注于轻合金材料的研发与制造的同时,投资建设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亚太霍夫曼金属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去年为推进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项目与美国SenSigma LLC签署了合作协议。
金运激光(300220)
拟以29.76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实际控制人梁伟及其儿子梁浩东定向发行1008万股,募资约3亿元主要用于“金运·3D+平台”建设,包括加大对云工厂的投入、线上云平台及相关信息系统的优化和升级、线下体验店开设运营、3D+设计俱乐部搭建等。公司将围绕用户逐步建立起“硬件+软件+应用+服务”的“金运·3D+生态圈”,实现由单一激光设备制造业务向激光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应用方向的转型。
光韵达(300227)
主要从事激光模板、精密金属零件两类产品的生产销售,并提供柔性线路板激光成型、激光钻孔两类服务。2013年10月与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签订《三维打印赛车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一辆可驾驶的电动或太阳能赛车的制作。去年5月与上海晟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王成焘教授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探索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广,表示未来几年公司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牙齿是可能的。
大族激光(002008)
2013年收购一家以色列激光测量公司80%的股权,后者擅长高精度、高速度激光扫描、量测及几何检验,拥有独特的3D激光扫描测量技术专利。目前该公司3D打印样机已组装完成,定名为“睿逸系列”,设备目前主要针对数字牙科、珠宝首饰等领域。
银禧科技(300221)
今年1月出炉定增预案,拟以12.81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实际控制人谭颂斌非公开发行不超过2966万股,募资总额不超过3.8亿元,其中3D打印产业化研发中心项目拟投资4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2个月,主要用以研发3D打印材料配方、改进产品生产工艺、探索产业化实现路径。
海源机械(002529):
去年6月公开表示将力争成国内3D打印技术领头人。其参股公司福建海源三维打印高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市场推出了多款工业用和家庭用3D打印机样机,相关团队由自己组建并结合外部科研机构组成技术核心力量,外部由中国科学院福建海西研究院的高分子材料技术团队负责打印材料的基础配方研制。
中石化(600028)
石油化工行业既能生产合成树脂、塑料等3D打印所需要的原材料,同时石油机械、化工装备的制造与修复也是3D打印的应用行业之一。中石化未来拟从“生产制造型”向“科技引领型”企业转变,五大经济增长点之一为布局发展新材料,研究探索开展3D打印业务,为开发3D打印材料创造条件。
机器人(300024)
拟向不超过5名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资不超过30亿元,将高端装备与3D打印作为募投项目之一,未来会投入更多的研发人员和设备支持,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
撰稿/荔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