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社会公众为己任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服务 社会公众
  • 发布时间:2010-08-05 15:33
  “为街坊办好事、做实事”,这是澳门街坊联合会总会理事长姚鸿明对自己的处事要求。访问姚鸿明时,他平易近人,富亲和力,给本刊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姚鸿明从事社会服务工作逾30年,了解澳门民情,並经常在报章上发表针贬时弊的看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他除担任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外,还兼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委员会委员、澳门保安部队及保安部门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澳门归侨总会名誉会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社会服务面临制肘

  谈及本澳社会服务发展,姚鸿明不胜感慨良多。他指出,社会服务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澳的社会服务绝大部分由政府同民间合作而开展。政府应加强与民间团体的合作伙伴关係,民间团体接受政府的部分资助,分担政府的社会服务工作。

  他回忆称,由於过去的澳葡政府沿用殖民政策,对本澳华人社会的社会福利並不重视,也不作为。所有社会服务都由当时的民间团体自发组织及筹办,一直以来,覆盖全澳的医疗、教育、老人服务、托儿所、青少年服务等机构都以民间团体经营为主。形成了90%以上的学生只能在私立学校受教育;医疗体系也以镜湖医院及覆盖全澳的私人诊所为主,政府山顶医院只佔小部分的现況。直至90年代,澳门经济起飞,在广大华人社会和团体的要求推动下,澳葡政府开始重视对民间团体的部分资助工作。回归以后,澳人当家作主,政府对民间团体的资助亦相应逐年得到增加。

  他透露,“近年社会极速发展,百物腾贵,百业经营成本上升,现时澳门社会服务团体亦面临有资源不足、人力不足的两大难题”。坦言现时政府对民间服务中心的资助是不足够的。以街坊会为例,政府所提供的资助仅为总支出的六、七成;人力资源上,又不敌政府部门及博企的高薪“撬人潮”。

  他又直言,本澳托儿所不足问题亦显见政府的预见性不足。回归十年,政府没有任何社会房屋落成,未能提供经营社会服务的公共场所。针对社会上托儿所学位若杯水车薪,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社工局採取增加少量扩班措施,他认为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相信以现时澳门社会的现況,一般家庭须夫妻双职才可满足家庭开支,若有供楼负担,倘有任何一方失业,都可能会令小家庭的生活质素受影响,甚至百上加斤,为了生活,家中之幼儿只能寄放在托儿所内。”他又补充说,“毫无疑问,本澳适龄的小朋友若能体验群体生活,对小朋友的个人成长绝对有好处的。”

  对本澳社会服务设施转移内地兴建之趋势,他认为是无计之计。随着本澳人口老化,老人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大。澳门面临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紧缺两大制肘:一是兴建公屋的十年真空期,政府並没有预留社会服务场所;二是本地人资流向其它工作领域,现从事看顾老人的生活起居都由外地雇员填补。他表示,随着“珠三角交通网络发展,一小时生活圈”的实现,最终以“本地服务开发为主,邻近地区院舍为辅”政策是可行的。但同时强调,政府有关政策关键是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寄语青年深入小区

  谈及本澳青年的成长,姚鸿明提议社会不要标签年轻人,认为年青人可塑性很强,若将某年龄层青年人标签化,是不利青年成长的,可能会令青年人,或者说是社会标签迫使青年人朝着标签的模式成长。姚鸿明解释说,自己也由年轻时期走过来,明白年青人始终是热血青年,会为追求公平正义的理想目标表达自己的诉求。“回顾我们国家发展百年来,都是靠一代又一代年青人,发挥历史作用,推动社会发展。年青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最终又形成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对於今年五一青年自发组织上街遊行,他表示,年青人理性表达诉求,是值得肯定的,並寄语年青人,“除保持一股热情冲劲之外,还要深入社会,参与小区社团举办的社会调查、諮询活动,多思考、分析,了解社会的实情”。

  他又肯定青年所提出的“增经屋促就业”、“关注青年困境”为诉求口号,建议青年要以反映居民的诉求放在第一位,鼓励年青人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而不要太注重追求政治层面的个人利益目标。

  只有将个人的目标同澳门社会的长远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整体目标结合一起。这样个人的目标才有意义,才能跟得上社会潮流需要,甚至带领社会潮流,在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万九公屋任重道远

  在姚鸿明眼中,现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大多数官员表现是积极的,肯承担的。尤以特首提出的“打造阳光政府”理念,是正在逐步推动中的。其施政透明度表现在政府同民间团体、小区居民沟通、主动深入了解居民诉求方面比过去进步,体现了政府重视民意的一面。

  对於民间担心存在有政府官员怕事,如决策遇到社会反对声音,施政效率必受到影响,进而拖延工作开展。他坦言,“政府内部确有些官员延续过去澳葡政府时期的官场作风,如互相不合作、推卸责任,甚至互相指责的陋习”。他又感慨崔特首为领导的上层管治团队确实积极做事,但有些下层官员的心态卻未能调整好,故要一方面推动官员改变心态,树立官员勇於负责任,明白工作是为广大社会市民需求服务;另一方面,问责制也是有必要的,但若一面倒强势推行只惩不奖的制度,亦会滋长“官员少做少错、不作为的心态”,认为只强调惩罚性的问责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提到万九公屋进展,姚鸿明这样形容现时的状况:“皇帝不急太监急”。“民间有好多声音担心万九公屋不能如期落成,倘若如此,对崔特首及特区政府将会是一个好大的伤害,及对管治诚信也是个折扣。”回顾崔特首竞选时“万九公屋如期落成”承诺,他深感担忧。

  有感於现时各政府部门合作亦不理想,他举例说,青洲长者社屋入伙数月,但其长者服务设施竟然日前才获安排开标,进而导致长者入住社屋未能及时获得应有的服务;还有,筷子基社屋建成后,相关渠务工程仍未展开而拖慢社屋落成进度。他促请有关部门政府官员谨记这些经验教训,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兴建公屋的每一步骤工作规划,订定整体公屋发展时间表,主动提前做好各项相关配套设施的筹备工作,因为由基建工程、到市政设施、以及水、电、电话等公共设施的铺设,任一环节未跟上进度,定会拖慢公屋兴建进度。另外,更应尽早与建筑业界协调做好未来人力、物力配置准备,推动万九公屋计划如期兑现。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展望街坊会来年的工作路向,姚鸿明表示,街坊总会自成立26年来,街总的社会服务范围已不断拓宽,涵盖青少年、长者、家庭、小区等,现时属下已有廿三个服务中心及廿六个坊会,各坊会属下亦发展有相应对的颐康中心、托儿所、小区中心等服务机构。除此之外,还有中小学教育。

  未来将加强理监事、义工、专职人员等的培训,还举行集思会、讲座,以提升街坊工作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专业化及多元化发展;加强关注小区,尤其加强培养及吸纳青年人才,加强与社会服务业界的合作,为完善澳门的社会服务多做工作;加强会员联络,推动街坊工作者深入小区聆听和收集民意,亦会吸纳更多社会人士参与街坊服务工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