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敢于做自己的投资人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投资,小米,雷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27 13:50
“小米毫无疑问是我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它让我学会了相信自己、学会了全力以赴、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如何真材实料把产品做到极致。”
为自己“编程”的编程者
小米总裁林斌曾因雷军一句“如果你真正热爱一件事并且真正想清楚之后,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你自己”的言语,而毅然走上前途未卜的创业路。如今,他带着极大的满足感如此说道:“无论小米未来怎么样,这一定是我这辈子最成功的投资,没有之一。”
林斌在小米的成功使他完成了从技术研发者到成功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做为一个编程者,他成功的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美妙的前程。
在小米公司,林斌除了负责日常的运营工作,还负责小米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现在,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每一款小米产品,其实都倾注了林斌的想法和心血。对产品研发的关注以及极致要求是林斌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原则。这种原则来源于他的个人爱好和以往的工作经历。
中学时代的林斌就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2年,他的母亲省吃俭用为他买了一台电脑。林斌用这台电脑自学了Basic编程,并开发了一个小游戏。高中时期,林斌接触到了更为先进的Apple II和IBM PC等微型机。此时,对于编程技术的喜爱促使他组织了计算机竞赛团队,并参加了多次计算机编程竞赛,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86年,林斌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了中山大学电子系。毕业之后,他进入了美国费城Drexel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学位。
1992年,经过系统的学习之后,林斌真正开始了工作生涯。他的第一家公司是美国自动化数据处理公司,担任的是软件开发工程师。经过几年的工作,他软件开发的经验和技术都日趋丰富和完善。这时,来自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以及微软的邀请如期而至。
面对多方邀请,林斌显得有些犹豫不定。不过,这种犹豫也仅仅持续了两个小时。之后,他选择了微软。选择微软意味着他只能拿到不到投资银行一半的薪酬,并且还要离开熟悉的纽约,举家搬到西雅图。不过,这些问题在内心所向的驱使下已变得无足轻重。
1995年,林斌开始了他11年的微软工作生涯。他的工作依旧是软件开发工程师。我们所熟悉的Windows NT3.51、Windows NT4、IIS、Exchange2000、Windows2000等大型软件的研发工作,都有他曾付出过心血和努力。
工作努力、技术优秀的林斌得到了李开复的认可。那时,李开复刚刚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李开复看中了他核心产品的研发经验,希望他能够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发经理。就这样,林斌转投到了李开复的麾下。
3年时间里,林斌技术极客的本色彰显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直接推动下,微软亚洲研究院取得了多项技术转移,并对Office、MSN、Windows Vista、Xbox以及Movie Maker等多项微软软件的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随后,林斌与张宏江,张亚勤一起创办了微软亚洲工程院。这期间,为了表彰林斌所做的突出贡献,微软向其授予公司最高贡献金星奖。在这里工作的三年,是林斌在微软的最后三年。2006年,他再次接受了李开复的邀请,加入了谷歌。
那时,李开复已经先于林斌离开微软,出任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林斌进入谷歌就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命运是如此相似,他再次成为了李开复的下属。
林斌除了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之外,还兼任谷歌全球技术总监,全权负责谷歌在中国的移动搜索与服务的团队组建与工程研发工作。
在谷歌的四年,林斌带领他的团队参与发布了iPhone、Android、Symbian、WinMo、J2ME等多个平台多个版本的谷歌手机地图、中文语音搜索、手机版移动整合搜索,移动字典以及移动资讯等等工作。
同时林斌还组建并带领谷歌中国的音乐搜索研发团队、Chrome兼容性研发团队、视频搜索研发团队、桌面软件研发团队以及网页整合搜索onebox研发团队。带领团队发布了谷歌正版音乐搜索产品、Chrome兼容性测试平台、谷歌视频搜索、谷歌拼音输入法、Google Toolbar、Google Linux Desktop等一系列产品。
就这样,时间来到了2010年。回顾以往18年的工作经历,虽然林斌一直在从事自己热爱的软件开发工作,但是过程却是波澜不惊,缺少变化。再这样一个环境中工作久了,精神不免有些疲乏。于是,林斌就产生了创业的念头。
恰在此时,雷军也向他提出了创业的想法,并成功说服了林斌,使其放弃了做互联网音乐的打算。就这样,林斌与雷军以及其他几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小米。
然而,在决定创业之前,林斌又犹豫了。在林斌看来,创业就是要放弃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更何况还需要掏自己的钱来投资,如果做不成那不就全亏了吗?不过,在听到雷军说的那句“要敢于投资自己”的话后,林斌决定创业。为此,他把微软和谷歌的股票卖了,全部投资到小米,并做好了做苦日子的准备。
最终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小米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林斌的投资获得了超过800倍的回报。所有的这些都是林斌没有想到的,不过当这些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惊讶。因为他对他做的工作充满信心。
他一直说:“毫无疑问,小米是我自己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它让我学会了相信自己、学会了全力以赴、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耐以及如何真材实料把产品做到极致。”
小米如何接招?
小米自成立以来,以一系列耀眼的成绩迅速在行业内掀起了一股“小米”风潮。对此,雷军说道:“我们从行业的追赶者,变成了被全行业追赶的对象。甚至在2014年年末,我们还遭遇了国际巨头的专利诉讼,迎来了小米的成人礼。目前,同行们对小米模式的研究、学习和模仿已经达到了‘像素级’。2015年,国内智能手机行业的增长将逐步放缓,同业角逐更是到了比拼持久力和整体生态系统能力的大淘汰阶段。”
的确就像雷军所说,2015年的智能手机行业必然会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而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大智能手机厂商也必将会使出浑身解数以图突破重围。此时,作为全行业追赶的对象,小米自然而然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进入2015年,行业的战火燃起。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就有多家手机厂商发布了新一代旗舰手机。其中不仅有华为、三星、魅族等老面孔,也有乐视、格力等新面孔。老面孔的持续发力以及新面孔的跃跃欲试,使得行业的整体竞争环境变得日益严峻。
在各大手机厂商统计的上半年手机出货量中,华为销量5000万台、小米销量3470万台、魅族890万台,联想和中兴的第一季度销量分别是:1870万台和1260万台。
从数据上来看,华为的领先地位依旧明显,小米的发展强势不减。不过,小米在2015年的销售目标是8000万~1亿台,而3470万的半年销售量却是全年销售目标的一半不到。而其中原因与小米上半年的手机发布情况密切相关。
整个上半年,小米只发布了一款小米note顶配版手机,而受到用户期待的小米5手机却一再推迟发布。虽然小米5推迟发布的原因是因为其所搭载的高通骁龙820处理器无法快速量产,但是手机发布的断档还是使小米有点得不偿失。
然而,与小米的发布断档截然不同的是,魅族在手机发布上的计划却是相当紧凑。2015年上半年,魅族已经相继发布了3款手机,而魅蓝2手机又将在7月29日正式发布。
不仅如此,魅族上半年发布的各款手机都将竞争的矛头指向了小米的同类型手机。看来,魅族是想直面竞争,与小米一决高下。
单纯的从销量上对比,虽然魅族与小米还不是同一个量级,甚至相差甚远,但魅族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体系在逐渐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再加上这个时候,小米手机发布的突然断档,更是为魅族追赶小米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上半年亦是如此,下半年的魅族想必是有过之而不及。照此形势,魅族大有抢班夺权之意。面对冲击,小米尽快的做出应对就显得至关重要。
是祸亦是福
2015年,雷军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在这篇文章里,雷军自信且深地说道:“今年我们会进入更多的海外市场,国际化令我们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成功的路上从来没有坦途,我们将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把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带往所有阳光能照耀到的地方。我们要让全球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也许是受到去年的专利诉讼事件的影响,雷军才有了这么多的感悟,并说出了如此意味深长的一段话。
虽然经过小米的努力,专利问题的影响没有持续发酵,但专利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它仍然是悬在小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个隐患将随着小米海外扩张的日渐加快,而变得日益危险。
面对逐渐饱和的国内市场,国内手机厂商的海外布局将会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利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这必将会成为众多手机厂商无法摆脱的梦魇。那时,国内手机厂商的专利之痛还会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在重压之下,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新步伐、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就成了国内手机厂商必须要走的一条路。然而,对于已经习惯了低价竞争环境的国内手机厂商来说,这条路将会走得无比艰难。
经过与爱立信的专利风波之后,小米开始审视自身存在的专利缺陷,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林斌说:“我们只用3年时间,就遭遇到其他手机厂商成长10年才遭遇的专利问题,但这并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而是会指导公司前行。”
的确,专利问题发生在小米海外布局的早期,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会是一种好事。因为此时小米的海外布局还未深入,其影响范围也并不广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米也会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增强海外布局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小米也在加快自身核心技术的研发。林斌表示,现在,小米在加强版权保护方面工作变得更加熟悉和投入。小米2014年申请了1300个专利,2015年会达2000个专利,2016年会达4000个专利。给我们3到5年时间,我们会做好专利的。
小米对知识产权的注重和保护为众多国内手机厂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此时此刻,面临日渐严峻的市场形势,手机厂商应该果断摒弃行业痼疾和恶习。现在要做的不是抱残守缺,而是推陈出新,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变革,我们的行业才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强大。
本报记者 路沙