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队长》:涉案类型剧的创作范式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刑警队长,创作范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0 13:12
“《刑警队长》获得观众、警界、专家、媒体各方认可,为公安题材创作竖立了一个有影响、有说服力的成功范例。”在近日召开的电视剧《刑警队长》研讨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刘梅茹评价道。
这部由SMG尚世影业、北京金盛信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公安部宣传局、南通市公安局联合摄制的刑侦剧,根据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原支队长顾瑛等干警的事迹改编。自5月25日于江苏卫视和重庆卫视双星联播,收视低开高走。该剧6月8日当天收视破1,多次登顶CSM50城收视榜首,超越同时段播出的其他都市题材剧及民国偶像剧。该剧网络播放量近5亿次。
最被业界关注之处在于,《刑警队长》算是近10年来,首部回归卫视黄金档的涉案题材剧。
吃透“三项要求”
涉案剧创作曾陷入误区,乱象丛生。200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电视台把涉案题材电视剧等安排在每晚23:00以后播放。涉案剧在黄金档播出受到限制,公安题材电视剧成为影视公司想做又不敢碰触的“雷区”。
当天研讨会上,刘梅茹澄清,公安剧并非一律不能进黄金档,业界对政策可能存在误解,考虑到拍摄难度而选择避开。
“广电总局一直倡导、支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和播出,公安题材是现实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是创作的热门类型。但曾走过一段弯路,2004年开始总局不得不对涉案剧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管理政策。”
刘梅茹重申了公安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政策,指出涉案剧进入卫视黄金档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塑造人物与演绎案件的关系;二是挖掘人性深度与确保正面精神价值引领的关系;三是编织戏剧冲突与还原生活真实的关系。
《刑警队长》的成功给业界提振了信心,业内人士称,“涉案剧的黄金时代或将到来。”在电视剧导演、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看来,涉案剧是电视剧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品类,如今该题材创作出现了好苗头。“以展现公安战线形象、保卫安全和制止犯罪过程为主题的涉案剧相对容易被肯定;以描写犯罪、刑侦过程为主题的涉案剧上黄金档依旧比较困难。从操作上来说,制作公司需在创作方向、分寸感、价值观、故事走向、人物刻画等方面严格把控,题材立项前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以免造成资源浪费。”
以人为主案件为辅
“涉案题材剧拍摄难度大,对于此类题材的创作没有捷径可走。在政策和市场之间,我们找了很多方法,经过两三年的摸索,最终趟出了一条比较适合的道路。”北京金盛信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珂表示,“创作方向确定为以人物的成长逻辑为主轴,将人物形象去光环化、返璞归真,对案件叙述做艺术化和虚化处理。”
马珂介绍,前期剧本创作也曾迷茫,对英模人物的刻画写出来太像报告文学,先后更替3茬编剧。最后请来曾担任电影《钱学森》及电视剧《聂荣臻》的编剧陶纯,他对此类剧的创作经验比较丰富。编剧李晓明、慕星、钱戎后期也加入进来调整剧本。
《刑警队长》以塑造人物为主,案件描写则为塑造人物服务。相较于单纯展现刑侦案件的电视剧,这种创作方式可以作为涉案剧的一个切入口。
以英模人物为素材,《刑警队长》在政策上有先天优势,但容易陷入人物形象“高大全”的误区,不容易得到市场认可。创作上,编剧陶纯运用了一个技巧,即不用顾瑛的真实姓名,人物塑造上,主人公既有顾瑛的影子,也加入大量虚构内容,使人物更加丰满。
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比较认可,“不用真名的做法系一种创作模式。对真人真事的改编,不需要还原人物所有的真实环境,可在真实的大背景下,合理虚构人物所代表的普遍性价值和普通矛盾。如此创作自由度更大。”
据了解,《刑警队长》中的素材全部参考真实案例,20多个案子中2/3为原型顾瑛参与的,1/3是由其他案件移植而来。
主人公形象刻画采用“养成式”表现手法。从最初的非科班出身,但对刑侦事业痴迷的派出所所长,到空降刑警队,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刑警队队长。
剧中,刑警群像设计也都有碎片化人物原型的影子。“群像设计根据真实刑警队伍建设的构架,兼顾到老中青及男女比例,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形成具有张力的戏剧架构。”陶纯说。
此外,反面角色塑造的分寸感至关重要。陶纯认为,过去一些剧过分渲染犯罪人员的悲情身世,或将犯罪心理细致描写,观众对其产生同情、理解心理,与国情、现实规则相抵触。为此,陶纯在写犯罪分子时,除了否定还会有反思,包括警察对案件的反思以及罪犯本人的忏悔,目的是弘扬社会公平与正义。
平衡“方法论”
涉案剧制作最难把握的是对案件的描写。案件侦破、剧情悬念是涉案剧的看点,但政策要求,需要对犯罪过程以及侦破过程进行弱化。如何在艺术和规则之间寻求平衡,是涉案剧创作的关键。
“如果以展示案件为主,就会陷入把案件写得更离奇、邪乎、刺激的创作困境,进而触碰高压线。《刑警队长》则走朴素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对案件的描写,《刑警队长》运用了一些方法。首先,政策规定涉案题材电视剧不能全剧自始至终只写一个案子,对此,陶纯选择了20多个类型各异、独特新颖的案件,用串糖葫芦的办法将案子串起来,遵循政策规定的同时,又具有可视性。对案例的选择,陶纯有几项原则:暴力性太强的诸如连续杀人案、涉黑案件不触碰,复杂性和侦破难度太低的案件不选择;更多选择与民生相关的案件,且每个案子要有亮点,就像一个个难题待解开,既好看又可以彰显刑警智慧。
其次,用艺术手段加工,尽量虚化案件过程,不完全展示侦破过程,采用迂回的办法节制性描写。例如第十集,命案再次发生,线索将犯罪嫌疑人指向丁作君,但苦于无直接证据,于是编剧设计让顾铭(《刑警队长》主人公)等人正面跟踪嫌疑人,上演斗智斗勇又状况百出的有趣戏码,实则将重心放在利用指纹识别技术搜查证据,最终将案件侦破。
第三,剧中杀人现场没有过于恐怖、血腥的画面,不正面描写被害人或者行凶过程。
《刑警队长》对真实尺度的把握比较到位。陶纯曾经在军事检察院工作过,为写好《刑警队长》奠定常识性基础。
此外,马珂表示制作方还请来老刑警担任公安顾问常驻剧组,很多重场戏在现场指导,以确保剧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不为内行所诟病。
文/祝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