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洋子:创作就是一辈子冥想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小野洋子,创作
  • 发布时间:2015-07-24 09:02

  小野洋子如今已经82岁。她出生于日本银行界的富裕家庭,有条件学习琴棋书画等各种才艺。她的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与家国、政治、音乐、艺术密不透风地交织着。2015年5月17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uem ofModern Art)开启小野洋子的回顾展,对观众而言,这是将近一个世纪的集体记忆。

  每个人都知道她的名字,但没人能具体指出她曾经做了什么。因为她跨界的足迹的确太频繁,列侬称她为“世界上最著名却不为人知的艺术家”。她的作品的艺术核心都可重点归纳在反战、偶发性与行为上,除了音乐之外,都与人的意念、物质转换的冥想以及希望有关。洋子的人生中,着实有几个非比寻常的契机与值得讨论的作品。1960年开始,她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Chamber Street 112号租了一个公寓工作室,和其他一些前卫艺术家一起创作,并与作曲家拉蒙特扬(La Monte Young)组织一系列音乐会,这些活动后来变成研究激浪派的重要线索。1964年,她在卡耐基诵厅第一次表演行为作品《切片》。她随机挑选几位观众上台,要求他们用剪刀将她的衣服裁成碎片,直至全身赤裸。该作品在当时被阐释为一件有关人类团结与爱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孤独无助的表达。

  即使是与列侬顺理成章地结婚后,她也用行为艺术向全世界昭告“床上和平运动”。蜜月期间,他们在阿姆斯特丹希尔顿酒店的床上待了七天七夜,房间墙上贴满反战标语,欢迎记者朋友进来采访、拍照。1964~1972年,她拍了16部影片,其中1969年的《强奸》是最复杂的一部片子。洋子在伦敦大街上任选一名妇女偷拍,摄影机锲而不舍地跟到她的公寓,女人由最初的好奇到最终的愤怒都被拍下来,这是在探讨女性之间互相侵犯与保护隐私的问题。

  小野洋子的哪一点让约翰·列侬一见倾心?目前考证到的说法有两个:1966年,洋子自伦敦表演《切片》时,观众席上的约翰·列侬觉得见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另外可能是1966年11月,列侬去伦敦Indica画廊参观洋子展览,洋子给他递了一个个写着“呼吸”的卡片,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列侬马上被这个简单但充满禅意的作品吸引了。之后,列侬爬上梯子,用放大镜阅读到细小的“Yes”两字。这个展览之后,两年以后两人便在一起,洋子35岁,列侬28岁。

  已经80高龄的洋子,还一丝不苟地运用Instagram这个社交平台做行为艺术。她是她自己的策展人,在账号yokoonoofficial中,她发的每一张照片都有标志性的、男性化的洋子背影,所以整个页面滚动下来,令看的人有点晕眩。这种整齐划一的策略,不存在于其他艺术家的社交平台。洋子除了拍照,也很用心地编写当时的心情,文字都不长,但是纤细、极度敏感。她在距今142周的时间里,发表了第一张照片,她光着脚,应该是站在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作品前。她写道:我进迪亚艺术中心(Dia Beacon)的时候穿着鞋子。从某个时候开始,这鞋子压地板时出现恼人的声响,可能与美术馆那个位置的地面材质有关。我非常讨厌这声音,索性把鞋子脱了,直到我走到了鞋子应该发不出噪音的位置,才又穿上。我们应该再也找不出其他年过八旬的艺术家用Instagram。她让你看到细腻与感知力,她发表照片除了传递创作的意识之外,还充满和平、怀旧与各种追忆。在一些风景照底下标注着她的心情文字,仿佛还与20世纪60年代她创作《是》以及《呼吸》的思考相互映照。历史穿越在洋子身上,是这么饱和、这么自由、这么痛苦。洋子打动人的内核,不仅仅在于她戏剧化的人生,而是她坚持对自己、对外在无时无刻地进行和平冥想与“一以贯之”。

  吴华 多姆斯收藏艺术总监

  文/吴华 编辑/岳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