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连:助推3D打印“黄金时代”到来
- 来源:3D打印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李广连,3D打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14 12:20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也将是属于全球3D打印的时代:混沌与光明并济,挫折与希望同行,而越来越多的信徒加入并坚守其中。
他们对3D打印的执念,就如同誓言攀越一座高峰,之前或已在别的领域运筹帷幄、风云叱咤,但转眼为渴求登上新的顶峰后所见瞬息万变的醉人风景,遂义无返顾展开一段新的荆棘旅程,付出千难万苦亦在所不惜。
坚信3D打印“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珠海再生时代董事总经理李广连以全球最大规模打印耗材展策展商之姿,跨界创办国内3D打印首本行业月刊《3D打印世界》,在羊年迎春之际,率领国际团队向360°3D打印整合传播事业进军。
“为推动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铺路搭桥”
“中国目前还不是3D打印的生产大国,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未来必定将成为全球范围内3D打印应用最广泛的国家。”2013-2014年,在几乎跑遍了国内外所有与3D打印相关的知名展会后,李广连作出上述判断,也坚定了创办《3D打印世界》的决心,希望将全世界有关3D打印的最新技术进展、前沿探索、产业应用汇集一堂,“通过杂志为纽带,我们抛砖引玉,让地球村里有关3D打印的各种想法充分表达与有效沟通。”
他的底气源自2D打印耗材展的成功运作经验。作为 “珠海,世界打印耗材之都”的首个提出者和塑造者,2010年,李广连仅用3年时间,便将中国(珠海)国际打印耗材展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打印耗材展览会。与展会同期举行的世界打印耗材行业联合大会,已成为汇聚全球行业领袖大咖聚会的年度盛事。2014年,公司以美洲市场为切入口,成功在墨西哥和美国举办耗材展及高峰论坛;2015年,耗材展还将走入欧洲等多地。一系列“环球之旅”的目的,就是将2D打印耗材展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海外,拓展海外疆土。
就在公司朝着国际化道路上一往直前时,李广连和他的团队却开始思索:公司下一步该如何走?公司业务该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
2012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席国情咨文演讲,让3D打印瞬间成为全球流行词。作为首次试水,2013年,珠海打印耗材展开设3D打印专区,观众的巨大热情和企业的积极反响,让李广连窥见了这个产业蕴藏的火山式能量。
根据全球3D打印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沃勒斯报告(Wohlers Report 2014)公布数据,增材产业在过去26年发展历史中,保持了其中17年的两位数增长,在全球范围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7%,其中2011年-2013年过去3年更是平均每年达到了32.3%!这是具有何等惊人潜力的一个产业!
意识到这样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李广连一头扎进了3D打印行业。2014年,一个因缘巧合的机会,再生时代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ecklerMedia达成了合作,将全球盛名的Inside 3D打印产业全球高峰论坛暨巡展引入中国。巡展沿着纽约、伦敦、柏林、首尔、墨尔本、东京、新加坡、米兰……的足迹,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上海。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盛会: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3D打印产业领域的权威学者、企业家到会演讲,为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把脉献策,并分享成功产业发展经验并吸引了50多家企业参展、4000多名观众观展。其中包括被视为“3D打印行业风向标”《Wohlers 报告》出版人Terry Wohlers、瑞典Acram全球销售总监Anders Thelander等大佬出席。峰会不局限于单纯的学术交流,还更多侧重于应用领域市场的探讨。
“在推广3D打印展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3D打印在国内如旋风般的普及和发展,也感受到业内对信息和行业知识的强烈渴求,萌发了创办3D打印杂志的想法。我们希望能填补行业空白,通过资讯整合及深度报道,呈现国际3D打印的最新技术和多领域应用成果,打造国内外3D打印同行交流的平台,同时教育和培育应用行业的潜在消费者,为推动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铺路搭桥。”李广连说道。
优势在于“国际范儿”
“3D打印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在2014年上海Inside 3D巡展举办前,李广连放出豪言。不过,他首先选择了似乎已告别黄金时代、哀鸿遍野的纸质平面杂志为切入点,承载他对一个新兴产业的厚望。“做资讯碎片化、处理快新闻、翻译舶来品的网站容易,做好一本深度解读3D打印产业热点与焦点的月刊杂志其实不易。”
坚信资讯快消时代“内容为王”的依旧宝贵,耐心应对各种“不易”的挑战,在李广连看来,也会让《3D打印世界》成为“了解世界3D打印的指南型刊物”这一初衷富有说服力。
回顾做打印耗材相关展会和媒体的经历,李广连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永远做创新者,不做追随者,要做便要做到“极致”。在他看来,全球化视野和资源、对资讯的整合能力以及强有力的“联合国”团队,将是打造这本全新杂志的核心竞争优势。
“在引入Inside 3D打印产业全球高峰论坛暨巡展过程中,我们结识了一大批蜚声国际的行业领军人物,他们在3D打印行业的潜心研究和独特视角,将为杂志读者打开一扇重要的窗户。我们还将继续接触其他行业领袖级人物,分享他们对行业的看法。”他说。
除了国际优质撰稿人的加盟外,李广连表示,如何解决目前企业最为关心的3D打印应用问题,也是杂志要呈现的核心内容。“3D打印最为核心的因素,是基于现有打印技术如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研究市场推广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为了技术提升1%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基于此杂志将开辟航空航天、医疗、模具、文化创意等应用领域专栏,并邀请多个行业“大腕”撰写专栏,借力进行观察和思考。
此前凭借开阔的国际视野及资讯整合能力,他已在2D打印耗材行业将自己的媒体“航母”经营得风生水起:继中文和英文杂志后,公司先后推出西班牙语、韩语和俄罗斯语杂志,有了五种语言的杂志“王牌”,同时还收购了美国25年老牌行业杂志《Recharger》及西班牙知名行业杂志《Consumibles》。他创办的行业首档视频新闻“inTouch News”,每周有来自从国外Youtube到国内优酷的近万名观众收看。多年来的媒体运营经验,无疑也是团队一笔宝贵的财富。
借助思维多元化的国际化团队,擅长“用老外的思维去开拓老外的阵地”,更成为李广连引以为傲的再生时代所具备的“国际范儿”。目前,珠海总部拥有数十名分别来自澳洲、法国、德国、爱尔兰、中国香港及内地的专业人员,分管编辑、市场、销售等部门;此外,公司在美洲及欧洲均设立了办事处,聘请全球行业知名人士担任顾问,助力客户拓展海外市场。“无论是本土作战还是走出国门,人永远是第一生产力。而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在一起,才能碰撞出更有激情的火花!”对于《3D打印世界》而言,他们的价值不言而喻。
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与纪录者
《3D打印世界》既是对全球3D打印发展的前沿探索,也意味着一个崭新360°媒体平台的开端。在李广连的设想中,重磅分析与深度报道,将与行业垂直网站、微信自媒体等多种新媒体渠道的传播紧密结合,形成立体实时资讯传播体系。未来,再生时代还将推出《3D打印世界》英文版,在国际化这个大平台上有一番更大的“动作”。
同时,结合世界级的贸易展览、行业会议和商务活动,如通过与MecklerMedia合作的INSIDE 3D打印巡展,他希望能够为全球3D打印耗材行业提供高效的沟通和交易平台。“我们通过传统2D的打印耗材展,积累了如何让买家与卖家更好寻找到对方的丰富经验。而INSIDE 3D打印展也持续引入‘买家团购服务’,更好地让买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准确判断。”
让李广连颇为欣慰的是,再生时代的3D打印媒体运营已有了不错的开局:坚持每日实时发布行业资讯的Inside 3D打印全球巡展的官方网站,Alex排名显示每位浏览者每日平均浏览网站为4分零8秒,在同类网站中排名第一;每位浏览者日平均查看5页,也居同行榜首;完全依靠自然累积,微信粉丝迄今已有6千余名粉丝。
尽管近年来有关中国3D打印市场“过热”的质疑声不断,作为新入者的李广连进行了理性分析: 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其中中国所占份额仅约3亿美元,不到20亿元人民币。“与传统制造业动辄上千亿元人民币的市场相比,目前国内3D打印的这种规模,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何谈‘过热’或‘泡沫’?”他说。
德国模具展归来后,他更坚定了这一观点,在微信朋友圈写到:“后应用市场会快速地爆发,德国除了成为机器设备的大国,未来也是后应用市场的大国。FKM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5亿欧元。相对比德国市场,中国后应用市场根本还未启动。”
让他感到非常欣慰的一点是,从最初议论“究竟是什么”,到现在逐步明确“究竟能做什么”,公众认知对3D打印已发生了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正为培育产业发展营造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撑环境,资本市场也对3D打印有关产业领域给予高度关注。
“只要解决好应用领域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理由相信,中国3D打印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他重申。
无疑,《3D打印世界》将成为这个黄金时代的见证者与纪录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